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警网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今天当着张警官和王阿姨的面,我退一步,除开请家政的钱,租房的押金我退给你。”近日一大早,綦江区文龙街道菜坝社区“幸福菜坝调解队”成功化解了一起因退还租房押金争执引起的矛盾纠纷。
王阿姨是一名退休老党员,也是菜坝社区警务室“菜坝调解队”队员和兼职网格员。“我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见不得街坊邻居因为一点小事吵吵闹闹。”王阿姨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穿着印有“菜坝调解队”几个字的“绿马甲”,看起来精神抖擞。这是綦江区创新“警网融合”,发挥基层多元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经验,2022年5月,文龙派出所在全市首创“网格+警格”深度融合的治理模式,积极整合党务、居务、警务等资源力量,健全完善网格治理体系。目前,全所以菜坝社区警务室为试点,在辖区推广设立警务室13个、网格181个,配备专职网格员80名、兼职网格员66名,实现了98%以上的矛盾纠纷在网格内解决。
当好“社区副书记”
变“最后一公里”为“上前一公里”
党员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大党委”副书记,统筹辖区党政平台、网格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警网融合”治理模式的重要一环。
文龙派出所有13名党员社区民警担任社区“副书记”,菜坝社区社区民警张琪浚就是其中之一。
“在社区‘大党委’支持下,我依托警务室牵头成立了治安专职巡逻队、幸福菜坝巡逻队、幸福菜坝宣讲队、幸福菜坝调解队、‘虹桥义警’志愿队五个工作队,服务范围覆盖社区1.5平方公里107栋楼7278名居民。”张琪浚介绍。
在网格内社区警务团队作为服务群众第一关口,反诈预警3分钟见面劝阻,为群众挽回损失400余万元;5分钟帮群众找回走失儿童;独居老人家中昏迷,巡逻车7分钟紧急送医;凌晨5时接轻生警情,5分钟赶到现场、10分钟成功处置;下放亲属关系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地址变更证明等13项高频政务服务在警务室一次办理。
一组组时间数据,一个个鲜活案例,践行着“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生动例证,也把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为了“上前一公里”。
打造“金牌调解室”
调解量、化解率连续5年同比上升
早在2018年1月,文龙派出所探索“警民联调”机制,设立了“陈云海调解室”。该调解室由公安-司法共建,驻所的人民调解员从当初的1人,发展到至今的4名专职调解员,调解案件涉及合同、土地、婚姻家庭、物业、劳动争议等事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调解室被授予“金牌调解室”称号,并被确立为“文龙街道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
据统计,自设立以来,该调解室共计调解各类纠纷3265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涉案履行金额达5100余万元。其中涉及侵权赔偿和农民工权益案件达2075件,侵权赔偿纠纷案件涉案最高达148万元,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答等法律服务1.3万余人次。
“警网融合”改革以来,“陈云海调解室”以驻所模式调整为下沉社区,今年以来,配合社区民警调处人民调解案件238件,涉案金额350余万元,同比上升18%。特别是成功化解“张某某等8名农民工与重庆某电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调解案”“田某等225户业主与重庆市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调解案”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评为2022年度多元调解纠纷优秀案例,陈云海被评为2022年度市级优秀调解员。
培育“平安小细胞”
为基层社会治理持续赋能
“我们充分发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工作理念,广泛组织警务助理、巡防队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开展常态化巡逻防控,坚持每日一次网格巡查、每周一次入户走访,落实分级分类处置制度,基本实现有事找网格、小事不出格。同时,我们还发动辖区党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治安积极分子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共组建以‘虹桥义警’为龙头品牌的平安组织25个、招募志愿者3000余人,‘虹桥义警’的‘为生命护航’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全市最佳服务项目’。”文龙派出所所长吴应贤介绍。
2022年以来,文龙派出所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集体”、重庆市文明单位、全市公安机关“渝警楷模”集体等称号,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在积极推动派出所“警网融合”“两队一室”改革基础上,文龙派出所将以争创国家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目标,以创新警务机制改革为抓手,在市域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