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刘亦菲曾被霸凌 病态优越感要警惕
刘亦菲最近披露曾被霸凌,这一话题冲上热搜,主要是一名网友在评论区说,小时候曾经打过刘亦菲,字里行间充溢着洋洋得意的得瑟劲。
欺负人的人是可耻的。以曾经欺负过名人而为荣,这种强刷存在感求臭名远扬的病态荣耀追求,值得警惕。要从三观教育的根上消除暴戾根源。
在校园霸凌中,霸凌者的攻击对象一般是那些比自己弱小,或比自己优秀的人。心理学家分析,因为霸凌者内心的被认可感不足,他们在童年或者以往很少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发展出两种霸凌心理,一种是因为内心中无法抗拒自卑,靠欺负弱小来证明自己其实很强大。另一种则是霸凌者觉得自己是在教训对方,无法觉察到自己是在实施霸凌的行为。不管是哪一种心理,都应该引起重视,做到早预防早干预。
如果真的遇到了霸凌行为,被欺负者要懂得正确求助脱困。首先是不默默隐忍,一味忍让会越来越怂;其次是不贸然打回去,冲动还击或会受伤更甚;再则要学会求助,及时向学校、家长、周围人群寻求帮助。
在未成年阶段,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具有监护责任,“未成年”不是“保护伞”。不能以孩子不懂事,就纵容孩子欺负人,当孩子有相关行为时,要及时干预纠正。要从小给孩子建立起法治理念,而不是信奉丛林法则,以拳头为大。
重视校园霸凌的隐蔽性,还社会各方需要共同发力,平时多对孩子做一些自救互救能力训练。以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细化法条,更加明确相关的责任主体,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既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同时,塑造一个倡导多元价值的社会,以更宽广的方式定义“优秀”,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认同感,可从心理层面削弱实施者从霸凌中获取存在感的需求。
作者:杨光志 杨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