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探访上万公里,《觅画记》梳理中国艺术史近两千年来120位绘画大师
《觅画记》对中国艺术史近两千年来120位绘画大师予以从生平成就到丹青名作的全面梳理。

五年探访上万公里,《觅画记》梳理中国艺术史近两千年来120位绘画大师

来源:文汇客户端2023-04-20

穷五年之功,行走探访上万公里,对中国艺术史近两千年来120位绘画大师予以从生平成就到丹青名作的全面梳理,并结合寻访名人遗迹的游历过程——古籍收藏家韦力所撰中国艺术绘画通史《觅画记》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摩点平台限量首发。

这部一函四卷、厚达2300页的艺史之作,是“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里篇幅最大的。作为上海出版业的文学出版经典品牌,文艺社持续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用十年打磨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丛书,勾勒传统文脉,重现古典之美。

“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以历史上为中华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线索,寻觅探访他们留存于今的遗迹,希求保存中华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传播中华文明,旨在将书于纸面的传统经典文献与逐渐消亡的文化实体遗迹打通,保护、抢救、普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凸显中华文明精髓的同时,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的文明遗存。截至目前,书系已经出版有《觅宗记》《觅诗记》《觅文记》《觅词记》《觅曲记》《觅经记》《觅画记》7部。

《觅画记》开篇就委婉表达了对中村不折、小鹿青云等日本学者认为中国艺术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影响观点的反对,韦力认为,文明体系互相借鉴是历史走向的必然,但中国文明乃至中国艺术之所以能沿袭数千年之久,有其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特质,而这一特质就是中国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之间悠久而又紧密的联系。长久以来,我国就有“书画同源”的认知,绘画与书法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取法、互相激发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中国艺术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中艺术的独特性。

作为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韦力是我国著名藏书家,其庋藏古代典籍近十万册,所寓目宋刻元椠不知凡几,于书画两道乃至诗词曲赋、古典经籍也有独到见解。

在此基础上,韦力以艺术史时序为纲、以画师人物为轴,纵横于视觉图像资料与艺术史文献之中,考订画事、解析风格,内容旁征博引、议论精警中正,细品一位位丹青圣手的人生际遇、审美旨趣。《觅画记》共探究120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上至顾恺之、宗炳,追迹魏晋;下及李可染、傅抱石,走向现代,遍览中国艺术史演进发展的脉络。

书内附绘画作品高清彩色配图多达600余幅,以直观方式展现画家代表作,视觉呈现与文字内容互为印证,使艺术史变得更为鲜活与切近,摆脱先前艺术史专著文字过多、术语密布、论述抽象的窠臼,力图让读者与绘画本身相亲近,用艺术本身而非仅仅是文字表述来描摹艺术史。

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之处,韦力将遍访名山大川、追寻画师故居的游记历程有机融入其艺术史写作之中。《觅画记》带领读者重返画家创作的历史现场,感受隐于青绿山水之间的林泉高致,重访与古为徒的丹青故里,可以说韦力是以双足丈量华夏艺术的高岸深谷。

《觅画记》四卷本配色典重温雅,无论是佛头青、缊韨色,还是结绿色、蕉月色,每种颜色都取自诗歌名篇、传统画作的颜色;而书名烫金印制。内文绘画作品的追色工艺也极尽贴近原作之能事,尽量让读者在方寸之间感受到原作之精工华美。书衣上还刺有“读好书不求甚解”的刺绣印章,这一方闲章是韦力其雅号为“芷兰斋”的私藏印章,由昆山篆刻名家张惠新治印,印风古拙质朴、平中见奇。

文汇记者 许旸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五年探访上万公里,《觅画记》梳理中国艺术史近两千年来120位绘画大师

2023-04-20 06:05:10 来源:

穷五年之功,行走探访上万公里,对中国艺术史近两千年来120位绘画大师予以从生平成就到丹青名作的全面梳理,并结合寻访名人遗迹的游历过程——古籍收藏家韦力所撰中国艺术绘画通史《觅画记》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在摩点平台限量首发。

这部一函四卷、厚达2300页的艺史之作,是“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里篇幅最大的。作为上海出版业的文学出版经典品牌,文艺社持续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用十年打磨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丛书,勾勒传统文脉,重现古典之美。

“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以历史上为中华文明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线索,寻觅探访他们留存于今的遗迹,希求保存中华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传播中华文明,旨在将书于纸面的传统经典文献与逐渐消亡的文化实体遗迹打通,保护、抢救、普及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凸显中华文明精髓的同时,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的文明遗存。截至目前,书系已经出版有《觅宗记》《觅诗记》《觅文记》《觅词记》《觅曲记》《觅经记》《觅画记》7部。

《觅画记》开篇就委婉表达了对中村不折、小鹿青云等日本学者认为中国艺术受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印度文明影响观点的反对,韦力认为,文明体系互相借鉴是历史走向的必然,但中国文明乃至中国艺术之所以能沿袭数千年之久,有其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特质,而这一特质就是中国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之间悠久而又紧密的联系。长久以来,我国就有“书画同源”的认知,绘画与书法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取法、互相激发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中国艺术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中艺术的独特性。

作为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韦力是我国著名藏书家,其庋藏古代典籍近十万册,所寓目宋刻元椠不知凡几,于书画两道乃至诗词曲赋、古典经籍也有独到见解。

在此基础上,韦力以艺术史时序为纲、以画师人物为轴,纵横于视觉图像资料与艺术史文献之中,考订画事、解析风格,内容旁征博引、议论精警中正,细品一位位丹青圣手的人生际遇、审美旨趣。《觅画记》共探究120位画家的生平与作品;上至顾恺之、宗炳,追迹魏晋;下及李可染、傅抱石,走向现代,遍览中国艺术史演进发展的脉络。

书内附绘画作品高清彩色配图多达600余幅,以直观方式展现画家代表作,视觉呈现与文字内容互为印证,使艺术史变得更为鲜活与切近,摆脱先前艺术史专著文字过多、术语密布、论述抽象的窠臼,力图让读者与绘画本身相亲近,用艺术本身而非仅仅是文字表述来描摹艺术史。

不同于其他同类作品之处,韦力将遍访名山大川、追寻画师故居的游记历程有机融入其艺术史写作之中。《觅画记》带领读者重返画家创作的历史现场,感受隐于青绿山水之间的林泉高致,重访与古为徒的丹青故里,可以说韦力是以双足丈量华夏艺术的高岸深谷。

《觅画记》四卷本配色典重温雅,无论是佛头青、缊韨色,还是结绿色、蕉月色,每种颜色都取自诗歌名篇、传统画作的颜色;而书名烫金印制。内文绘画作品的追色工艺也极尽贴近原作之能事,尽量让读者在方寸之间感受到原作之精工华美。书衣上还刺有“读好书不求甚解”的刺绣印章,这一方闲章是韦力其雅号为“芷兰斋”的私藏印章,由昆山篆刻名家张惠新治印,印风古拙质朴、平中见奇。

文汇记者 许旸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