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城市“毛细血管”
在商圈的书城里,贪婪从书中求知;在社区的书院里,享受阅读之乐;在景区景点的阅读空间,闹中取静感受渝中的“文艺范”……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阅读这件事,每天都发生在渝中的大街小巷里。近年来,渝中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拓展公共阅读新空间,以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让读书这件事随时发生、随地发生。
着重“全民”
营造书香社会浓厚氛围感
读好书、赏佳片、逛市集、享美好生活,这正如2023年渝中区全民阅读暨惠民电影放映活动带给市民的美好感受。伴着徐徐江风、映着江岸灯火,参与好书推荐、图书交换、文学知识答题、雕版印刷体验等系列阅读活动,以书为伴尽享春光,促使全民阅读成为生活风尚。
着眼“全民”,一直是渝中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关键词。近年来,渝中针对书香校园建设,采用了“低段绘本阅读、中段故事阅读、高段读写结合”的方法,推荐阅读书目,同时开展“名家进校园”系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针对书香社区建设,着力打造了集图书阅览、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中心,实现社区书香全覆盖,倡导居民“每天少看一小时电视,多看一小时书”;针对书香机关建设,为党员干部购置了大量理论书籍,倡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持续开展主题读书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在书香机关建设中的参与度,让读书这件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爱好,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着力“全域”
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
有了全民阅读“软氛围”,公共文化服务的“硬实力”,渝中也持续“跟上”。即使20.0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寸土寸金,文化中心分馆、阅读驿站、渝中图书漂书站、24小时城市书房等“思想港湾和精神之地”的建设也丝毫不怠慢。
比如,在老旧小区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打造“人和书院”、解放碑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等“嵌入型”社区文化空间,让文化空间触角延伸至街道社区。再如,在景区景点游客中心、城市咖啡馆等地建设“渝中图书漂书站”,也让阅读在渝中随处可见。
近年来,具有渝中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在全域构建而成。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6个地区文化中心分馆、20个阅读驿站、27个“渝中图书漂书站”、3个24小时城市书房为服务点的城市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网络也进一步建立健全,“十分钟阅读圈”已然成形。
“十分钟阅读圈”,追求的不只是“阅读”的量,更是“阅读”的质。2200平方米的南纪门分馆、1000平方米左右的解放碑分馆、1600平方米的上清寺分馆等5个街道分馆,用清新的调性、舒适的座椅、温暖的服务“圈粉”了众多市民。同时,朝天门分馆和大坪分馆也蝶变升级为24小时城市书房,让阅读“全天候”不打烊。
着眼“全媒”
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度
最是书香能致远。这“致远”在数字化时代更是得到了“智能化”体现。以线下自助借还机和线上智慧平台相结合的“YUE·渝中”阅读驿站平台就是其中之一,不仅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更让市民得以在图书馆闭馆期间享受图书借还服务。
这一平台集在线办证、驿站图书借还、漂流站图书漂流、电子书阅读、文旅地图打卡、活动在线报名、场馆在线预约、文创产品展示售卖、积分兑换礼品等功能于一体,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智慧阅读服务体系。操作也十分简单、便捷,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按“YUE·渝中”智慧阅读平台的提示操作,1分钟便可完成办证、绑定、借书等服务。
此外,渝中还在全市率先建成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积极引进18个数据资源库,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又正大力推进川渝阅读“一卡通”建设项目,旨在打通成渝地区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源网络,为渝中读者提供更丰富多元的阅读选择。
下一步,区图书馆也将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全民阅读深入母城“毛细血管”,不断提升市民的阅读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构筑精神共同富裕“书香渝中”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