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绿色金融底色 书写创新发展新篇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继续指导重庆金融业持续加大投入和资源倾斜力度,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产品体系,以金融力量助力“绿水青山”的底色越来越亮、“金山银山”的成色越来越足。

擦亮绿色金融底色 书写创新发展新篇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3-04-25

自“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积极牵头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工作。如今,重庆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注入绿色产业。

点“绿”成金 政策持续提供“绿色动能”

日前,重庆市政府分别与7家银行就支持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签约计划将在“十四五”期间,为重庆市带来超3000亿元的绿色融资支持。

1月,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出台3项绿色金融标准,积极助力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自2022年8月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作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庆,如何为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积累有益经验,受到持续关注。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建设绿色金改试验区方面,也具备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

此背景下,重庆出台了前述3项绿色金融标准,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助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重庆之前,国务院先后批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甘肃六省(区)九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不同区域、不同基础情况、不同经济条件的地区积累了绿色金融实践经验。通过试验区的改革举措,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项目中的融资便利度及资金使用成本问题,不仅服务了地方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还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水平,带动全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在政策方面,重庆开展了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和“绿易贷”“绿票通”落地见效。截至2022年12月末,4项工具累计投放超50亿元。

“重庆未来能走出一条契合绿色发展、体现重庆特点、彰显绿色产业特性的新路子,目前已初见成效。”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介绍,截至2022年12月末,重庆市绿色贷款余额超5200亿元,是2019年初的2.9倍,同比增长36%,高出各项贷款增速29.3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0.4%,较2019年初提升4.9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超420亿元,是2019年初的3.2倍。

科技赋能 推进数字平台加速发展

为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打造了“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该系统集融资对接、颗粒化统计、绿色专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构建起“政府推荐项目+绿色智能识别+系统推送项目+银行自主对接”的政银企多方对接机制。目前,该系统已累计采集上线1600余条绿色项目信息,金融支持超1200亿元。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重庆加强了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持续迭代升级“长江绿融通”建设。

据介绍,“长江绿融通”已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科技赋能效应持续显现。“目前,‘长江绿融通’已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信息共享中心、安全连接中心、业务创新中心和监测评估中心。”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不断丰富绿色统计范围,在绿色贷款颗粒化数据月度统计监测基础上,新增绿色金融租赁、绿色委托贷款等逐笔统计,扩展绿色金融数据监测范围。

“此外,我们还不断推动第三方平台接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重庆征信公司开发基于绿色金融创新的碳账户系统,并与“长江绿融通”对接,从碳减排支持工具入手,通过对贷款企业实施碳减排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测,保障绿色资金精准支持碳减排重点产业。逐步探索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碳排放抵质押登记系统等平台接入,助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系统集成跨界创新。

同时,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通过强化信息共享和金融产品创新,建立碳排放权抵(质)押登记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绿色金融碳账户试点,全辖77家金融机构通过“长江绿融通”或其官网开展2021年和2022年的环境信息披露,近60家金融机构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贷”等绿色产业转型专属金融产品270余款。

引灌活水 金融助推实现“双碳”目标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既是金融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实现“双碳”目标,也是金融业紧抓政策与市场机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继续指导重庆金融业持续加大投入和资源倾斜力度,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产品体系,以金融力量助力“绿水青山”的底色越来越亮、“金山银山”的成色越来越足。

实际上,早在“双碳”目标提出以前,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方面开始发力。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牵头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初步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和平稳有序转型。

为解决碳交易体系市场活跃度不足、流动性欠缺等问题,提高碳市场交易金融赋能水平,日前,在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指导下,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参与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碳配额理财融资业务,进一步丰富“双碳”目标的碳金融产品。该笔业务为全国首笔碳市场碳配额理财融资业务,首创以碳配额作为底层资产形成财产权信托,激活碳配额市场价值,通过理财资金受让碳配额财产权信托受益权成功实现控排企业资金融入,进一步盘活碳配额的金融价值,极大提高碳配额交易流动性。

同时,该笔业务也是基于碳资产价值的创新融资方式,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碳金融交易价格,丰富碳市场金融产品融资途径,拓展基于碳资产的融资渠道。

2022年底以来,全市31家金融机构和各区县政府推送项目200余个,对接金额超2400亿元,覆盖货币政策支持工具、绿色债券、气候投融资、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等多个领域,将为重庆绿色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2月20日,在市政府召开的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进大会上,部分典型企业和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共签约项目15个、支持金额近500亿元。

2022年,绿色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绿色信贷在持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不断优化。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万亿元和6.0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改革创新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庆的金融改革向“绿”而行,已显著体现在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上。通过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把金融资源投向清洁能源技术、高效节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保障绿色项目建设运营和绿色企业的生产发展,实现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目前,重庆有76家金融机构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计划、68家建立了绿色金融相关管理制度、20余家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特色支行,累计推出绿色金融产品270余款。截至2022年末,重庆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5200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10.4%;绿色债券余额突破420亿元,重庆绿色金融呈快速增长态势。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印发的《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重庆将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实现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畅通高效,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加快增长,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及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绿色产业融资环境逐步改善。

围绕上述目标,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探索建立健全成渝两地绿色低碳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科技创新、财政金融、生态碳汇、标准建设等配套支撑制度,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促进金融市场要素在成渝两地合理流动、高效聚集、优化配置,让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成为成渝金融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的“新平台”。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验的省级经济体,重庆将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未来,重庆市将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坚持“高标准、数字化、双效益”,坚持高站位协作推进、高水平改革创新、高标准推动落实,依靠改革创新增动力、添活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改革重庆经验。下一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围绕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支持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郝树静)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擦亮绿色金融底色 书写创新发展新篇

2023-04-25 05:07:36 来源:

自“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提出以来,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积极牵头全市绿色金融改革工作。如今,重庆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注入绿色产业。

点“绿”成金 政策持续提供“绿色动能”

日前,重庆市政府分别与7家银行就支持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本次签约计划将在“十四五”期间,为重庆市带来超3000亿元的绿色融资支持。

1月,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联合市级相关部门出台3项绿色金融标准,积极助力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自2022年8月获批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后,作为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重庆,如何为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积累有益经验,受到持续关注。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建设绿色金改试验区方面,也具备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

此背景下,重庆出台了前述3项绿色金融标准,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助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重庆之前,国务院先后批准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甘肃六省(区)九地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不同区域、不同基础情况、不同经济条件的地区积累了绿色金融实践经验。通过试验区的改革举措,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实施绿色项目中的融资便利度及资金使用成本问题,不仅服务了地方绿色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还提升了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水平,带动全国绿色金融市场快速发展。

在政策方面,重庆开展了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再贷款和“绿易贷”“绿票通”落地见效。截至2022年12月末,4项工具累计投放超50亿元。

“重庆未来能走出一条契合绿色发展、体现重庆特点、彰显绿色产业特性的新路子,目前已初见成效。”据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介绍,截至2022年12月末,重庆市绿色贷款余额超5200亿元,是2019年初的2.9倍,同比增长36%,高出各项贷款增速29.3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0.4%,较2019年初提升4.9个百分点;绿色债券余额超420亿元,是2019年初的3.2倍。

科技赋能 推进数字平台加速发展

为加快绿色金融数字化转型,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打造了“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该系统集融资对接、颗粒化统计、绿色专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构建起“政府推荐项目+绿色智能识别+系统推送项目+银行自主对接”的政银企多方对接机制。目前,该系统已累计采集上线1600余条绿色项目信息,金融支持超1200亿元。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进绿色金融发展,重庆加强了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持续迭代升级“长江绿融通”建设。

据介绍,“长江绿融通”已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重要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科技赋能效应持续显现。“目前,‘长江绿融通’已成为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信息共享中心、安全连接中心、业务创新中心和监测评估中心。”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系统不断丰富绿色统计范围,在绿色贷款颗粒化数据月度统计监测基础上,新增绿色金融租赁、绿色委托贷款等逐笔统计,扩展绿色金融数据监测范围。

“此外,我们还不断推动第三方平台接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重庆征信公司开发基于绿色金融创新的碳账户系统,并与“长江绿融通”对接,从碳减排支持工具入手,通过对贷款企业实施碳减排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测,保障绿色资金精准支持碳减排重点产业。逐步探索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碳排放抵质押登记系统等平台接入,助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系统集成跨界创新。

同时,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通过强化信息共享和金融产品创新,建立碳排放权抵(质)押登记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绿色金融碳账户试点,全辖77家金融机构通过“长江绿融通”或其官网开展2021年和2022年的环境信息披露,近60家金融机构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贷”等绿色产业转型专属金融产品270余款。

引灌活水 金融助推实现“双碳”目标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既是金融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实现“双碳”目标,也是金融业紧抓政策与市场机遇、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继续指导重庆金融业持续加大投入和资源倾斜力度,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产品体系,以金融力量助力“绿水青山”的底色越来越亮、“金山银山”的成色越来越足。

实际上,早在“双碳”目标提出以前,我国已经在绿色金融方面开始发力。2016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和完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牵头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初步确立了绿色金融发展“五大支柱”,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和平稳有序转型。

为解决碳交易体系市场活跃度不足、流动性欠缺等问题,提高碳市场交易金融赋能水平,日前,在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指导下,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积极参与重庆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碳配额理财融资业务,进一步丰富“双碳”目标的碳金融产品。该笔业务为全国首笔碳市场碳配额理财融资业务,首创以碳配额作为底层资产形成财产权信托,激活碳配额市场价值,通过理财资金受让碳配额财产权信托受益权成功实现控排企业资金融入,进一步盘活碳配额的金融价值,极大提高碳配额交易流动性。

同时,该笔业务也是基于碳资产价值的创新融资方式,有利于形成有效的碳金融交易价格,丰富碳市场金融产品融资途径,拓展基于碳资产的融资渠道。

2022年底以来,全市31家金融机构和各区县政府推送项目200余个,对接金额超2400亿元,覆盖货币政策支持工具、绿色债券、气候投融资、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等多个领域,将为重庆绿色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2月20日,在市政府召开的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进大会上,部分典型企业和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共签约项目15个、支持金额近500亿元。

2022年,绿色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绿色信贷在持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不断优化。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8.62万亿元和6.0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7%。

改革创新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重庆的金融改革向“绿”而行,已显著体现在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上。通过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创新,把金融资源投向清洁能源技术、高效节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绿色建筑、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生态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保障绿色项目建设运营和绿色企业的生产发展,实现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良性互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目前,重庆有76家金融机构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计划、68家建立了绿色金融相关管理制度、20余家设立绿色金融专营部门或特色支行,累计推出绿色金融产品270余款。截至2022年末,重庆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超5200亿元,同比增长36%,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10.4%;绿色债券余额突破420亿元,重庆绿色金融呈快速增长态势。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印发的《重庆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重庆将经过5年左右努力,基本建立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运行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体系。同时,实现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畅通高效,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加快增长,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工具及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涌现,绿色产业融资环境逐步改善。

围绕上述目标,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探索建立健全成渝两地绿色低碳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科技创新、财政金融、生态碳汇、标准建设等配套支撑制度,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促进金融市场要素在成渝两地合理流动、高效聚集、优化配置,让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成为成渝金融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的“新平台”。

作为全国首个全域开展绿色金融改革试验的省级经济体,重庆将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未来,重庆市将以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契机,坚持“高标准、数字化、双效益”,坚持高站位协作推进、高水平改革创新、高标准推动落实,依靠改革创新增动力、添活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改革重庆经验。下一步,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将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机构围绕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支持产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郝树静)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