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老社区管理创出新经验

渝北:老社区管理创出新经验

来源:渝北时报2023-05-09

作为一个建立于1998年的老社区,渝北区双龙湖街道翠湖路社区面临着很多老社区共同的管理难题:停车位不足,小区乱停车导致的纠纷层出不穷;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后,电梯运行维护费用迟迟收不齐;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各类小纠纷不断……面对系列问题,翠湖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探索一个治理模式、创新一个管理思维、打造一个调解品牌的“三个一”举措,以“小切口”入手解决“大民生”,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

听湖花园里,车辆整齐停放。记者 王彦雪 摄
听湖花园里,车辆整齐停放。记者 王彦雪 摄

探索一个治理模式,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

“以前我们小区停车乱得很,现在划定了停车位,不仅规范了,收取的停车费还能用来改善小区环境,好得很,我们都支持。”说这话的是翠湖路社区听湖花园的居民王叔叔。

近日,记者走进听湖花园看到,不大的院坝里,车辆按照划定的停车位整齐摆放,黑化过的小区地面平整干净,楼栋里的墙壁也粉刷一新,除了社区偶尔张贴的宣传单页,各色牛皮癣、小广告早就不见踪影。居民们说,这都是“自治”的功劳。

其实,过去的听湖花园与很多老旧开放式小区一样,墙面遍布“牛皮癣”,地面杂草荒草丛生,小区院坝更是违停车辆“重灾区”,多年来业主怨声载道。转变发生在2010年。当时,为了扭转小区面貌,在经过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翠湖路社区党委推出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文明生活,推动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自治型”转变。

当时,9名居民志愿者代表成为了小区“管家”,他们为小区管理献计献策:牵头请人在小区院坝划定了18个停车位,每月向停车人收取150元/个的停车费,然后以收取的停车费作为基本资金,用于粉刷小区楼道、黑化坑洼路面、清掏化粪池、增加消防设施……为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管家”们每月将停车费公共收益进行收支公示,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目前,听湖花园积累的公益资金已经超过了12万余元,有了资金,一些小区改造上的费用也迎刃而解,曾经的老旧小区环境早已焕然一新,这种治理模式得到了小区全体业主的充分肯定,也为翠湖路社区其他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离听湖花园不远的南湖花园也引入了这一模式,曾经脏乱差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实现“正向”改变,居民们的生活也更加舒心。

翠湖路267号2单元的电梯维护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的管理提供新思路。记者 王彦雪 摄
翠湖路267号2单元的电梯维护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的管理提供新思路。记者 王彦雪 摄

创新一个管理思维,让电梯维护免去后顾之忧

在翠湖路社区,除了开放式老旧小区多,单体楼也不少。几年前,随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项惠民实事的推进,居民们上下楼越来越便利,但后期电梯维护费用成为了新的问题:当电梯正常维修需要资金时,谁来出、怎么用、怎么监督,成为了困扰居民们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翠湖路267号2单元的居民创新思维,免除了这一后顾之忧。

翠湖路267号2单元是渝北区首栋加装电梯的老旧单体楼,2018年加装的电梯投用后,给居民上下楼梯提供了巨大便利。

当时,虽然安装电梯楼栋的居民享受到了政府补贴,但电梯安装好投入使用并非“一锤子买卖”,未来的维修、维护费用也需要居民们商量、分担。

“我们之前也问过其他小区,基本都是补贴款下来后按照居民出资比例返还给居民,等维修维护需要出钱,再向居民收取。”该楼居民何占寿说道。这种模式表面上看来并无问题且十分公平,但实施起来,每每需要出钱时,总有居民以“自己没在这里住”等理由拒绝出资。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居民代表们经过多方调研、征求意见后,开始张罗一个计划,那就是把加装电梯时政府补贴的14万元以集体的名义存入银行,利用每月的利息来维护电梯的日常运行,以最大程度发挥补贴资金的效益,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时至今日,这个“灵机一动”的想法已经实施了五年,得到了楼栋居民的普遍支持。在采访中,何占寿就表示:“翠湖路267号居民的这份幸福美好始于加梯,又在居民们的齐心协力下,不断制造更多惊喜。希望我们这种模式能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及维护管理提供思路,成为成功的管理‘范本’。”

打造一个调解品牌,让小纠纷不演变成大矛盾

任何一个社区都无法避免矛盾纠纷的出现,矛盾纠纷出现后怎么解决,考验着管理者们的智慧。翠湖路社区的答案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打造出“老向调解工作室”这一品牌,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

2023年春节,居民张明英不慎摔倒骨折,因为摔倒的地方是轨道15号线的施工区域,所以张明英一家认为,施工方也有一定责任。春节后,一家人找到施工方协商赔偿事宜,但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无可奈何之下,张明英找到了社区“老向调解工作室”,希望获得帮助。

“老向”叫向武浩,今年76岁,退休前从事基层工作,对矛盾纠纷调解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2004年,他退休后正式迁居到翠湖路社区居住至今,并一直热心社区事务。2015年,看中了向武浩的调解特长,翠湖路社区在上级支持下成立了“老向调解工作室”,经过近8年实践,成为了社区里纠纷调解的一块响亮招牌。

今年2月,在接到张明英一家的诉求后,向武浩及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走访,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进行调解。经过多次工作,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整件事得到圆满解决。

张明英的经历不是个案。自“老向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调解各类矛盾200余件。期间,向武浩不仅收获了锦旗,荣获优秀调解员的荣誉,更是在辖区居民群众心中留下了“有事找老向”的好口碑。而在“老向”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调解员加入了进来,主动参与调解工作,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通过讲理说法、说服教育、排解劝导,让矛盾纠纷不出社区,为社区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翠湖路社区将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基层治理,解决社区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整洁的社区环境,与居民携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谈到社区下一步工作,翠湖路社区党委书记李世忠如是表示。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北:老社区管理创出新经验

2023-05-09 06:30:07 来源:

作为一个建立于1998年的老社区,渝北区双龙湖街道翠湖路社区面临着很多老社区共同的管理难题:停车位不足,小区乱停车导致的纠纷层出不穷;老旧小区电梯安装后,电梯运行维护费用迟迟收不齐;居民素质参差不齐,各类小纠纷不断……面对系列问题,翠湖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通过探索一个治理模式、创新一个管理思维、打造一个调解品牌的“三个一”举措,以“小切口”入手解决“大民生”,赢得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

听湖花园里,车辆整齐停放。记者 王彦雪 摄
听湖花园里,车辆整齐停放。记者 王彦雪 摄

探索一个治理模式,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舒心

“以前我们小区停车乱得很,现在划定了停车位,不仅规范了,收取的停车费还能用来改善小区环境,好得很,我们都支持。”说这话的是翠湖路社区听湖花园的居民王叔叔。

近日,记者走进听湖花园看到,不大的院坝里,车辆按照划定的停车位整齐摆放,黑化过的小区地面平整干净,楼栋里的墙壁也粉刷一新,除了社区偶尔张贴的宣传单页,各色牛皮癣、小广告早就不见踪影。居民们说,这都是“自治”的功劳。

其实,过去的听湖花园与很多老旧开放式小区一样,墙面遍布“牛皮癣”,地面杂草荒草丛生,小区院坝更是违停车辆“重灾区”,多年来业主怨声载道。转变发生在2010年。当时,为了扭转小区面貌,在经过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翠湖路社区党委推出了“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社会治理模式,带动居民共管共治、共建共享,文明生活,推动社区服务由“管理型”向“自治型”转变。

当时,9名居民志愿者代表成为了小区“管家”,他们为小区管理献计献策:牵头请人在小区院坝划定了18个停车位,每月向停车人收取150元/个的停车费,然后以收取的停车费作为基本资金,用于粉刷小区楼道、黑化坑洼路面、清掏化粪池、增加消防设施……为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管家”们每月将停车费公共收益进行收支公示,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经过十余年的实践,目前,听湖花园积累的公益资金已经超过了12万余元,有了资金,一些小区改造上的费用也迎刃而解,曾经的老旧小区环境早已焕然一新,这种治理模式得到了小区全体业主的充分肯定,也为翠湖路社区其他老旧小区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而离听湖花园不远的南湖花园也引入了这一模式,曾经脏乱差的开放式老旧小区实现“正向”改变,居民们的生活也更加舒心。

翠湖路267号2单元的电梯维护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的管理提供新思路。记者 王彦雪 摄
翠湖路267号2单元的电梯维护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后的管理提供新思路。记者 王彦雪 摄

创新一个管理思维,让电梯维护免去后顾之忧

在翠湖路社区,除了开放式老旧小区多,单体楼也不少。几年前,随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项惠民实事的推进,居民们上下楼越来越便利,但后期电梯维护费用成为了新的问题:当电梯正常维修需要资金时,谁来出、怎么用、怎么监督,成为了困扰居民们的新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翠湖路267号2单元的居民创新思维,免除了这一后顾之忧。

翠湖路267号2单元是渝北区首栋加装电梯的老旧单体楼,2018年加装的电梯投用后,给居民上下楼梯提供了巨大便利。

当时,虽然安装电梯楼栋的居民享受到了政府补贴,但电梯安装好投入使用并非“一锤子买卖”,未来的维修、维护费用也需要居民们商量、分担。

“我们之前也问过其他小区,基本都是补贴款下来后按照居民出资比例返还给居民,等维修维护需要出钱,再向居民收取。”该楼居民何占寿说道。这种模式表面上看来并无问题且十分公平,但实施起来,每每需要出钱时,总有居民以“自己没在这里住”等理由拒绝出资。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居民代表们经过多方调研、征求意见后,开始张罗一个计划,那就是把加装电梯时政府补贴的14万元以集体的名义存入银行,利用每月的利息来维护电梯的日常运行,以最大程度发挥补贴资金的效益,也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发生。

时至今日,这个“灵机一动”的想法已经实施了五年,得到了楼栋居民的普遍支持。在采访中,何占寿就表示:“翠湖路267号居民的这份幸福美好始于加梯,又在居民们的齐心协力下,不断制造更多惊喜。希望我们这种模式能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及维护管理提供思路,成为成功的管理‘范本’。”

打造一个调解品牌,让小纠纷不演变成大矛盾

任何一个社区都无法避免矛盾纠纷的出现,矛盾纠纷出现后怎么解决,考验着管理者们的智慧。翠湖路社区的答案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打造出“老向调解工作室”这一品牌,让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

2023年春节,居民张明英不慎摔倒骨折,因为摔倒的地方是轨道15号线的施工区域,所以张明英一家认为,施工方也有一定责任。春节后,一家人找到施工方协商赔偿事宜,但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无可奈何之下,张明英找到了社区“老向调解工作室”,希望获得帮助。

“老向”叫向武浩,今年76岁,退休前从事基层工作,对矛盾纠纷调解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2004年,他退休后正式迁居到翠湖路社区居住至今,并一直热心社区事务。2015年,看中了向武浩的调解特长,翠湖路社区在上级支持下成立了“老向调解工作室”,经过近8年实践,成为了社区里纠纷调解的一块响亮招牌。

今年2月,在接到张明英一家的诉求后,向武浩及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走访,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并进行调解。经过多次工作,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整件事得到圆满解决。

张明英的经历不是个案。自“老向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成功调解各类矛盾200余件。期间,向武浩不仅收获了锦旗,荣获优秀调解员的荣誉,更是在辖区居民群众心中留下了“有事找老向”的好口碑。而在“老向”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调解员加入了进来,主动参与调解工作,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依托,通过讲理说法、说服教育、排解劝导,让矛盾纠纷不出社区,为社区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一步,翠湖路社区将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化基层治理,解决社区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整洁的社区环境,与居民携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治理格局。”谈到社区下一步工作,翠湖路社区党委书记李世忠如是表示。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