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他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带着乡亲致富
眼下,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大德镇江东村,享受着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的大自然美景。

开州:他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带着乡亲致富

来源:开州日报2023-05-04

眼下,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大德镇江东村,享受着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的大自然美景。

“以前这里可是杂草丛生,冷清寂寥。自从栽种了成片的果树,发展乡村旅游,如今这里热闹非凡。”大德镇江东村村民段辉祥说,江东村村民有今天的好生活,得益于村里的“领头雁”朱占林返乡创业,让江东村焕发了生机活力。

朱占林管护果园。记者 熊瑛 摄
朱占林管护果园。记者 熊瑛 摄

外出打工遇“伯乐”

“小时候家里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今年65岁的朱占林说,他家住在大德镇江东村4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初中毕业后,便跟随亲戚外出打工。

朱占林到湖北一家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搅拌混凝土、铺沥青……样样活都得干。虽然很辛苦,但顿顿能吃上饭,每个月还有工资800多元,因此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工作中,朱占林不论分内分外的活都抢着干,这一切被工地老板看在眼里。工作不到半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项目经理,并承接一些小工程的建设。朱占林心生感激,用实际行动回报工地老板对他的赏识和器重,每次都按质按时完成任务。他渐渐地从小包工头变成了拥有100多名员工、资产上千万元的公司老总。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当初工地老板对我的提携和赏识,这份恩情永远铭记于心。”朱占林说,他每次到湖北去,都要专门看望他一生的恩人。

返乡发展旅游业

“我要回乡发展,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2018年,事业有成的朱占林把辛苦打拼数十年的事业交给儿子和女婿管理,他带着妻子回到了大德镇江东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

“人这一辈子不能只顾自己,我生在江东村,现在有能力了,理应回报家乡。”朱占林说。硬化公路、流转土地、栽种果树,修建康养中心、凉亭,打造旅游景点……朱占林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了生态农庄,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还帮助村民实现了就业。

如今,在朱占林的农庄里,栽种李子树、桃树、梨树共300亩,常年务工的村民有18人,高峰时期务工村民达50余人。

“现在果树都已挂果,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朱占林却把收益拱手让给了村民们,果树栽在哪户村民地里,就由哪户村民受益。”段辉祥说,他家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卖水果挣钱。

在江东村,像段辉祥一样享受这样待遇的村民有50户,他们既享受了每年6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费,又可以在朱占林的农庄务工,平均每个月有工资3000多元,还有水果收入,年总收入达5万多元。

乡村经济“鼓”腰包

“自从朱占林回来发展产业后,我们村的旅游经济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每年春暖花开或水果成熟时,许多游客来村里赏花、采果,村民饲养的鸡、鸭和种植的蔬菜都俏起来了,供不应求。”江东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兵说,在朱占林的带动下,已有多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也有不少村民返乡就业。

以前的江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无支柱产业。朱占林回乡后,大力发展产业,出资20余万元硬化公路,花30多万元整治果园生产便道,方便村民生产出行和游客观光游玩,江东村的乡村经济逐渐“活”起来。

朱占林还修建了甩甩桥、凉亭,打造了“月亮堡”“笔架山”“望江楼”等乡村旅游景点,让游客来了有吃的、住的,还有看的、玩的。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涌来,踏青赏花、避暑纳凉,带动了江东村的旅游经济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江东村村民王利红以前在外打工,为了照顾上学的孩子,她选择在朱占林的农庄务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既照顾了孩子又挣到了钱。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我还会加大乡村旅游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村里游玩,带领乡亲实现共同富裕。”朱占林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开州:他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带着乡亲致富

2023-05-04 06:30:21 来源:

眼下,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向大德镇江东村,享受着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的大自然美景。

“以前这里可是杂草丛生,冷清寂寥。自从栽种了成片的果树,发展乡村旅游,如今这里热闹非凡。”大德镇江东村村民段辉祥说,江东村村民有今天的好生活,得益于村里的“领头雁”朱占林返乡创业,让江东村焕发了生机活力。

朱占林管护果园。记者 熊瑛 摄
朱占林管护果园。记者 熊瑛 摄

外出打工遇“伯乐”

“小时候家里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今年65岁的朱占林说,他家住在大德镇江东村4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初中毕业后,便跟随亲戚外出打工。

朱占林到湖北一家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搅拌混凝土、铺沥青……样样活都得干。虽然很辛苦,但顿顿能吃上饭,每个月还有工资800多元,因此他格外珍惜这份工作。

工作中,朱占林不论分内分外的活都抢着干,这一切被工地老板看在眼里。工作不到半年,他被破格提拔为项目经理,并承接一些小工程的建设。朱占林心生感激,用实际行动回报工地老板对他的赏识和器重,每次都按质按时完成任务。他渐渐地从小包工头变成了拥有100多名员工、资产上千万元的公司老总。

“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当初工地老板对我的提携和赏识,这份恩情永远铭记于心。”朱占林说,他每次到湖北去,都要专门看望他一生的恩人。

返乡发展旅游业

“我要回乡发展,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2018年,事业有成的朱占林把辛苦打拼数十年的事业交给儿子和女婿管理,他带着妻子回到了大德镇江东村,发展乡村旅游业,带领乡亲们一同致富。

“人这一辈子不能只顾自己,我生在江东村,现在有能力了,理应回报家乡。”朱占林说。硬化公路、流转土地、栽种果树,修建康养中心、凉亭,打造旅游景点……朱占林投资近2000万元打造了生态农庄,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还帮助村民实现了就业。

如今,在朱占林的农庄里,栽种李子树、桃树、梨树共300亩,常年务工的村民有18人,高峰时期务工村民达50余人。

“现在果树都已挂果,产生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朱占林却把收益拱手让给了村民们,果树栽在哪户村民地里,就由哪户村民受益。”段辉祥说,他家不仅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能卖水果挣钱。

在江东村,像段辉祥一样享受这样待遇的村民有50户,他们既享受了每年6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费,又可以在朱占林的农庄务工,平均每个月有工资3000多元,还有水果收入,年总收入达5万多元。

乡村经济“鼓”腰包

“自从朱占林回来发展产业后,我们村的旅游经济火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每年春暖花开或水果成熟时,许多游客来村里赏花、采果,村民饲养的鸡、鸭和种植的蔬菜都俏起来了,供不应求。”江东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兵说,在朱占林的带动下,已有多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也有不少村民返乡就业。

以前的江东村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无支柱产业。朱占林回乡后,大力发展产业,出资20余万元硬化公路,花30多万元整治果园生产便道,方便村民生产出行和游客观光游玩,江东村的乡村经济逐渐“活”起来。

朱占林还修建了甩甩桥、凉亭,打造了“月亮堡”“笔架山”“望江楼”等乡村旅游景点,让游客来了有吃的、住的,还有看的、玩的。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涌来,踏青赏花、避暑纳凉,带动了江东村的旅游经济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江东村村民王利红以前在外打工,为了照顾上学的孩子,她选择在朱占林的农庄务工,每月工资4000多元,既照顾了孩子又挣到了钱。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我还会加大乡村旅游的投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村里游玩,带领乡亲实现共同富裕。”朱占林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