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才进
生于1970年4月,男,现年53岁,重庆黔江人,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自1987年6月从涪陵水电校(中专)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黔江区(县)水利行业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等建设管理和行政监管工作。2012年3月任黔江区水务局纪检组长,2015年6月转任副局长至今。
潜心水利建设,成绩突出
自参加工作以来有35年多的时间,一直辛勤耕耘在黔江水利工作战线上,讲政治、守规矩,遵守纪律、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黔江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是精心抓好项目建设管理。曾先后在黔江洞塘(中型)水库工程、小南海(中型)水库枢纽病害整治工程、城北(中型)水库工程参与工程的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洞塘水库是黔江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修建的第一座向城市供水的中型水库,目前水库运行良好,充分发挥着向城区供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小南海水库枢纽病害整治工程是当时全国病险水库整治投资最大的一座,国家投资达8000万元,在地震堆积体上开展帷幕灌浆进行大坝防渗整治是“世界罕见,中国唯一”,且是当时国内无相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开展两次帷幕灌浆试验来确定设计参数,最终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在2004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工程文明工地”,工程实施完成后减少渗漏量达1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建一座中型水库,为黔江城区增强了供水保障。
二是精心谋划水利发展规划。结合工作期间走遍的黔江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现状,分析黔江水资源分布情况,提出了“黔江不仅是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还存在立体性缺水问题”,即黔江已建骨干水源工程数量少,境内的三塘盖、麒麟盖、五福岭等高山上还没有一座骨干水源工程致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水资源调控能力低,据此提出构建“一核、三带、四体系、多节点”的黔江区水利发展总体格局,规划在黔江缺水的西北片区、西南片区布局一批骨干水源工程,谋划黔江农村水网建设,通过以防洪保安体系、城乡供水保障体系、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及智慧水利体系四大体系建设为抓手,统筹开展水源工程、农村供水“一改三提”等建设,逐步提升黔江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精心组织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在担任局领导后,牵头组织开展了太极、老窖溪、罗家堡与茶园等4座中型水库,瓦窑堡、陈家寨、甘溪、高坪与黄桥等5座小㈠型水库,长莲池、李家坪与白沙塘等3座小㈡型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阿蓬江防洪治理工程和细沙河、太极河、沿溪河、中井河、段溪河、黔江河诸佛江与后灶河等20余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监管工作,成功竞建国家试点项目——黔江区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项目和重庆市试点项目——太极河流综合治理工程、中井河(黔江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积极向上争资、争取政府专债等筹集工程建设资金,通过建立“六个一”管理机制强化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成后有效保护了鹅池、渗坝、水田等相关集镇的防洪安全,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目前,老窖溪、长莲池、李家坪、白沙塘等4座水库已建成蓄水,太极、罗家堡、瓦窑堡等3座水库已下闸蓄水,其中老窖溪水库获得“重庆市优质水利工程”“全国水利工程文明工地”“大禹奖”荣誉称号。
个人荣誉情况
一是在2004年11月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先进个人”。
二是被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表彰为“2004年度重庆市防汛抗旱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2005年度防汛抗旱办公室先进个人”;2007年11月被重庆市水利学会表彰为“2007年度优秀会员”;2011年12月被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站表彰为“2011年度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在1995年1月被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十年以工代赈工作先进个人”;在2010年7月被中共黔江区农林系统委员会表彰为“200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四是被黔江县水电局表彰为“1998年度先进个人”“1999年度先进个人”;被黔江区水利(务)局分别表彰为“2002年度水利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度水利水电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度先进工作者”“2011年度水务工作先进个人”;被中共黔江区水利(务)局党组表彰为“200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200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度优秀共产党员”“建党90周年优秀党务工作者”。
五是于2002年独立撰写的《浅谈小南海水库天然坝体帷幕灌浆试验的施工技术》发表于《重庆水利》2002年第2期上,并在2003年荣获重庆市黔江区第二届“黔龙·阳光花园杯”二等奖;于2007年独立撰写的《砂浆锚筋桩在小南海水库溢洪道地震崩塌堆积体地基和基础加固处理中的应用》发表于《重庆水利》2007年第3期上;于 2009年独立撰写的《浅析黔江区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在2012年重庆市水利学会“加快城市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专题研讨会上被评为二等奖,并在“黔龙杯”第四届黔江区优秀科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