渝论场 | 重庆频获央媒点赞 这里的科技创新如何“火力全开”?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成为重庆“最大增量”。

渝论场 | 重庆频获央媒点赞 这里的科技创新如何“火力全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2-16

 

新年伊始,央媒密集报道重庆。

2月10日,中央新闻联播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人民日报头版刊载报道,聚焦重庆两江新区通过“含新量”提升“含金量”。

2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中,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受关注;

2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关注两江新区京东方、宇隆光电、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记者梳理发现,央媒关注重庆的报道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成为重庆“最大增量”。

西部(重庆)科学城。通讯员 雷键 摄
西部(重庆)科学城。通讯员 雷键 摄

——央媒聚焦

“新”成为高频词

在央媒的报道里,“新”成为了高频词。

报道提到,重庆围绕关键技术需求,明确补链强链路径,针对重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强化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努力取得实效。

在具体实效方面,人民日报将目光聚焦到重庆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多家重点企业。

新产业朝气蓬勃——

超薄、超清、可弯曲,第六代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屏是京东方的高端显示技术产品。不久前,京东方投资465亿元打造的柔性屏生产线正式量产,为重庆新型显示产业注入新动能。

作为新型显示行业龙头企业,京东方落户重庆后,带来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千亿元级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形成。

s8xP1RQfySyMIciQa26DyfxbVsaHlhINsGQ
科研人员正在工作。资料图片

新技术层出不穷——

西永微电园里,重庆联合微电子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正在攻关芯片设计,研发硅基光电子技术。联合微电子中心副总经理郭进说,传统“电芯片”里嵌入的是电路,而“光芯片”嵌入的是光纤,特点是高性能低功耗。

2021年8月,联合微电子中心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已申请125项专利,承担9项重要科研项目。

新成果不胜枚举——

去年9月,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正式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该资源库由中科院与重庆市合作建设,总投入约3.72亿元,总面积5100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3100平方米已竣工投用,可存放1000万份生物资源样品。

该资源库建成后,将有利于对人群生物样本进行基因组学等研究,支撑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研究与制定,是我国医疗科研与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按照规划,从2021年4月至2024年12月,样本采集例数为100万例,目前已采集10万余例,科研人员正加班加点,朝这一目标挺进。

从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到基础创新,创新的种子在重庆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重庆两江新区举行“两高两区”十大工程推进会。(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 。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重庆底气

亮点频出、政策加码

央媒为何聚焦重庆?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看来,这首先是因为重庆科技创新工作有亮点,有成效,有启发借鉴意义。

莫远明表示,近年来,重庆科技创新工作亮点频出,在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比较优势,有创新活力,在成渝地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可复制性和借鉴价值。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这样一组数据——

2021年,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21% ,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

重庆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也分别达到118家、5108家、3.69万家。

建设中的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资料图片

从平台层面看,重庆拥有西部(重庆)城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及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还有分布于各区县的特色园区。

依托这些平台,一批科研机构在重庆加速落地——超瞬态实验装置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建成投用;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引进科研院所10家,集聚院士团队14个;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启动建设长江模拟器、野外科学观测站;市畜科院获批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

从企业层面看,重庆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长安汽车的智能化交互系统、青山工业的专业变速器、联合微电子的硅基光电子芯片、两江联创电子的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这些源自企业的创新成果,在行业内均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

科技创新离不开好政策“加持”。

早在去年5月,重庆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提到,“十四五”期间,重庆通过财税金融政策撬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新增投入1200亿元,其中,对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直接与其研发费用挂钩。

就在不久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重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势必将进一步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创要素的集聚轨迹,成为一把激活重庆创新动力的“金钥匙”。

春节后第一天,两江协同创新区各大项目已经全部复工。(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 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重庆挑战

打造创新策源地还有难题待解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当下,国内正掀起一阵打造原始创新创新策源地的热潮,重庆也奋勇争先。

原始创新,顾名思义,指的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它是“从0到1”的首创,是“无中生有”的质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1月19日,市政府正式发布《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庆基本建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整体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

在莫远明看来,重庆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大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

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高水平科研机构缺失,重庆“双一流”高校仅2所,远少于北京的31所和上海的15所,也低于成都的7所。双一流学科则更少。中央在渝科研院所仅4家,远低于北京的347家、上海的52家,也低于成都的8家。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虽突破了2%,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标志性科技成果稀少。重庆在基础前沿学科领域的整体研究能力较弱,缺少“从0到1”的重大引领性基础研究原创成果,缺少重大引领性基础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以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尚未实现重大突破。

莫远明认为,下一步,还要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和加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上下工夫。比如,可通过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引育领军型的科创人才、培育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和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理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等措施来完成。

乘风破浪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重庆正鼓足干劲、真抓实干,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 佘振芳/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论场 | 重庆频获央媒点赞 这里的科技创新如何“火力全开”?

2022-02-16 11:57:13 来源:

 

新年伊始,央媒密集报道重庆。

2月10日,中央新闻联播关注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人民日报头版刊载报道,聚焦重庆两江新区通过“含新量”提升“含金量”。

2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中,西部(重庆)科学城的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等重点项目受关注;

2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关注两江新区京东方、宇隆光电、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记者梳理发现,央媒关注重庆的报道中,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正成为重庆“最大增量”。

西部(重庆)科学城。通讯员 雷键 摄
西部(重庆)科学城。通讯员 雷键 摄

——央媒聚焦

“新”成为高频词

在央媒的报道里,“新”成为了高频词。

报道提到,重庆围绕关键技术需求,明确补链强链路径,针对重点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强化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努力取得实效。

在具体实效方面,人民日报将目光聚焦到重庆两江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多家重点企业。

新产业朝气蓬勃——

超薄、超清、可弯曲,第六代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柔性屏是京东方的高端显示技术产品。不久前,京东方投资465亿元打造的柔性屏生产线正式量产,为重庆新型显示产业注入新动能。

作为新型显示行业龙头企业,京东方落户重庆后,带来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千亿元级新型显示产业初步形成。

s8xP1RQfySyMIciQa26DyfxbVsaHlhINsGQ
科研人员正在工作。资料图片

新技术层出不穷——

西永微电园里,重庆联合微电子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正在攻关芯片设计,研发硅基光电子技术。联合微电子中心副总经理郭进说,传统“电芯片”里嵌入的是电路,而“光芯片”嵌入的是光纤,特点是高性能低功耗。

2021年8月,联合微电子中心获工信部批复,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已申请125项专利,承担9项重要科研项目。

新成果不胜枚举——

去年9月,全国规模最大的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正式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该资源库由中科院与重庆市合作建设,总投入约3.72亿元,总面积5100平方米,其中一期项目3100平方米已竣工投用,可存放1000万份生物资源样品。

该资源库建成后,将有利于对人群生物样本进行基因组学等研究,支撑国家公共卫生政策研究与制定,是我国医疗科研与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按照规划,从2021年4月至2024年12月,样本采集例数为100万例,目前已采集10万余例,科研人员正加班加点,朝这一目标挺进。

从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到基础创新,创新的种子在重庆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重庆两江新区举行“两高两区”十大工程推进会。(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 。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重庆底气

亮点频出、政策加码

央媒为何聚焦重庆?在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看来,这首先是因为重庆科技创新工作有亮点,有成效,有启发借鉴意义。

莫远明表示,近年来,重庆科技创新工作亮点频出,在提升科技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比较优势,有创新活力,在成渝地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有可复制性和借鉴价值。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这样一组数据——

2021年,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21% ,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

重庆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也分别达到118家、5108家、3.69万家。

建设中的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李文科 摄
两江新区协同创新区。资料图片

从平台层面看,重庆拥有西部(重庆)城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及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还有分布于各区县的特色园区。

依托这些平台,一批科研机构在重庆加速落地——超瞬态实验装置等科研平台加快建设,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建成投用;两江协同创新区新引进科研院所10家,集聚院士团队14个;广阳湾智创生态城启动建设长江模拟器、野外科学观测站;市畜科院获批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

从企业层面看,重庆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创新活力。长安汽车的智能化交互系统、青山工业的专业变速器、联合微电子的硅基光电子芯片、两江联创电子的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这些源自企业的创新成果,在行业内均具有相当影响力和良好的市场口碑。

科技创新离不开好政策“加持”。

早在去年5月,重庆出台的《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提到,“十四五”期间,重庆通过财税金融政策撬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新增投入1200亿元,其中,对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直接与其研发费用挂钩。

就在不久前,《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西部(重庆)科学城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功能;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引领重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势必将进一步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科创要素的集聚轨迹,成为一把激活重庆创新动力的“金钥匙”。

春节后第一天,两江协同创新区各大项目已经全部复工。(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两江协同创新区资料图 两江新区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重庆挑战

打造创新策源地还有难题待解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当下,国内正掀起一阵打造原始创新创新策源地的热潮,重庆也奋勇争先。

原始创新,顾名思义,指的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它是“从0到1”的首创,是“无中生有”的质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1月19日,市政府正式发布《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重庆基本建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整体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

在莫远明看来,重庆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面临一些挑战。其中,最大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

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高水平科研机构缺失,重庆“双一流”高校仅2所,远少于北京的31所和上海的15所,也低于成都的7所。双一流学科则更少。中央在渝科研院所仅4家,远低于北京的347家、上海的52家,也低于成都的8家。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强度虽突破了2%,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标志性科技成果稀少。重庆在基础前沿学科领域的整体研究能力较弱,缺少“从0到1”的重大引领性基础研究原创成果,缺少重大引领性基础研究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以及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尚未实现重大突破。

莫远明认为,下一步,还要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和加强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上下工夫。比如,可通过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引育领军型的科创人才、培育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和科创平台、打造高水平的科研机构、理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等措施来完成。

乘风破浪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重庆正鼓足干劲、真抓实干,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邱小雅 佘振芳/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