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曲水镇万善桥:时光凝聚的古韵之美
桥是路的延伸,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桥具有艺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近日,记者走进曲水镇,探寻万善桥厚重的历史文化,感受时光凝聚的古韵之美。
万善桥位于曲水镇中丰社区五组白洋河上,是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清之交(公元1630~1650年间),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桥梁至今保存完好,桥栏上“万善桥”三字、护栏等雕饰仍清晰可见。历尽岁月沧桑的它,在光影斑驳间,成为曲水历史的“文脉印记”,展示着独特的文化光辉。

白驹过隙,岁月匆匆。万善桥,一直都是当地村民们生活、劳作、出行的必经之路。该桥由全石料建造,跨度25米,两端入口至桥顶分别有32、33步石阶,桥的护栏上镌刻着精美的石刻雕花,是梁平跨度最大的单孔石拱桥之一。

古桥上斑驳的青石,仿佛向来访者讲述着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相传,鲁班下凡化作凡人,途经此地时,恰逢此处正在建桥,鲁班便想参与其中,经过再三请求,工人们却置之不理。但鲁班并不生气,便在附近一农家小院住下,用几天的工夫打了一条猪槽石。临走时,将猪槽石交与村民说,如果该桥到最后不能完工,就将此猪槽石赠予工人,到时自有妙用。果然,在石桥即将完工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石头做最后的填缝。在大家焦虑无助时,村民将鲁班的猪槽石拿了出来,没有经过任何的改动,却恰好将石桥收缝。当工人们得知此猪槽石为过路之人相赠时,大家都觉得羞愧难当,为纪念鲁班的善意之举,于是将此桥命名为“万善桥”。
古桥下清澈的溪流,好似流淌着无尽的乡愁。在烟雨里,在落霞暮色中,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细细抚摸,细细品味。如今,曲水镇也积极探索着古桥的创新保护之路,让万善桥焕发出持久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曲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