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重庆修文物 “静”心与文物对话
在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里,有一群“静”心的文物修复师,他们严谨专业,守正创新,不浮不躁,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细心与恒心与文物对话。

我在重庆修文物 “静”心与文物对话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4-2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舒婷 实习生 夏南 通讯员 李一)大多数文物修复师认为,“静”是让文物“活”过来的必要条件。在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里,有一群“静”心的文物修复师,他们严谨专业,守正创新,不浮不躁,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细心与恒心与文物对话。

文物修复室中,文物修复师聚在一起研究文物修复工作。王欢 摄
文物修复室中,文物修复师聚在一起研究文物修复工作。王欢 摄

吕国琼:文物修复爱得深沉

叩开金属文物修复室的房门,吕国琼一身“白大褂”出现在眼前,此时的她正戴着手套埋头修复,工作桌上放的是2007年从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墓地出土的铁釜、铁支架,目前她正在为它们矫形。工作桌不远处的墙壁上挂着10多件工具,大多为器物矫形使用。“有时候矫形好了,放置一段时间又反弹,反反复复是常有的事。”她伸直手臂,更换了一个矫形工具,继续为器物矫形。

金属器修复师吕国琼正在对文物进行洁除处理。王欢 摄
金属器修复师吕国琼正在对文物进行洁除处理。王欢 摄

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流程严谨,先是信息记录、检测分析,再是保护修复,最后整理归档、验收项目。“保护修复”自然是最考功力的一环,洁除、脱盐、矫形、去除有害锈、拼对粘接、补配打磨、缓蚀封护、作色……虽然青铜器和铁器的保护修复有所不同,可相同的是,每一步都需要足够的经验值和专业度。

“毕竟文物不可再生,谁也不能怠慢。”吕国琼说话语气总是淡淡的,哪怕谈话间她在面对分层严重且每一层碎成渣的铁器、面对本应由铁环环环相扣的锁子甲中的“难”。每当她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时,她会选择先修复其他文物。“不能浮躁,必须要保证自己能足够的静,它需要一坐就是一整天、一修就是很长一段时间。”期间,整个时空只有自己和文物,在此之前,她也把那段修复“回避期”称之为修复“静止期”。

她虽半路出家,却也爱得深沉。如今,吕国琼正向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修复新人”们传授她的经验,同时,也将“静”传承下去。

龙杰:修复文物的过程,很治愈

守正创新,是吕国琼深耕细作的工作理念,也在润物无声中,感染着32岁的“后来者”龙杰。在历经陶器修复的历练后,龙杰负责起瓷器文物的精修工作,目前他正在进行的是6件瓷器文物修复工作,已完成拆分、清洁、拼对、粘接、补配、打磨等阶段,进入作色和上釉阶段。

瓷器修复师龙杰在为瓷器作色。王欢 摄
瓷器修复师龙杰在为瓷器作色。王欢 摄

都说文物修复路漫长而艰苦,技艺的求精是一场时间堆叠的修行。龙杰年纪不大,已经从业10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创新者,专注于修复材料的思考。日常,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去取经、去研究修复材料的运用,“拿来主义”和“改良主义”并举,将留心观察到的各领域所使用的材料,根据个人经验将其转化为文物修复的适用材料,也常常做些工艺品对自己改良后的材料进行试验,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文物保护修复“个人色彩”。

在龙杰看来,瓷器文物的保护修复,各流程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慢工才能出细活。龙杰认为:“修复文物的过程,很奇妙,很治愈,它更像一个修心的过程,让人变得平和、安然、自省。”

赵鑫宇:在热爱中去“浮”修心

在整个“修炼”过程里,“95后”文物修复师赵鑫宇正经历着和龙杰一样的修心过程。目前,她正在为一个陶釜犯难:它有口,也有底,但它的碎片缺失,就是拼不起来……

陶器修复师赵鑫宇在为破碎的陶器进行拼对。王欢 摄
陶器修复师赵鑫宇在为破碎的陶器进行拼对。王欢 摄

对于赵鑫宇而言,陶器的拼对耗费心力,如果中间的关键部位没有缺失,依经验拼对,只需小心翼翼不造成变形即可,但大多数遇到的情况是关键部位缺失面积太大或太多,需要面对拼不完整的懊恼。

别无他法,唯有竭尽全力。这个过程甚至会让她“感觉怀疑人生”,实在坐不住了,心浮气躁了,就站起来去阳台看看,吹吹风,然后再回到修复室,和文物面对面,告诉自己再努努力。这个过程甚至会让她感觉沮丧,就自我调节去抵抗这种挫败感,这是赵鑫宇的“修心”。

陶器修复师手持刻刀,将破碎的陶片从一堆粘土中剥离。王欢 摄
陶器修复师手持刻刀,将破碎的陶片从一堆粘土中剥离。王欢 摄

时代发展的洪流裹挟着人们专注于向前冲的追逐,而这名24岁的女孩因为喜欢,选择了文物修复这一为数不多的回望的艺术。此时,赵鑫宇又坐在修复台前,再次尝试拼对……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复师叶琳在展馆中观看修复过的各种文物。王欢 摄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复师叶琳在展馆中观看修复过的各种文物。王欢 摄

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像吕国琼、龙杰、赵鑫宇这样的文物修复师共有12位,“静”是他们共同的内心主题。静下来,才能和眼前的、手中的文物好好对话;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感知它们、认识它们、理解它们、让它们“重生”。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我在重庆修文物 “静”心与文物对话

2023-04-20 18:34:17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舒婷 实习生 夏南 通讯员 李一)大多数文物修复师认为,“静”是让文物“活”过来的必要条件。在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正街的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里,有一群“静”心的文物修复师,他们严谨专业,守正创新,不浮不躁,用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细心与恒心与文物对话。

文物修复室中,文物修复师聚在一起研究文物修复工作。王欢 摄
文物修复室中,文物修复师聚在一起研究文物修复工作。王欢 摄

吕国琼:文物修复爱得深沉

叩开金属文物修复室的房门,吕国琼一身“白大褂”出现在眼前,此时的她正戴着手套埋头修复,工作桌上放的是2007年从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墓地出土的铁釜、铁支架,目前她正在为它们矫形。工作桌不远处的墙壁上挂着10多件工具,大多为器物矫形使用。“有时候矫形好了,放置一段时间又反弹,反反复复是常有的事。”她伸直手臂,更换了一个矫形工具,继续为器物矫形。

金属器修复师吕国琼正在对文物进行洁除处理。王欢 摄
金属器修复师吕国琼正在对文物进行洁除处理。王欢 摄

金属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流程严谨,先是信息记录、检测分析,再是保护修复,最后整理归档、验收项目。“保护修复”自然是最考功力的一环,洁除、脱盐、矫形、去除有害锈、拼对粘接、补配打磨、缓蚀封护、作色……虽然青铜器和铁器的保护修复有所不同,可相同的是,每一步都需要足够的经验值和专业度。

“毕竟文物不可再生,谁也不能怠慢。”吕国琼说话语气总是淡淡的,哪怕谈话间她在面对分层严重且每一层碎成渣的铁器、面对本应由铁环环环相扣的锁子甲中的“难”。每当她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时,她会选择先修复其他文物。“不能浮躁,必须要保证自己能足够的静,它需要一坐就是一整天、一修就是很长一段时间。”期间,整个时空只有自己和文物,在此之前,她也把那段修复“回避期”称之为修复“静止期”。

她虽半路出家,却也爱得深沉。如今,吕国琼正向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修复新人”们传授她的经验,同时,也将“静”传承下去。

龙杰:修复文物的过程,很治愈

守正创新,是吕国琼深耕细作的工作理念,也在润物无声中,感染着32岁的“后来者”龙杰。在历经陶器修复的历练后,龙杰负责起瓷器文物的精修工作,目前他正在进行的是6件瓷器文物修复工作,已完成拆分、清洁、拼对、粘接、补配、打磨等阶段,进入作色和上釉阶段。

瓷器修复师龙杰在为瓷器作色。王欢 摄
瓷器修复师龙杰在为瓷器作色。王欢 摄

都说文物修复路漫长而艰苦,技艺的求精是一场时间堆叠的修行。龙杰年纪不大,已经从业10年,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创新者,专注于修复材料的思考。日常,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去取经、去研究修复材料的运用,“拿来主义”和“改良主义”并举,将留心观察到的各领域所使用的材料,根据个人经验将其转化为文物修复的适用材料,也常常做些工艺品对自己改良后的材料进行试验,这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文物保护修复“个人色彩”。

在龙杰看来,瓷器文物的保护修复,各流程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唯有慢工才能出细活。龙杰认为:“修复文物的过程,很奇妙,很治愈,它更像一个修心的过程,让人变得平和、安然、自省。”

赵鑫宇:在热爱中去“浮”修心

在整个“修炼”过程里,“95后”文物修复师赵鑫宇正经历着和龙杰一样的修心过程。目前,她正在为一个陶釜犯难:它有口,也有底,但它的碎片缺失,就是拼不起来……

陶器修复师赵鑫宇在为破碎的陶器进行拼对。王欢 摄
陶器修复师赵鑫宇在为破碎的陶器进行拼对。王欢 摄

对于赵鑫宇而言,陶器的拼对耗费心力,如果中间的关键部位没有缺失,依经验拼对,只需小心翼翼不造成变形即可,但大多数遇到的情况是关键部位缺失面积太大或太多,需要面对拼不完整的懊恼。

别无他法,唯有竭尽全力。这个过程甚至会让她“感觉怀疑人生”,实在坐不住了,心浮气躁了,就站起来去阳台看看,吹吹风,然后再回到修复室,和文物面对面,告诉自己再努努力。这个过程甚至会让她感觉沮丧,就自我调节去抵抗这种挫败感,这是赵鑫宇的“修心”。

陶器修复师手持刻刀,将破碎的陶片从一堆粘土中剥离。王欢 摄
陶器修复师手持刻刀,将破碎的陶片从一堆粘土中剥离。王欢 摄

时代发展的洪流裹挟着人们专注于向前冲的追逐,而这名24岁的女孩因为喜欢,选择了文物修复这一为数不多的回望的艺术。此时,赵鑫宇又坐在修复台前,再次尝试拼对……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复师叶琳在展馆中观看修复过的各种文物。王欢 摄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修复师叶琳在展馆中观看修复过的各种文物。王欢 摄

在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像吕国琼、龙杰、赵鑫宇这样的文物修复师共有12位,“静”是他们共同的内心主题。静下来,才能和眼前的、手中的文物好好对话;静下来,才能更好地感知它们、认识它们、理解它们、让它们“重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