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 | 渝港合作“升级” 两个“圈”的交汇共赢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10日率团访问重庆,出席渝港高层会晤暨渝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访问期间,还将参访重庆创新科技、物流等方面的设施和项目。渝港两地渊源颇深,1997年,香港回归,重庆直辖,在同一个历史节点,相隔千里的两座城市开启了新的梦想。近年来,渝港两地交流频繁,今年3月,我市港澳投资促进团在香港密集拜访经贸机构、国际知名现代服务业企业。4月,重庆直达香港的高铁也正式恢复开行。
重庆⇋香港
共有的“山城记忆”
4月1日,重庆直达香港高铁正式恢复开行。这趟G319次列车早上7时11分从重庆西站发车,当日15时57分到达香港西九龙站。早上重庆吃面,下午香港喝茶。
香港,也有“山城”之称,相似的山川地貌带给两地独特的空间层次感,也带来一个共同的特征,都需要爬坡上坎。
比如,打卡位于香港中环的半山扶梯,你是不是有种来到重庆皇冠大扶梯的既视感呢?
都是有山有水,山水相依,都是现代感与市井气息浑然一体、相融并济;都是城在山中,依山势而建;也都是区位优势突出,枢纽通达。作为山地之城,还有一点相似,人文禀性,爬坡上坎或有吁吁气喘,但这是共有的山城记忆,乡愁可寄,未来可期。
共创未来
香港成为重庆最大外资来源地
相似气质的产生,源于城市对市井生活的包容,还有山川地貌记忆城市的立体纵深。近年来,两地经贸往来频繁,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渝港进出口额超过100亿元。对重庆来说,香港不仅是排名第五位的贸易国别(地区),更是最大的外资来源地。而在百姓口中,过往我们在说有品味、有范儿时,还有一个形容词——“很港”。在重庆,有很多“很港”的港风元素。
不久前,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光环购物公园迎来开业两周年。管理方请来香港知名设计师,在沐光森林植物园的玻璃幕墙上创作出4000平米的巨幅“拥抱”画作,吸引了众多重庆市民前来打卡。
同样深耕重庆的,还有2012年落户的伟仕佳杰控股有限公司。这家科技企业年均进出口额达10亿美元,高居重庆外贸企业第二位。
数据显示:今年1-3月,重庆与中国香港进出口额达到111.73亿元。截至3月底,重庆在港非金融类投资企业、机构154家,备案投资金额达105亿美元。渝港两地正携手合作,相互赋能,共创未来。
“渝”你相约
“来了重庆就是重庆人”
除了经贸交流合作密不可分,重庆和香港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等方面亦有建树。
10日上午,以“青年双创汇聚动能 川渝港澳共话发展 ”为主题的2023川渝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联动发展论坛,在渝港澳三地以“线上+线下”“主会场+分会场”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四地青年共话择业领域和事业发展空间。
近年来,来渝创业的香港青年也有很多,李芷榆就是其中一位。李芷榆是地地道道的香港人,一直在餐饮行业从事产品开发,2019年,同学邀她来渝创业,带着忐忑与期待,她第一次来到内地。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同学离开了,芷榆却决定“留下来试一试”。谈及留下来的原因,李芷榆说,除了男朋友以外,应该就是重庆的人了!
刚来的时候,李芷榆一点辣都不能吃。现在,她每周都会和家人朋友吃一次火锅。李芷榆的咖啡店就在老街区“鲁祖庙”,充满市井喧嚣和烟火气息,她说,重庆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来了这里不会觉得自己是外地人,来了重庆就是重庆人。
对于在渝的创业,芷榆有很多梦想,她视重庆生活为一种“缘分”和“幸运”,未来的人生,她坚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好眼前事,不放弃,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渝港合作“升级”
两个“圈”的交汇共赢
渝港合作也在迈出更近一步。此次,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访问,将为渝港两地进一步确立具体合作机制。在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冉戎看来,渝港两地将进一步相互赋能,互利共赢。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冉戎
它应该是在一种新形式、 新阶段下的一种双方合作的一个升级版。不仅仅是香港和重庆之间的一种携手共进,更是一种让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之间的一种互访互学,使沿海经济和内陆经济产生一个有机的联系,形成沿海内地联动发展的一种新的态势。第二个我觉得区位方面,我们成渝地区的区域优势很明显,是我国的这种陆海西部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连接东西部的这种纽带和桥梁,所以这实际上是一种互补,不光是说我们现在是要去借力它,反过来实际上,大湾区也需要我们的双城经济圈。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重庆又踏上新的征程,从香港到重庆,从粤港澳大湾区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我们也期待两个相隔千里的“圈”交汇相融在一起,共谋新的未来。
(第1眼-重庆广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