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特色专业!这所职业院校是追梦的地方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吴倩 实习生 邓傃文)选择职业教育好不好?哪些专业更有前景?学校专业建设如何?师资队伍怎样?……
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近年来,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市场需求转变而“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在去年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物形象设计、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梯工程技术等专业基础上,新增智能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数字媒体技术3个专业,共计9个特色高职专业。
一技傍身,成就多彩人生。数以万计的青年学子正依托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这一“黄金跳板”,向着巴渝工匠、大国工匠的目标扎实前行,展示新时代技能人才的独有魅力!
机械工程学院:20余个实训室根植人才成长沃土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国经济逐渐复苏,精通现代机械设计的人才需求也水涨船高。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全方位引才聚才育才,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学校给每个人都创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都有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只要你肯学习,都能得到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张同学表示。

技能高胜人一筹,能强走遍天下。学院高度重视技能实战训练,院内实训条件先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现有实训场地8500余平方米,拥有数控加工,钳工,PLC,特种加工、零件检测、模具制造等实训室22个,智能制造加工实训基地1个,大中型设备181台/套,设备总价值1700多万元。
不仅如此,学院还和数十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养学生入职重庆长安、轨道交通、西南药业、太极集团、水务集团、重庆美的、中冶建工等重庆市一线优质企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电气工程学院:实践教学助力就业 奏响产教融合乐章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学有一技之长,职校学生的人生同样多彩。”电气工程学院负责人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院采用实践教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工学一体,产教融合”“理实融合”“小班制”,为专业方向定位和培养目标提供充分的支撑。
例如,电梯工程技术作为学校特色专业之一,瞄准当前电梯行业这一“新蓝海”,积极培养电梯行业紧缺的技能人才。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机械基础、电气识图与绘图、工程识图与绘图、电工电子技术等,同时开设多门课程实训及相关的专业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不仅如此,学院还与上海三菱、上海三洋、迅达、通力、日立、苏州远志、昆山通祐、东南电梯、重庆青云、重庆伊士顿等十几家电梯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汽车工程学院:赛教融合磨砺技能 实践就业资源丰富
校企资源和师资互通,汽车工程学院与长安集团等开展了“互聘共培”“资源共享”“专兼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上在国内培训和海外培训两大板块形成特色,国内教师企业实践、学习、调研交流;国外赴澳大利亚和英国学习等。

以赛促教,学院是42、43、44、45、46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中国国家队选拔及训练基地。培养汽车维修、总成装配、检测调试等一线技术人员,以及整车及零部件销售和管理人员。校内现拥有8000平方米的完备实训车间,设备总价值1000多万元给予教学实践支撑。
“多元融合”技能培训体系,学院从行业协会、当地知名企业、国际合作办学、技能大赛要求等多个主体、多种渠道进行技能培训内容的收集整理;再通过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职业能力的归纳、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运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进行技能传授,结合以赛促教的方式与知名汽车企业共同确定校内人才培训方案,共建校外实践基地。
现代服务学院:校企合作保障就业 养老服务前景光明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养老服务是人工智能无可替代,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养老服务专业学生杨同学说道。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养老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服务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学院下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致力于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聚焦养老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吹响了人才集结的号角,为新时代养老事业蓬勃发展注入了澎湃不竭的力量。学生毕业后可在事业单位、社区养老服务单位、中高端养老机构、康复保健、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也可在老龄产业相关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研发、营销策划等工作,就业市场巨大。
同时,学院系人社部第42-46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基地先后培养选手参赛累计斩获2金2银1优胜的优异成绩。开设有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密切结合,在校口考取美发师,形象设计师,美容师等技能证书,实现学习和就业的紧密连接。毕业后可从事专业教师、人物形象设计师、高级化妆造型师、美容美体师、发型设计师、职业经理人、营销主管等岗位。此外,还可自主创业,如开创公司、工作室及创作属于自己的品牌。
据悉,现代服务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企入校、共建合作经营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先后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组织、院校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