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铜梁二中(西泉中学)80年教育成果展之“师说心语”系列报道
核心导读: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
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穿越时间长河,翻开历史画卷,师者在群星中闪耀着光芒。他们坚定理想信念,不坠青云之志。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书写了师者的无上荣光。
岁月峥嵘,初心不改;春华秋实,砥砺沧桑。在铜梁二中(西泉中学)的办学历史中,涌现出诸多的优秀教师。他们高举着理想的明灯,照亮你我,更照亮民族的未来。日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寻访了4位铜梁二中的优秀教师,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郭晓彤 实习生 张晓凡)在铜梁二中,张建总是特别忙。他既是严格的历史老师,又是慈爱的班主任,双重身份交织在一起,一笔一画勾勒出他作为人民教师最真实的工作状态。
作为历史老师,张建每一节课堂都力求完善,用丰富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作为班主任,他如父如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错过学生成长的任何阶段。“学生的进步,是我教书最大动力。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够帮助学生成长。”他说。
教学相长,做知识海洋的“打捞者”
“我本科学汉语言文学,考研才选择了历史。初为人师,我的教学基本功相对而言还有待提高。”新手教师如何快速上道?张建一方面向其他同事请教、听课;另一方面,他开启了自学模式。张建在网上找到名师石国鹏和袁腾飞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都反复观看,揣摩逻辑,再结合学生特点,灵活融入自己的课堂。
张建说:“我从石国鹏的课堂上学习到如何融汇各个领域知识,从袁腾飞的课堂上学习到如何驾驭课堂的逻辑,之后再结合自己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
现在,学生们常常惊叹:“没想到历史课还能这样上!”即便得到这样的评价,张建仍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将赛课视为对自己教学水平的考察,跳出框架,查缺补漏,做知识海洋的“打捞者”。
学生为本,当陪伴在线的“父母”
铜梁二中的学生中,有许多是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张建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父母的缺位对孩子而言,都是成长中的缺口。而张建愿做一束光,照进缺口,点亮未来。
深夜时,张建睡下后又被电话叫醒。得知学生因身体不适要去医院检查,他便立马起身往学校赶。面对这种突发情况,张建已经习以为常。对于学生的成长,他不允许自己“缺席”,小到一节自习课,大到毕业典礼,张建都陪伴在他们身边。
为了当好班主任,张建钻研过很多教育的书籍和视频。然而,别人的“那一套”放在铜梁二中学生上并不好用。他就又花了很长时间来洞察这群学生的特点,摸索他们的喜好。最后,张建总结出以“严慈相济”的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生的学习,我要求很严格;而对于日常生活、心理变化,我会更加包容和理解。”
“教书育人,应该以学生为本。”张建这样理解教育,“我们在教学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应该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