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见·70年深爱②|没有“枪”没有“炮” 我们医生自己造
这套自制的骨刀,成为了医院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主动作为”精神的最好见证。

物见·70年深爱②|没有“枪”没有“炮” 我们医生自己造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4-27

开栏语:70年风雨兼程,70年薪火相传,70年开拓创新!2023年5月10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将走过整整70个年头。

为更好传承勇于担当的铁路精神与改革创新的行业精神,在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物见·70年深爱】栏目正式上线,讲述医务人员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物件故事,来呈现医院这70年建设与发展的光荣历程,呈现一代代医务人员这70年拼搏与奋斗的精神风貌。

没有“枪”没有“炮”  我们医生自己造

这三把器械叫骨刀,它曾为患者减轻病痛。为防止生锈,它一直被制造它的主人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衣服里,就像自己孩子一样呵护着。虽然过去将近30年光景,如今它依然锃亮如新。

让人惊讶的是,这套专业的骨刀,制造者却并非医疗器械厂家。那又是谁呢?

现在为您揭晓答案。

这套骨刀的主人名为曾令璧,是我们医院退休职工、骨科专业的主任医师。

曾令璧医生社区义诊

上世纪90年代,作为铁路医院的重点科室,老专家曾令璧所在的骨科最为繁忙。因为他们接收的患者大都是铁路工人,四肢创伤大,伤情比较重。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物资条件,曾令璧发现医院采购的骨刀钢材质量不够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卷曲、缺口,对手术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当时的铁路医院管理体制下,重新申请采购程序多、时间长。恰好当时又赶上医院创建“二甲”,如果因为手术器械问题影响医疗质量,就会给创建工作带来阻碍。

医生上手术台没有医疗器械,这不就等于战士上战场却没有“枪炮”吗?

怎么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曾令璧拿着磨损的骨刀来到铁路车辆段,找到工人师傅,一连几天泡在车辆段与他们沟通、讨论和演示。试了10来种不同钢材后,发现优质的弹簧钢最结实、最耐用,特别适合打造骨科的骨刀。最终,他们用弹簧钢照着原版手工打了一套骨刀。

拿着自己打造的骨刀,曾令璧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就像战士拥有了崭新的钢枪一样振臂高呼。有了“新武器”,他很快重新投入到手术台那个特殊的“战场”。

曾令璧医生手术中

这套自制的骨刀,成为了医院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主动作为”精神的最好见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浸润下,医院骨科的发展在重庆取得重要成就。在重庆率先开展了一些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手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医院就能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为重庆市骨质疏松学会创始单位和中西结合创伤学会创建单位。同期,医院在重庆率先开展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吸切术,攻克了和肱骨肿瘤切除、腓骨移植等突破性疑难手术。从1991年到2002年,医院连续6届成为重庆市中西结合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2002年11月,医院骨科还成功筹办第十届全国中西结合创伤骨科大会,并出版年会文献文集。

这些开拓之举,让医院在重庆骨科行业“叫得响、立得住”,奠定了骨科以及整个铁路医院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原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梅芳瑞同志,前往我院进行教学查房,骨科医务人员正在认真聆听学习

这些荣誉和地位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全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打拼得来的。

市十三人民医院医生自己制作手术台,又是一个例证。

医院成立早期,铁路沿线撞伤事故时有发生,断肢现象比较常见。为提高手术的肢体成活率,时任院长陈明见在医院的动物实验室专门开设显微外科,让医生学习显微镜下的血管和神经缝合技术,并鼓励大家要“半天云里拍巴掌——争当高手”,要求常去实验室练手艺。因此外科医生们一有时间就争着往实验室跑。

他们很快掌握了手术要领,摩拳擦掌要进手术室,可现实又浇了一盆冷水——医院没有显微外科手术台!

患者急,医生更急。这可怎么办?嗨,骨科医生能够自己打造骨刀,外科医生就不能自己造手术台?

卷起袖子就动手!外科医生跑到新桥医院现场观摩,照着人家的手术台画了样子、量了尺寸,回来叫上医院木工班的师傅熬了几个通宵,一起讨论、设计、制作,最终依葫芦画瓢,自制了这个显微外科手术台。

2002年11月医院组织召开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大会合影留念

作为一家铁路医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伴随着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而诞生。弹指一挥间,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走过风雨兼程70年。

医务工作者凭着对患者的真情与责任,对医院、对国家的赤诚和忠心,刻苦专研、无私奉献,克服建院创业初期医疗器械匮乏等困难,练就了自制医疗器械的一手绝活——没有“枪”,没有“炮”,我们医生自己造!

昔日成渝铁路线上的“东风号”机车的铿锵车轮声犹在耳边,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高铁线上“复兴号”的高铁汽笛早已响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全体职工一定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主动作为”的奋斗精神,争当新时代的优秀医务工作者!(院方供稿)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物见·70年深爱②|没有“枪”没有“炮” 我们医生自己造

2023-04-27 22:17:41 来源:

开栏语:70年风雨兼程,70年薪火相传,70年开拓创新!2023年5月10日,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将走过整整70个年头。

为更好传承勇于担当的铁路精神与改革创新的行业精神,在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物见·70年深爱】栏目正式上线,讲述医务人员工作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物件故事,来呈现医院这70年建设与发展的光荣历程,呈现一代代医务人员这70年拼搏与奋斗的精神风貌。

没有“枪”没有“炮”  我们医生自己造

这三把器械叫骨刀,它曾为患者减轻病痛。为防止生锈,它一直被制造它的主人小心翼翼地包裹在衣服里,就像自己孩子一样呵护着。虽然过去将近30年光景,如今它依然锃亮如新。

让人惊讶的是,这套专业的骨刀,制造者却并非医疗器械厂家。那又是谁呢?

现在为您揭晓答案。

这套骨刀的主人名为曾令璧,是我们医院退休职工、骨科专业的主任医师。

曾令璧医生社区义诊

上世纪90年代,作为铁路医院的重点科室,老专家曾令璧所在的骨科最为繁忙。因为他们接收的患者大都是铁路工人,四肢创伤大,伤情比较重。

受限于当时的医疗物资条件,曾令璧发现医院采购的骨刀钢材质量不够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卷曲、缺口,对手术效果有一定影响。

在当时的铁路医院管理体制下,重新申请采购程序多、时间长。恰好当时又赶上医院创建“二甲”,如果因为手术器械问题影响医疗质量,就会给创建工作带来阻碍。

医生上手术台没有医疗器械,这不就等于战士上战场却没有“枪炮”吗?

怎么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曾令璧拿着磨损的骨刀来到铁路车辆段,找到工人师傅,一连几天泡在车辆段与他们沟通、讨论和演示。试了10来种不同钢材后,发现优质的弹簧钢最结实、最耐用,特别适合打造骨科的骨刀。最终,他们用弹簧钢照着原版手工打了一套骨刀。

拿着自己打造的骨刀,曾令璧看了又看,摸了又摸,就像战士拥有了崭新的钢枪一样振臂高呼。有了“新武器”,他很快重新投入到手术台那个特殊的“战场”。

曾令璧医生手术中

这套自制的骨刀,成为了医院职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主动作为”精神的最好见证。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浸润下,医院骨科的发展在重庆取得重要成就。在重庆率先开展了一些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手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医院就能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成为重庆市骨质疏松学会创始单位和中西结合创伤学会创建单位。同期,医院在重庆率先开展了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吸切术,攻克了和肱骨肿瘤切除、腓骨移植等突破性疑难手术。从1991年到2002年,医院连续6届成为重庆市中西结合骨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2002年11月,医院骨科还成功筹办第十届全国中西结合创伤骨科大会,并出版年会文献文集。

这些开拓之举,让医院在重庆骨科行业“叫得响、立得住”,奠定了骨科以及整个铁路医院发展的坚实基础。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原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梅芳瑞同志,前往我院进行教学查房,骨科医务人员正在认真聆听学习

这些荣誉和地位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全院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打拼得来的。

市十三人民医院医生自己制作手术台,又是一个例证。

医院成立早期,铁路沿线撞伤事故时有发生,断肢现象比较常见。为提高手术的肢体成活率,时任院长陈明见在医院的动物实验室专门开设显微外科,让医生学习显微镜下的血管和神经缝合技术,并鼓励大家要“半天云里拍巴掌——争当高手”,要求常去实验室练手艺。因此外科医生们一有时间就争着往实验室跑。

他们很快掌握了手术要领,摩拳擦掌要进手术室,可现实又浇了一盆冷水——医院没有显微外科手术台!

患者急,医生更急。这可怎么办?嗨,骨科医生能够自己打造骨刀,外科医生就不能自己造手术台?

卷起袖子就动手!外科医生跑到新桥医院现场观摩,照着人家的手术台画了样子、量了尺寸,回来叫上医院木工班的师傅熬了几个通宵,一起讨论、设计、制作,最终依葫芦画瓢,自制了这个显微外科手术台。

2002年11月医院组织召开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大会合影留念

作为一家铁路医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伴随着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建成而诞生。弹指一挥间,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走过风雨兼程70年。

医务工作者凭着对患者的真情与责任,对医院、对国家的赤诚和忠心,刻苦专研、无私奉献,克服建院创业初期医疗器械匮乏等困难,练就了自制医疗器械的一手绝活——没有“枪”,没有“炮”,我们医生自己造!

昔日成渝铁路线上的“东风号”机车的铿锵车轮声犹在耳边,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高铁线上“复兴号”的高铁汽笛早已响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脚步永不停歇。全体职工一定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争朝夕、主动作为”的奋斗精神,争当新时代的优秀医务工作者!(院方供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吴瑞雪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