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振兴记②丨苦药材换来甜日子
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深化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入股、就业,集体经济稳步增收,让苦药材换来甜生活。

鸡鸣振兴记②丨苦药材换来甜日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4-28

核心提示:

城口鸡鸣乡,曾经偏安大巴山一角,守着优渥的自然资源,却发展迟滞。乡村振兴的春风掠过,唤醒了这里的人们。结合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随着高速公路接驳上门,鸡鸣乡的发展能级被一举激活。茶产业和中药材成为抓手,乡村治理也找到了突破口。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入鸡鸣乡,从多个维度,为你揭秘高山乡村如何谋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刘雪琴 汤莉 实习生 夏南)乡村振兴,“药”到“病”除。

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深化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入股、就业,集体经济稳步增收,让苦药材换来甜生活。

鸟瞰新鸡鸣。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鸟瞰新鸡鸣。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创业记

弃医种药先苦后甜

天蒙蒙亮,阵阵鸡鸣慢慢唤醒整个乡村,鸡鸣乡灯梁村人陈芸早早地来到田间地头,望着眼前这片长势良好的中药材,陈芸满脸欣慰。

学医出身的陈芸,从1992年开始做起个体医生,18年来他不断积累人脉,并观测着中药材的发展前景。

2014年,陈芸弃医从“药”,决定跨步中药材产业,种植天麻。为了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陈芸投资20余万元特意从云南引进技术,满怀信心地开始创业之路。

然而,令陈芸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没有学习到核心技术,第一批种植的天麻全军覆没,几十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当时还是很失望的,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一心想着怎样才能吸取教训搞好产业。”陈芸说。

第二年,陈芸只身来到湖北,以收购天麻为由留在种植基地里学习技术。为了掌握核心技术,陈芸在基地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在悄悄观察工人的种植技巧,并详细地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这一年,陈芸种植的天麻大获丰收。灯梁村村民人人都知道陈芸种植中药材鼓了腰包。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陈芸如今也开始带动村民种植中大黄、淫羊藿等药材,越来越多的村民迈出了产业致富的步伐。

“大黄的用途多,市场需求也大,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8块一斤。”陈芸介绍到,灯梁村所种植的中药材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再加上城口县林业局的各种帮助,中药材完全不愁销。

招商记

川渝共建产业基地

除了大黄、天麻等中药材,去年6月,鸡鸣乡双坪村从四川引入了一件稀罕宝贝——贝母。

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据鸡鸣乡双坪村党支部书记袁刚常介绍,贝母属于稀缺药材,它止咳化痰,清热润肺,药用价值很高,但由于用工、种源等问题,前期投入也非常大。

去年,双坪村引入经营主体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计划投入资金8000万元,打造500亩基地,大力发展贝母产业。

庞大的贝母产业为何落地双坪村?这还得从贝母的生长环境说起。

据了解,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海拔需在18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5℃至25℃,仅是达到这两个条件就已经十分困难。

“有些符合条件的地方属于耕地保护区域,还有的地方村民不支持。”润雨中药有限公司负责人项能鹏表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研寻找,最终找到了双坪村这样受当地支持且条件适宜的一方净土。

目前,双坪村贝母产业已投入2000万元,建成70亩产业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年均可提供务工岗位4000余人次。

鸡鸣乡中药材基地。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鸡鸣乡中药材基地。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众筹记

农民变成产业股东

产业带动就业。鸡鸣乡中药材产业建设如火如荼,村民们在家门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体经济稳步增收,苦药材换来了甜生活。

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2022年,灯梁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大黄、淫羊藿等特色中药材,陈芸也成为合作社理事长,鼓励村民带资入股、带劳入股、带地入股。

“我们现在有新的合作模式,能让一些没有资金也没有土地的村民也能摇身一变成为股东。”陈芸说。

据陈芸介绍,灯梁村创新了带劳入股的合作模式,村民可以选择以劳动力置换股份,年底也能参与分红,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你看,我们最近又接到了一笔重庆的供苗订单,现在就等10月份收获淫羊藿,大家干得越来越有劲儿!”陈芸略带兴奋地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道。

此外,灯梁村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邀请专家为农户传授中药材的相关知识,以科学的方式让农户耕种有方、致富有路。

截至目前,灯梁村共有14户成员出地600亩用于药材种植,52户出资17万元用于购买种苗、肥料,38户累计投入1000余人次开展种植、管护,实现了农民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利益共享化。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鸡鸣振兴记②丨苦药材换来甜日子

2023-04-28 16:47:26 来源:

核心提示:

城口鸡鸣乡,曾经偏安大巴山一角,守着优渥的自然资源,却发展迟滞。乡村振兴的春风掠过,唤醒了这里的人们。结合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随着高速公路接驳上门,鸡鸣乡的发展能级被一举激活。茶产业和中药材成为抓手,乡村治理也找到了突破口。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深入鸡鸣乡,从多个维度,为你揭秘高山乡村如何谋发展,实现共同致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刘雪琴 汤莉 实习生 夏南)乡村振兴,“药”到“病”除。

近年来,重庆市城口县鸡鸣乡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深化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入股、就业,集体经济稳步增收,让苦药材换来甜生活。

鸟瞰新鸡鸣。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鸟瞰新鸡鸣。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创业记

弃医种药先苦后甜

天蒙蒙亮,阵阵鸡鸣慢慢唤醒整个乡村,鸡鸣乡灯梁村人陈芸早早地来到田间地头,望着眼前这片长势良好的中药材,陈芸满脸欣慰。

学医出身的陈芸,从1992年开始做起个体医生,18年来他不断积累人脉,并观测着中药材的发展前景。

2014年,陈芸弃医从“药”,决定跨步中药材产业,种植天麻。为了学习种植和管理技术,陈芸投资20余万元特意从云南引进技术,满怀信心地开始创业之路。

然而,令陈芸没有想到的是,由于没有学习到核心技术,第一批种植的天麻全军覆没,几十万元的投资打了水漂。

“当时还是很失望的,但是我并没有灰心,一心想着怎样才能吸取教训搞好产业。”陈芸说。

第二年,陈芸只身来到湖北,以收购天麻为由留在种植基地里学习技术。为了掌握核心技术,陈芸在基地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在悄悄观察工人的种植技巧,并详细地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这一年,陈芸种植的天麻大获丰收。灯梁村村民人人都知道陈芸种植中药材鼓了腰包。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陈芸如今也开始带动村民种植中大黄、淫羊藿等药材,越来越多的村民迈出了产业致富的步伐。

“大黄的用途多,市场需求也大,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8块一斤。”陈芸介绍到,灯梁村所种植的中药材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再加上城口县林业局的各种帮助,中药材完全不愁销。

招商记

川渝共建产业基地

除了大黄、天麻等中药材,去年6月,鸡鸣乡双坪村从四川引入了一件稀罕宝贝——贝母。

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知母贝母款冬花,止咳化痰一把抓”。据鸡鸣乡双坪村党支部书记袁刚常介绍,贝母属于稀缺药材,它止咳化痰,清热润肺,药用价值很高,但由于用工、种源等问题,前期投入也非常大。

去年,双坪村引入经营主体万源市润雨中药有限公司,计划投入资金8000万元,打造500亩基地,大力发展贝母产业。

庞大的贝母产业为何落地双坪村?这还得从贝母的生长环境说起。

据了解,贝母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海拔需在1800米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5℃至25℃,仅是达到这两个条件就已经十分困难。

“有些符合条件的地方属于耕地保护区域,还有的地方村民不支持。”润雨中药有限公司负责人项能鹏表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调研寻找,最终找到了双坪村这样受当地支持且条件适宜的一方净土。

目前,双坪村贝母产业已投入2000万元,建成70亩产业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5000万元,年均可提供务工岗位4000余人次。

鸡鸣乡中药材基地。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鸡鸣乡中药材基地。城口县鸡鸣乡供图 华龙网发

众筹记

农民变成产业股东

产业带动就业。鸡鸣乡中药材产业建设如火如荼,村民们在家门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集体经济稳步增收,苦药材换来了甜生活。

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2022年,灯梁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大黄、淫羊藿等特色中药材,陈芸也成为合作社理事长,鼓励村民带资入股、带劳入股、带地入股。

“我们现在有新的合作模式,能让一些没有资金也没有土地的村民也能摇身一变成为股东。”陈芸说。

据陈芸介绍,灯梁村创新了带劳入股的合作模式,村民可以选择以劳动力置换股份,年底也能参与分红,这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你看,我们最近又接到了一笔重庆的供苗订单,现在就等10月份收获淫羊藿,大家干得越来越有劲儿!”陈芸略带兴奋地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说道。

此外,灯梁村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邀请专家为农户传授中药材的相关知识,以科学的方式让农户耕种有方、致富有路。

截至目前,灯梁村共有14户成员出地600亩用于药材种植,52户出资17万元用于购买种苗、肥料,38户累计投入1000余人次开展种植、管护,实现了农民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利益共享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