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
5月7日下午,无锡当地的消防车辆,行至无锡市人民医院附近时被堵在车流中。此时一名热心小伙子出现,努力疏导现场车流,为消防车“开辟”出了一条道路,被消防车的行车记录仪全程记录了下来。
据悉,这个热心小伙名叫宋乐,36岁。看似一次偶然的帮忙,背后却是多年的公益坚持。从2019年开始,他就背着加起来十几斤重的急救包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随时随地准备参与救援。他被官方认定是无锡随身携带AED第一人,也被称为“行走的AED”。
火爆网络“指挥哥”,到底是谁?小伙AED随身带两天参与两起救援
宋乐和无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徐进宇是好朋友,5月7日当天,宋乐正前往医院与徐主任讨论应急救援事项。下午4点多,当他走出人民医院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警铃声。
“起初我以为是有突发事件发生,肯定有伤者需要帮忙,因为我随身携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及急救包,有急救物资,想上去帮忙,到现场之后发现是车辆拥堵,消防车被堵在了马路上。”宋乐回忆道。
行车记录仪显示,宋乐迅速来到现场,指挥前方的车辆,让开道路。当消防车开过他身边时,他朝车上的消防员挥挥手,用眼神交流示意。
5月8日傍晚6点10分左右,下班后的宋乐背着双肩包行走在新吴区长江路上,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他扭头一看,原来是一辆电动车倒在地上,骑手表情痛苦。宋乐急忙过去表明身份,“我是红十字急救员,我可以帮助你吗?”得到伤者的同意后,他仔细观察了伤情,判断对方是脚掌闭合性骨折。在指挥路人拦截后方车辆,拨打120呼救后,他掏出了背后的双肩包——一只AED急救包,用里面的急救绷带为伤者进行了包扎固定。
AED全称为“自动体外除颤仪(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按指令操作简单易行,可以通过电击除颤,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宋乐说,如果能在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进行第一现场救助,也许会为心源性猝死病人争取到救命的“黄金4分钟”。
“自费救人”,会不会心疼?3台设备花了6万多 救人的价值无法衡量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里也是国际志愿者会客厅,每个月宋乐都要在这里分享1-2次应急救援知识。
5月1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见到宋乐时已是傍晚。当天他刚参加完无锡锡山区“5·12”防灾减灾演练,作为搜救组副组长负责地震救援演练、被困人员搜索与救援,第二天,他还要奔赴长春,参加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演练。
宋乐把包放在桌子上,随后去卫生间洗了把脸,“全是灰。”记者在他的黑色双肩包上看到四个明显的标识,显示他是共产党员和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打开包,一台AED赫然在内,此外还有应急包里的设备,如医疗剪、紧急求生哨、便携式警示灯等。宋乐说,每个包根据季节不同重量也会不一样,如在夏天会增加冰袋等,通常在7-10公斤,最多的时候包里装着60多件物品。
记者了解到,宋乐在中铁十九局六公司工作,负责公司的安全监督应急处置工作。为了锻炼实战能力,宋乐经常跟随120出车,经历过心脏骤停的抢救。他觉得,眼下急救包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急救需求了,要适当增加设备。
2019年,宋乐自己花2万多元配备了一台AED,放置在单位的篮球场附近。单位随后也购买了一台,他将原本的那台拿回放在自己的车上。2020年,他再次购买一台放在了自己的摩托车上。2022年11月,科技升级后,AED的重量已经减轻很多,他开始随身携带一台。现在,宋乐有3台AED,可以说无论走到哪里,他的视野里离不开AED。
“自己掏腰包购买三台AED,总价6万多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你舍得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宋乐笑着回答,“没有什么舍得舍不得的!如果能救人,这些费用就会产生无法衡量的价值。”
他算了一笔账,一台AED正常使用寿命是5年,按照2万元一台,每年4000元、每天10元的成本,每天把一包烟的钱省下来,这笔费用并不算不可承受——尽管他不抽烟,“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的想法是随时随地准备救人,能早一秒就早一秒。”
虽然到现在宋乐随身带的AED还没发挥过作用,但是他觉得有备无患。为了能进一步缩短抢救时间,他还动脑筋改进了AED急救包,目前已经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可以在奔跑中快开、侧开,五六秒内就把AED从包里拿出来”,“AED从不离开我的视线范围,上下班、去餐厅吃饭、到公园玩,我都背着它。带着它,我才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处置突发的情况。”
别人觉得奇怪,自己怎么看?已习惯背AED 没打开过不代表没意义
为了让自己的体能时刻能适应突发事件,宋乐每天早晚都坚持跑步,更作为应急救援者背着AED参加无锡马拉松,“我已经习惯了每天背着,虽然这个行为在大众眼里可能有些奇怪。”
除了随身携带AED,这位面露微笑、充满阳光的小伙子还是一位公益达人,如今他已经累计献血2.8万毫升,约为4个成年人全身血液量总和。14年间,共资助5名濒临失学的孩子完成了学业,并被无锡7所学校聘为校外安全辅导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校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此外,他还跟车“120”志愿急救长达450个小时……今年入选了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
宋乐的名字中有个“乐”字,就如他的名字一样,常常为别人“送乐”。他说:“人们称呼我是一台行走的AED、急救站!人需要快乐,快乐的来源多种多样,做志愿者,做急救,为社会多作奉献是快乐的。”
尽管配备AED至今,宋乐一次都没有打开使用过,但他说,没打开过并不代表没有意义。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各类志愿、急救队伍中去,共同播撒爱的种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