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制片人李海洲:我是一个“重庆主义者”
在《怒吼》背后,是一群热爱重庆的本土影视人为了情怀与梦想奋斗的故事。

《怒吼》制片人李海洲:我是一个“重庆主义者”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4-23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徐云卿)4月22日,由全重庆本土影视人倾力打造的电影《怒吼》首映。

《怒吼》海报。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怒吼》海报。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这部取材于抗战时期重庆的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怒吼剧社的电影,讲述了抗战时期重庆电力系统进步青年组建怒吼剧社,用艺术的力量呐喊出中华民族必胜决心的热血故事。电影一经上映,就收获了众多好评。而在这背后,则是一群热爱重庆的本土影视人为了情怀与梦想奋斗的故事。《怒吼》制片人李海洲为我们讲述了这背后的历程。

缘起:怒吼剧社传奇打动人心

《怒吼》剧照。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怒吼》剧照。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1937年9月,以电力公司职工和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到重庆的文艺工作者为主体,成立了怒吼剧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剧社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演出收入除维持剧社正常运转外,全部捐献给抗战一线,深受山城人民欢迎,首开山城进步演剧先河。

“最开始,我与我的团队在与重庆电力作协主席、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副主席李炼沟通的时候,李炼为我讲述了重庆电力系统组建怒吼剧社的故事。”李海洲回忆道,“他想的是能不能做一台话剧,我当时思考良久,最后桌子一拍,说我们做电影。”

在李海洲看来,这段历史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而自己作为重庆人,从小耳濡目染,也对11·27大屠杀、“铁窗诗人”何敬平烈士等十分熟悉。特别是当他查阅资料时,了解到怒吼剧社的精神曾深深地打动当年的育才中学校长陶行知,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当年怒吼剧社在市中心进行《安魂曲》的演出时,陶行知便组织学生专程从合川前往观看剧目,男生步行,女生乘船,跋涉百里去支持抗战艺术,可见怒吼剧社多么令人动容。”

怒吼剧社以戏剧为武器发出“怒吼”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李海洲,他便筹备起了这部电影。

历程:艺术再现真实历史事件

《怒吼》从前期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到上映,一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时间不长,但是主创团队却为此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李海洲(中)在拍摄现场。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李海洲(中)在拍摄现场。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我们在前期筹备的时候,就反复强调了要尽可能还原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李海洲表示,为此,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再现怒吼剧社的风采。

“在影片中,不少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主角所经历的所有历史事件也都是真实的,包括胡世合惨案、护厂运动等,里面主角演的戏剧也全都是怒吼剧社当年演过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细节,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段尘封多年的山城秘事。”

与常见的红色题材影片不同的是,《怒吼》采用了两个时空穿插叙事的手法,通过一本老日记,将现代戏剧人刘鹤鸣、爱好戏剧的女孩方萌与怒吼剧社演员吴越先、孙卓樱联系起来。在影片中,刘鹤鸣对母亲唱川剧、年轻人喜欢Cosplay(角色扮演)都十分不理解,但是随着对怒吼剧社、对吴越先了解的加深,他也开始理解了这些艺术。“不管是传统的话剧、川剧,还是潮流的Cosplay,虽然它们的受众并不算很广泛,但是在我看来,它们都是值得我们保存下去的艺术。”李海洲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生活中有很多被我们忽视的珍贵艺术,它们都值得我们的尊重。”

内核:一部属于重庆的电影

《怒吼》有一个标签——全重庆派,这是因为这部影片从项目发起、创意构思、剧本撰写,到演员遴选、场景勘定、拍摄制作等全部流程,均由重庆籍电影人在重庆境内共同完成。

首映礼上,李海洲介绍拍摄历程。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首映礼上,李海洲介绍拍摄历程。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正因为如此,《怒吼》处处都体现出了地道的山城味儿。不管是白沙影视城、枇杷山公园、南山等知名地标,还是那一句句熟悉的重庆话,还是对于怒吼剧社历史的刻画,观众都能感受到主创团队对重庆这座城市浓浓的热爱。“如果是外地的导演、编剧、演员,可能他们就只会把这个当作一部普通的戏而已,但是我们这个由重庆人组成的剧组,每一位都是抱着对家乡最深沉的感情参与其中。”李海洲坦言。

“其实我一直都有个梦想,就是拍摄一部完全属于我们重庆的电影或电视剧。”李海洲笑称,自己是一个“重庆主义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来到重庆拍摄,但是大多都仅仅把这里当作一个取景地,重庆内核的东西并没有展现出来。所以我希望能把重庆的景、重庆的人、重庆的故事拍给更多人看。”

这是李海洲首次担任电影制片人,此前他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诗人、环球人文地理杂志总编辑,常常活跃在各个文学、音乐活动中。正因为是跨界,他对重庆本土文化的发展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在电影、音乐、话剧、文学等多个领域,重庆有很大一批正在为文化建设努力的人,正因为有大家,我相信,未来重庆的电影,乃至重庆的文化,都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怒吼》制片人李海洲:我是一个“重庆主义者”

2023-04-23 09:38:2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徐云卿)4月22日,由全重庆本土影视人倾力打造的电影《怒吼》首映。

《怒吼》海报。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怒吼》海报。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这部取材于抗战时期重庆的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怒吼剧社的电影,讲述了抗战时期重庆电力系统进步青年组建怒吼剧社,用艺术的力量呐喊出中华民族必胜决心的热血故事。电影一经上映,就收获了众多好评。而在这背后,则是一群热爱重庆的本土影视人为了情怀与梦想奋斗的故事。《怒吼》制片人李海洲为我们讲述了这背后的历程。

缘起:怒吼剧社传奇打动人心

《怒吼》剧照。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怒吼》剧照。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1937年9月,以电力公司职工和抗日战争爆发后流亡到重庆的文艺工作者为主体,成立了怒吼剧社。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剧社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演出收入除维持剧社正常运转外,全部捐献给抗战一线,深受山城人民欢迎,首开山城进步演剧先河。

“最开始,我与我的团队在与重庆电力作协主席、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工会副主席李炼沟通的时候,李炼为我讲述了重庆电力系统组建怒吼剧社的故事。”李海洲回忆道,“他想的是能不能做一台话剧,我当时思考良久,最后桌子一拍,说我们做电影。”

在李海洲看来,这段历史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而自己作为重庆人,从小耳濡目染,也对11·27大屠杀、“铁窗诗人”何敬平烈士等十分熟悉。特别是当他查阅资料时,了解到怒吼剧社的精神曾深深地打动当年的育才中学校长陶行知,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当年怒吼剧社在市中心进行《安魂曲》的演出时,陶行知便组织学生专程从合川前往观看剧目,男生步行,女生乘船,跋涉百里去支持抗战艺术,可见怒吼剧社多么令人动容。”

怒吼剧社以戏剧为武器发出“怒吼”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李海洲,他便筹备起了这部电影。

历程:艺术再现真实历史事件

《怒吼》从前期筹备、拍摄、后期制作到上映,一共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时间不长,但是主创团队却为此下了很大一番功夫。

李海洲(中)在拍摄现场。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李海洲(中)在拍摄现场。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我们在前期筹备的时候,就反复强调了要尽可能还原历史,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李海洲表示,为此,主创团队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力求再现怒吼剧社的风采。

“在影片中,不少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主角所经历的所有历史事件也都是真实的,包括胡世合惨案、护厂运动等,里面主角演的戏剧也全都是怒吼剧社当年演过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细节,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段尘封多年的山城秘事。”

与常见的红色题材影片不同的是,《怒吼》采用了两个时空穿插叙事的手法,通过一本老日记,将现代戏剧人刘鹤鸣、爱好戏剧的女孩方萌与怒吼剧社演员吴越先、孙卓樱联系起来。在影片中,刘鹤鸣对母亲唱川剧、年轻人喜欢Cosplay(角色扮演)都十分不理解,但是随着对怒吼剧社、对吴越先了解的加深,他也开始理解了这些艺术。“不管是传统的话剧、川剧,还是潮流的Cosplay,虽然它们的受众并不算很广泛,但是在我看来,它们都是值得我们保存下去的艺术。”李海洲认为,“艺术都是相通的,生活中有很多被我们忽视的珍贵艺术,它们都值得我们的尊重。”

内核:一部属于重庆的电影

《怒吼》有一个标签——全重庆派,这是因为这部影片从项目发起、创意构思、剧本撰写,到演员遴选、场景勘定、拍摄制作等全部流程,均由重庆籍电影人在重庆境内共同完成。

首映礼上,李海洲介绍拍摄历程。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首映礼上,李海洲介绍拍摄历程。重庆好故事影业有限公司 供图

正因为如此,《怒吼》处处都体现出了地道的山城味儿。不管是白沙影视城、枇杷山公园、南山等知名地标,还是那一句句熟悉的重庆话,还是对于怒吼剧社历史的刻画,观众都能感受到主创团队对重庆这座城市浓浓的热爱。“如果是外地的导演、编剧、演员,可能他们就只会把这个当作一部普通的戏而已,但是我们这个由重庆人组成的剧组,每一位都是抱着对家乡最深沉的感情参与其中。”李海洲坦言。

“其实我一直都有个梦想,就是拍摄一部完全属于我们重庆的电影或电视剧。”李海洲笑称,自己是一个“重庆主义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剧来到重庆拍摄,但是大多都仅仅把这里当作一个取景地,重庆内核的东西并没有展现出来。所以我希望能把重庆的景、重庆的人、重庆的故事拍给更多人看。”

这是李海洲首次担任电影制片人,此前他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诗人、环球人文地理杂志总编辑,常常活跃在各个文学、音乐活动中。正因为是跨界,他对重庆本土文化的发展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在电影、音乐、话剧、文学等多个领域,重庆有很大一批正在为文化建设努力的人,正因为有大家,我相信,未来重庆的电影,乃至重庆的文化,都会取得更好的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