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诈骗犯罪相关情况 今年一季度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

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诈骗犯罪相关情况 今年一季度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

来源:法治网2023-05-08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依法惩治诈骗犯罪相关情况,检察机关依法加大惩治力度,2023年一季度共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2位;提起公诉18146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5位。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当前诈骗犯罪依然多发,手段不断翻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最高检第一检察厅有关负责人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了近期此类犯罪主要呈现的三方面特点:

涉及面广,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诈骗犯罪形式不断翻新,除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套路贷诈骗等传统常见多发的诈骗类型外,养老诈骗、医保诈骗、收藏品诈骗等新类型诈骗不断涌现、名目多样,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的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如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房某亮诈骗案,2016年5月以来,房某亮冒充某公司养老办主任,宣称能够为没有工作的人员办理该公司养老保险,诈骗上百名有办理养老保险需求人员,合计368.8万元,除了以发“退休金”“生活费”名义向部分被害人支付78.4万元外,其余均用于个人消费等。

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明显。检察机关起诉的诈骗案件中,五成以上为共同犯罪。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层级式管理、自成体系。有的成立专门公司,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租用高档写字楼,设立多个部门或岗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招聘,采用企业运作模式管理。如江苏省常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许某桥、鲍某康等人诈骗案,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许某桥注册成立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数个连锁公司,招募鲍某康等员工组成诈骗犯罪集团,将从集散批发市场廉价批发的工艺品、字画包装成具有数倍至数十倍升值空间的“藏品”,引诱缺乏收藏品专业知识的老年人购买。截至案发,该诈骗集团从160余名被害人处骗取2071万余元。

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隐蔽性强。从办案情况看,以往单纯利用电话实施诈骗的场景,开始更多向互联网转移,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被用于实施诈骗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现金交付逐渐转变为利用网上银行、支付平台转账。有的通过网络单线联系,互不见面,进行流水线式的诈骗活动。网络环境下的诈骗行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受骗人员多,犯罪成本低、容易复制;同时,办案成本增加,犯罪打击和预防难度也在增加。

针对案件特点和反映的问题,检察机关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在依法打击诈骗犯罪的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类案监督,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最高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检察机关对涉嫌诈骗犯罪的,依法不批准逮捕9630人,其中无社会危险性不捕3936人;不起诉4238人,其中相对不起诉3164人。

该负责人说,检察机关坚持重点领域专项打击与常态化打击相结合,加大依法惩治力度。鉴于诈骗犯罪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趋势,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从严惩治的基础上,对其中参与程度低、危害不大的从犯、胁从犯,有认罪悔罪、积极退赔退赃等情节的轻罪案件,依法从宽处理。同时,及时总结办理类案经验,提炼类案证据标准;发挥案例指导作用,促进统一法律适用、统一执法标准。

在完善机制形成打击犯罪合力方面,该负责人说,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建立重大案件会商机制,在制度建设、信息交流、证据标准等方面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完善追赃挽损协调机制,努力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主动加强与金融、电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常态化联系和实质性协作,督促落实监管、监测、提醒责任,推动形成惩治网络犯罪的系统合力。

该负责人还介绍了检察机关加强类案监督、推进综合治理的相关情况。检察机关通过类案办理,着力发现案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充分运用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业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源头治理。针对有的被害人认知能力不足、分辨能力差、防范意识不强,有的被害人贪图小便宜、急功近利,受蒙蔽而掉入诈骗陷阱等现象,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广泛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结合典型案例释法说理,提升社会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最高检发布依法惩治诈骗犯罪相关情况 今年一季度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

2023-05-08 20:00:34 来源: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依法惩治诈骗犯罪相关情况,检察机关依法加大惩治力度,2023年一季度共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2位;提起公诉18146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5位。检察机关办案发现,当前诈骗犯罪依然多发,手段不断翻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最高检第一检察厅有关负责人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了近期此类犯罪主要呈现的三方面特点:

涉及面广,多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诈骗犯罪形式不断翻新,除电信网络诈骗、金融诈骗、套路贷诈骗等传统常见多发的诈骗类型外,养老诈骗、医保诈骗、收藏品诈骗等新类型诈骗不断涌现、名目多样,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的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专门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如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房某亮诈骗案,2016年5月以来,房某亮冒充某公司养老办主任,宣称能够为没有工作的人员办理该公司养老保险,诈骗上百名有办理养老保险需求人员,合计368.8万元,除了以发“退休金”“生活费”名义向部分被害人支付78.4万元外,其余均用于个人消费等。

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明显。检察机关起诉的诈骗案件中,五成以上为共同犯罪。诈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层级式管理、自成体系。有的成立专门公司,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租用高档写字楼,设立多个部门或岗位,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招聘,采用企业运作模式管理。如江苏省常州市检察机关办理的许某桥、鲍某康等人诈骗案,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许某桥注册成立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数个连锁公司,招募鲍某康等员工组成诈骗犯罪集团,将从集散批发市场廉价批发的工艺品、字画包装成具有数倍至数十倍升值空间的“藏品”,引诱缺乏收藏品专业知识的老年人购买。截至案发,该诈骗集团从160余名被害人处骗取2071万余元。

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隐蔽性强。从办案情况看,以往单纯利用电话实施诈骗的场景,开始更多向互联网转移,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被用于实施诈骗的各个环节。传统的现金交付逐渐转变为利用网上银行、支付平台转账。有的通过网络单线联系,互不见面,进行流水线式的诈骗活动。网络环境下的诈骗行为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受骗人员多,犯罪成本低、容易复制;同时,办案成本增加,犯罪打击和预防难度也在增加。

针对案件特点和反映的问题,检察机关坚持依法能动履职,在依法打击诈骗犯罪的同时,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类案监督,推进社会综合治理。

最高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检察机关对涉嫌诈骗犯罪的,依法不批准逮捕9630人,其中无社会危险性不捕3936人;不起诉4238人,其中相对不起诉3164人。

该负责人说,检察机关坚持重点领域专项打击与常态化打击相结合,加大依法惩治力度。鉴于诈骗犯罪呈现团伙化、专业化趋势,认真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从严惩治的基础上,对其中参与程度低、危害不大的从犯、胁从犯,有认罪悔罪、积极退赔退赃等情节的轻罪案件,依法从宽处理。同时,及时总结办理类案经验,提炼类案证据标准;发挥案例指导作用,促进统一法律适用、统一执法标准。

在完善机制形成打击犯罪合力方面,该负责人说,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建立重大案件会商机制,在制度建设、信息交流、证据标准等方面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完善追赃挽损协调机制,努力为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主动加强与金融、电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常态化联系和实质性协作,督促落实监管、监测、提醒责任,推动形成惩治网络犯罪的系统合力。

该负责人还介绍了检察机关加强类案监督、推进综合治理的相关情况。检察机关通过类案办理,着力发现案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充分运用检察建议,推动相关行业完善监管机制,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源头治理。针对有的被害人认知能力不足、分辨能力差、防范意识不强,有的被害人贪图小便宜、急功近利,受蒙蔽而掉入诈骗陷阱等现象,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广泛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结合典型案例释法说理,提升社会公众安全防范意识。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肖启术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