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场 | 设计“下乡” 乡村“上新”
设计“下乡”,乡村“上新”,幸福正出发。

渝论场 | 设计“下乡” 乡村“上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08

四月,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在林间小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年近七十的李华珍,最近总爱静静地坐在自家院子里。望着眼前刚刚翻修的新房,想到周末儿子一家人又要回来小住,刻满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

李华珍所在的杨家槽村落,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因为一群设计师的到来,重获新生。

设计“下乡”,乡村“上新”,幸福正出发。

LYK_6669
渝北区珞碛镇杨家槽传统村落景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带有“泥土”芬芳

见到杨家槽传统村落的第一眼,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便“沦陷”了。

杨家槽位于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四面环山,良田广阔,农耕文化气息浓厚。村内房屋大多破旧,但却带有浓浓的明清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风格。“太美了,这里应该让更多人知晓,来感受重庆的古村落文化。”胡斌想着。

造就胡斌与杨家槽“首次相遇”的契机,便是重庆出台的关于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政策。

杨家槽的湖光山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杨家槽的湖光山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2018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和支持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在此基础上,2019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的实施意见》《重庆市设计下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设计下乡服务内容、组织方式和保障措施。

“设计下乡活动,旨在服务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市住房城乡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林远征说。

如何让阳春白雪的设计,真正带有“泥土”的芬芳,重庆持续推进一系列工作:

——面向大专院校、设计院所、施工企业等,征集规划、建筑等方面的设计下乡人才500余名。

——聘请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单位专家43名,成立设计下乡专家组,指导全市设计下乡工作。

——从设计下乡人才库中优选专家学者,建立37个设计下乡工作室,挂牌、驻村开展服务。

——发动重庆市设计集团等组建17支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设计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利用全国共同缔造培训基地,分类分批开展设计下乡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合格农村建筑工匠13000余人。

LYK_6727
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漂亮的民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真正“理解”生活

2019年,洛碛镇与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签订技术服务协议,胡斌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持人赵宇 ,带着各自的团队,进驻到杨家槽。胡斌团队主要负责房屋设计,赵宇团队主要负责景观规划。

杨家槽整体分为上湾、中湾和下湾,共有78户。原有房屋在建设过程中,顺应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多以聚居与散居相结合。

“设计下乡”改造前的杨家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图
“设计下乡”改造前的杨家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设计团队首先要应对的挑战,便是对村落中的危房进行改造。在城市建设中,设计图纸是再基础不过的要素。但在杨家槽,这些房屋大多修建几十甚至上百年,图纸早就没有。

怎么办?设计师们轮流驻扎在村里,重新测量、绘制了几百张图纸。设计的原则是“保留原有风貌”,为了倾听村民的居住需求与内心想法,设计师们前往每家每户了解具体情况,发放问卷调查。

太和场民居改造前后对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太和场民居改造前后对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你能想象,这样一座古朴却又典雅的阳光房,以前是荒废多年的猪圈吗?”胡斌直言,以往在设计时,类似的破旧建筑,可能直接推倒拆除。但通过设计下乡,这些建筑却尽可能地被保留,通过改造,曾经破旧的猪圈如今变身为村落的“会客厅”。

“设计下乡”工作人员与杨家槽村民合影。改造前的杨家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
“设计下乡”工作人员与杨家槽村民合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乡村建设规划不同于城市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通过规划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杨家槽村落中,小路阡陌交通,疏密有致,路面采用当地石材铺制,古树、古井、老宅透露着历史的沧桑。“这都是历史馈赠的珍贵礼物。”赵宇带着团队,走遍了村落中的每一条石板路,寻访了每一棵古树名木,对区域环境整治、水系利用等进行科学规划,让村庄格局,基本保留原有的风貌。

“很多年轻设计师,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类似项目。”胡斌欣喜发现,通过设计下乡,设计师们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设计下乡,不仅仅是设计建筑,还是设计生活、理解生活。”胡斌说。

LYK_6676
杨家槽村民与她的新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提升“幸福”水平

作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委托重庆承担的全国两处之一的“设计下乡”村庄设计典型案例试点,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也是全市首个“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项目。

为了顺利推进项目,设计方案采取“一户三方案”的模式供村民选择,邀请村民全程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

改造期间,村民杨礼忠就作为村民代表监工,每天都要在村里转转,看看工程推进情况。

“以前,这里房屋破败,环境脏乱,垃圾到处扔,鸡鸭到处跑,几乎没块干净的地方。”杨礼忠说,可通过项目改造,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变得漂亮,他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太和场民居配套齐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太和场民居配套齐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在距离杨家槽不远的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86岁高龄的李光鑫,正和老伴在小洋房的二楼,舒服地晒着太阳。可几年前,这里的房屋还是以土墙为主,住房简陋、狭小、潮湿,有些房屋木梁仅靠木棍支撑,厕所人畜混用。

如今,这里一栋栋小青瓦、三角檐、白粉墙的川东民居,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最引人瞩目的,则是每个庭院中,栽种的不仅仅是花草等观赏植物,还有各种瓜果蔬菜。

“如果没有下乡,我们肯定设计不出这样庭院里的‘菜园子’。”华诚博远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柴正说,通过和村民同吃同住,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更了解村民的特色需要。

于是,房屋设计成立体廊柱、阳台、露台相互补充;前庭后院以果树和菜地进行装点;设计雨污分流的排水设施,让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并统一进行还肥处理……

为解决乡村施工水平较弱的通病,设计师还会利用周末时间定期下村,为施工人员讲解技术要点,共同探讨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技术。

“以前这些事情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却实打实地发生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李光鑫笑呵呵地说。

太和场的民居成为了大盛镇一道风景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太和场的民居成为了大盛镇一道风景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带动“乡村”振兴

趁着近日天气好,家住九龙坡的聂阿姨,便邀约好友来到杨家槽踏青游玩。在她眼中,如今的杨家槽变了,却又好像没有变。

这里有充满房屋院坝、沟渠泉井、古树古木的历史乡愁印记,有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的多元生态系统,有荷花稻田、旱地果林的野趣田园风光。可传承屋舍相连、院落相望的养心乡村生活,却能生动呈现原汁原味的乡土村落景观,让人们找到寻觅乡愁。

“目前杨家槽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将招商引资,引进专业团队,发展文旅产业。”据洛碛镇镇长杨明介绍,杨家槽所在的洛碛镇大天池村,曾是全镇最偏远的一个贫困村落。近年来,通过设计下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以前外出打工人的村民也纷纷选择回乡创业。

LYK_6721
民居院落内,村民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花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房子‘颜值’提升了,村子‘气质’变美了,为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打造民宿奠定了基础。”大天池村党总支书记左其政说,传统村落保护改造好了,就是当地老百姓种下的“摇钱树”。

这样红火的景象,正在巴渝大地上“遍地开花”。推进设计下乡以来,重庆已编制农房建设示范图集74套、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设计方案80个,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点22个。

武隆区后坪乡天池坝、彭水县鞍子镇木欧水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打造的设计下乡工作室,建立起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长效制度,在提高乡村建设项目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助力乡村振兴。

“设计师下乡,可以为提升乡村的空间环境品质、改善乡村风貌做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使当地农民更自主地在设计师的引导和管控下改善和更新自己的农宅,适合新生活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崔愷说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董进/文 李裕锟/图、视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论场 | 设计“下乡” 乡村“上新”

2022-04-08 16:49:45 来源:

四月,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在林间小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年近七十的李华珍,最近总爱静静地坐在自家院子里。望着眼前刚刚翻修的新房,想到周末儿子一家人又要回来小住,刻满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

李华珍所在的杨家槽村落,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因为一群设计师的到来,重获新生。

设计“下乡”,乡村“上新”,幸福正出发。

LYK_6669
渝北区珞碛镇杨家槽传统村落景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带有“泥土”芬芳

见到杨家槽传统村落的第一眼,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胡斌,便“沦陷”了。

杨家槽位于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四面环山,良田广阔,农耕文化气息浓厚。村内房屋大多破旧,但却带有浓浓的明清巴渝地区传统穿斗民居风格。“太美了,这里应该让更多人知晓,来感受重庆的古村落文化。”胡斌想着。

造就胡斌与杨家槽“首次相遇”的契机,便是重庆出台的关于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政策。

杨家槽的湖光山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杨家槽的湖光山色。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2018年底,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开展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和支持设计人员下乡服务,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在此基础上,2019年,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和支持设计下乡的实施意见》《重庆市设计下乡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设计下乡服务内容、组织方式和保障措施。

“设计下乡活动,旨在服务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市住房城乡建委村镇建设处处长林远征说。

如何让阳春白雪的设计,真正带有“泥土”的芬芳,重庆持续推进一系列工作:

——面向大专院校、设计院所、施工企业等,征集规划、建筑等方面的设计下乡人才500余名。

——聘请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单位专家43名,成立设计下乡专家组,指导全市设计下乡工作。

——从设计下乡人才库中优选专家学者,建立37个设计下乡工作室,挂牌、驻村开展服务。

——发动重庆市设计集团等组建17支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设计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利用全国共同缔造培训基地,分类分批开展设计下乡专题培训,累计培训合格农村建筑工匠13000余人。

LYK_6727
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漂亮的民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真正“理解”生活

2019年,洛碛镇与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签订技术服务协议,胡斌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持人赵宇 ,带着各自的团队,进驻到杨家槽。胡斌团队主要负责房屋设计,赵宇团队主要负责景观规划。

杨家槽整体分为上湾、中湾和下湾,共有78户。原有房屋在建设过程中,顺应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多以聚居与散居相结合。

“设计下乡”改造前的杨家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图
“设计下乡”改造前的杨家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设计团队首先要应对的挑战,便是对村落中的危房进行改造。在城市建设中,设计图纸是再基础不过的要素。但在杨家槽,这些房屋大多修建几十甚至上百年,图纸早就没有。

怎么办?设计师们轮流驻扎在村里,重新测量、绘制了几百张图纸。设计的原则是“保留原有风貌”,为了倾听村民的居住需求与内心想法,设计师们前往每家每户了解具体情况,发放问卷调查。

太和场民居改造前后对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太和场民居改造前后对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你能想象,这样一座古朴却又典雅的阳光房,以前是荒废多年的猪圈吗?”胡斌直言,以往在设计时,类似的破旧建筑,可能直接推倒拆除。但通过设计下乡,这些建筑却尽可能地被保留,通过改造,曾经破旧的猪圈如今变身为村落的“会客厅”。

“设计下乡”工作人员与杨家槽村民合影。改造前的杨家槽。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
“设计下乡”工作人员与杨家槽村民合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

乡村建设规划不同于城市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通过规划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杨家槽村落中,小路阡陌交通,疏密有致,路面采用当地石材铺制,古树、古井、老宅透露着历史的沧桑。“这都是历史馈赠的珍贵礼物。”赵宇带着团队,走遍了村落中的每一条石板路,寻访了每一棵古树名木,对区域环境整治、水系利用等进行科学规划,让村庄格局,基本保留原有的风貌。

“很多年轻设计师,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类似项目。”胡斌欣喜发现,通过设计下乡,设计师们迸发出更多的创造力。“设计下乡,不仅仅是设计建筑,还是设计生活、理解生活。”胡斌说。

LYK_6676
杨家槽村民与她的新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提升“幸福”水平

作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委托重庆承担的全国两处之一的“设计下乡”村庄设计典型案例试点,杨家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也是全市首个“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项目。

为了顺利推进项目,设计方案采取“一户三方案”的模式供村民选择,邀请村民全程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

改造期间,村民杨礼忠就作为村民代表监工,每天都要在村里转转,看看工程推进情况。

“以前,这里房屋破败,环境脏乱,垃圾到处扔,鸡鸭到处跑,几乎没块干净的地方。”杨礼忠说,可通过项目改造,看着村子一天比一天变得漂亮,他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太和场民居配套齐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太和场民居配套齐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在距离杨家槽不远的大盛镇青龙村太和场,86岁高龄的李光鑫,正和老伴在小洋房的二楼,舒服地晒着太阳。可几年前,这里的房屋还是以土墙为主,住房简陋、狭小、潮湿,有些房屋木梁仅靠木棍支撑,厕所人畜混用。

如今,这里一栋栋小青瓦、三角檐、白粉墙的川东民居,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最引人瞩目的,则是每个庭院中,栽种的不仅仅是花草等观赏植物,还有各种瓜果蔬菜。

“如果没有下乡,我们肯定设计不出这样庭院里的‘菜园子’。”华诚博远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柴正说,通过和村民同吃同住,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更了解村民的特色需要。

于是,房屋设计成立体廊柱、阳台、露台相互补充;前庭后院以果树和菜地进行装点;设计雨污分流的排水设施,让生活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并统一进行还肥处理……

为解决乡村施工水平较弱的通病,设计师还会利用周末时间定期下村,为施工人员讲解技术要点,共同探讨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技术。

“以前这些事情我们想都不敢想,现在却实打实地发生了,真的要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李光鑫笑呵呵地说。

太和场的民居成为了大盛镇一道风景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太和场的民居成为了大盛镇一道风景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让设计带动“乡村”振兴

趁着近日天气好,家住九龙坡的聂阿姨,便邀约好友来到杨家槽踏青游玩。在她眼中,如今的杨家槽变了,却又好像没有变。

这里有充满房屋院坝、沟渠泉井、古树古木的历史乡愁印记,有鸟语花香、鸡犬相闻的多元生态系统,有荷花稻田、旱地果林的野趣田园风光。可传承屋舍相连、院落相望的养心乡村生活,却能生动呈现原汁原味的乡土村落景观,让人们找到寻觅乡愁。

“目前杨家槽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将招商引资,引进专业团队,发展文旅产业。”据洛碛镇镇长杨明介绍,杨家槽所在的洛碛镇大天池村,曾是全镇最偏远的一个贫困村落。近年来,通过设计下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以前外出打工人的村民也纷纷选择回乡创业。

LYK_6721
民居院落内,村民可以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花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裕锟 摄

“房子‘颜值’提升了,村子‘气质’变美了,为我们村发展乡村旅游、村民打造民宿奠定了基础。”大天池村党总支书记左其政说,传统村落保护改造好了,就是当地老百姓种下的“摇钱树”。

这样红火的景象,正在巴渝大地上“遍地开花”。推进设计下乡以来,重庆已编制农房建设示范图集74套、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设计方案80个,建成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点22个。

武隆区后坪乡天池坝、彭水县鞍子镇木欧水等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项目,打造的设计下乡工作室,建立起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长效制度,在提高乡村建设项目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助力乡村振兴。

“设计师下乡,可以为提升乡村的空间环境品质、改善乡村风貌做示范和引导的作用,使当地农民更自主地在设计师的引导和管控下改善和更新自己的农宅,适合新生活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崔愷说道。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首席记者 董进/文 李裕锟/图、视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hualongbaoliao,报料QQ:3401582423。)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