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岩:筑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础
经济春风渐暖。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郭丽岩:筑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础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4-26

经济春风渐暖。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国内需求稳步扩大,带动就业和收入增加。接触式服务业和聚集型消费加快恢复,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大项目加速落地形成实物量,房地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相关行业和市场景气逐步回升。装备制造业等支撑有力,工业增加值逐季逐月改善,绿色低碳产品增势明显,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智能化产业和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国际机构近期普遍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值,最新预测超过5%甚至有的接近6%,同时预计今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3。不难发现,当前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集中显效。通过统筹协调各类政策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中央和地方政策联动稳经济,投资有效性增强,多地放宽节能车限购指标,推动房地产良性循环,着力促进大宗消费回升。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物价稳为稳经济和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有更大的稳定实体经济运行的政策空间。同时,经营主体信心提振,发展预期明显改善,信心类和预期类指标回升,企业主观能动性增强,生产经营活跃度上升。跨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增强。

当然,从客观而言,今年稳外需仍有一些挑战,这是多重因素叠加共振的阶段性压力。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海外经济金融运行风险增大。此前的出口替代效应弱化,去年高基数也加大了今年稳外贸的压力。但是,与其他生产型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出口仍具备相当韧性与潜力,一季度越南和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2%左右,而我国由负转正,尤其是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8%,对“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出口规模也稳步扩大。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方面也存在制约因素,但总体回暖趋势明显,供需两端恢复的均衡性正在增强。

展望全年,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要注重供需双侧发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努力补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同时增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要靠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为中国经济大船掌舵领航。尽管存在来自外部的“脱钩断链”、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产业门类齐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增强生产要素资源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就可以让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趋势的基础更加坚实牢靠。

首先,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拓宽出口产品转内销渠道和方式,对冲外需下行压力,同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要优选投资项目,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使得有能力支撑的消费和有回报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进而稳定投资预期和消费预期。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匹配消费升级。强化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的适配性,扎实推动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着力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激发新赛道上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为数字经济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保障。

再次,清理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切实提升市场准入效能,促进公平竞争,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践行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的承诺,以充分开放促进国内市场强大,让全球共享中国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红利。

最后,积极回应实体企业诉求和民众关切。要在保经营主体、稳就业、促增收方面多措并举,尤其是加强对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和安全底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郭丽岩:筑牢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础

2023-04-26 06:30:38 来源:

经济春风渐暖。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5%,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国内需求稳步扩大,带动就业和收入增加。接触式服务业和聚集型消费加快恢复,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大项目加速落地形成实物量,房地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相关行业和市场景气逐步回升。装备制造业等支撑有力,工业增加值逐季逐月改善,绿色低碳产品增势明显,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加快,智能化产业和市场潜力加速释放。

国际机构近期普遍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值,最新预测超过5%甚至有的接近6%,同时预计今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3。不难发现,当前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集中显效。通过统筹协调各类政策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中央和地方政策联动稳经济,投资有效性增强,多地放宽节能车限购指标,推动房地产良性循环,着力促进大宗消费回升。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物价稳为稳经济和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其他经济体相比,我国有更大的稳定实体经济运行的政策空间。同时,经营主体信心提振,发展预期明显改善,信心类和预期类指标回升,企业主观能动性增强,生产经营活跃度上升。跨国公司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国内外市场联动效应增强。

当然,从客观而言,今年稳外需仍有一些挑战,这是多重因素叠加共振的阶段性压力。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海外经济金融运行风险增大。此前的出口替代效应弱化,去年高基数也加大了今年稳外贸的压力。但是,与其他生产型经济体相比,我国的出口仍具备相当韧性与潜力,一季度越南和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2%左右,而我国由负转正,尤其是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4.8%,对“一带一路”等重点区域出口规模也稳步扩大。同时,国内市场需求方面也存在制约因素,但总体回暖趋势明显,供需两端恢复的均衡性正在增强。

展望全年,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目标,要注重供需双侧发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努力补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短板,同时增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是,要靠党中央的全面领导为中国经济大船掌舵领航。尽管存在来自外部的“脱钩断链”、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但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产业门类齐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优势,增强生产要素资源的有力支撑,特别是加速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就可以让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趋势的基础更加坚实牢靠。

首先,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应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拓宽出口产品转内销渠道和方式,对冲外需下行压力,同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要优选投资项目,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使得有能力支撑的消费和有回报的投资形成良性循环,进而稳定投资预期和消费预期。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匹配消费升级。强化供给体系对需求结构的适配性,扎实推动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着力增强产业发展接续性和竞争力。激发新赛道上的新动能和新活力,为数字经济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保障。

再次,清理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分割。切实提升市场准入效能,促进公平竞争,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践行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大机遇的承诺,以充分开放促进国内市场强大,让全球共享中国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红利。

最后,积极回应实体企业诉求和民众关切。要在保经营主体、稳就业、促增收方面多措并举,尤其是加强对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和安全底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雅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