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魔法”棒棒糖、“迷你停车场”…… 这群护士“身怀绝技”
病床旁的小黄鸭,手术室通道外的玩具车,病房里的“Tony老师”……时值“5·12”国际护士节,跟随记者一同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认识一群“身怀绝技”、创意十足的护士。
特别的“呼叫器”
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监护室里,有的患者手边放着一只可爱的橡皮小黄鸭,轻轻一捏就能发出声响。这是护士们为患者特制的“呼叫器”。
监护室里的患者病情重,多为一级护理或特级护理,由护士实施床旁管理,因此病区床头均未设置呼叫器。但当部分患者因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就无法发声表达需求。
为照顾好这类患者,护士专门在他们手边放了一只小黄鸭。当患者有任何需要时捏一捏,护士就会捧着一本画有日常生活护理配图的绘本来到床旁,让患者用手指绘本上的图片表达需求。


装载勇气的玩具车
玩具摩托车、玩具木马车、玩具汽车……手术患者通道外的迷你“停车场”格外引人注目,而“车主”则是一个个即将进行手术的小朋友。
进入手术间前,小朋友可以根据喜好,在“停车场”选择一辆车,并在护士的护送下“拉风”地开着玩具车进手术间,途经布偶墙时,还能再挑选一个喜欢的布偶放在副驾。
“冲啊!”木马车上的小司机,小手指着手术间的方向,勇敢地出发了。



塞满关爱的橡胶手套
橡胶手套除了隔绝细菌还可以用来做什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给出答案——做玩偶!
刚做完手术正在康复中的小朋友,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里的“团宠”。重症监护室里没有玩具,家人也无法陪在身边,小小的孩子得独自对抗病魔。为了缓解他们的恐惧,护士们当起了“临时妈妈”,用橡胶手套做成一个个趣味横生的充气玩偶陪伴孩子们。
看,小朋友在睡梦中,还用小手攥着心爱的“玩具”呢。

当护士化身“Tony老师”
在神经外科病区,为避免院外理发师入院产生交叉感染风险,科室专门配备了理发工具,由护士或护工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理发服务,既满足了患者日常生活需求,又保证了病区感控管理。
无独有偶,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每周有一天为“洗头日”。在这一天,护士们将为监护室患者开展床旁洗头服务,让长期卧床的患者也能神清气爽地进行治疗。

魔法“棒棒糖”
小朋友在静脉采血拔针后十秒内大部分会嚎啕大哭,这是军人门诊人尽皆知的一道“魔咒”。为此,护士们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
采血窗口的“棒棒糖”就是他们的秘密武器。小朋友完成采血后,护士们会眼疾手快地在哭声传出前,往孩子们大张的嘴里塞进一根棒棒糖。
甜蜜冲散了采血的疼痛,小朋友张大的嘴巴缓缓闭上,笑眯眯地品尝起勇敢的奖励。

病床上的“旅行家”
“婆婆,今天想去哪里旅游?”“我想看看大草原。”“好嘞!”
急诊科重症监护室藏着一个“小世界”。为了改善监护室里压抑的氛围,帮助患者调节心情,护士们为长期卧床的患者安置了投影仪,在他们能够直视的墙上投放。
森林山涧、广阔草原、鸟叫虫鸣……优美的画面、奇妙的声响通过投影呈现,病床上的旅行开始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林红 通讯员 曾理/文 谭又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