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集市”上,渝北中学“小摊主们”品尝到收获的“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曹洁铃)一拍即合的买卖,喊价与还价的博弈,又唱又跳的“花式叫卖”……如此热闹的“集市”你敢相信发生在校园吗?

5月11日,重庆市渝北中学校“光彩集市”盛大“开市”,学生们化身“小摊主”集体“摆摊”。琳琅满目的商品、精美的手工制作、尽情的吆喝、热情的推销……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陶克华参观了热闹的“光彩集市”后,对“小摊主”们竖起大拇指,“我们的‘集市’和真正的赶场有得一拼!”
据悉,为践行“养大气 育大才”的办学理念,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夯实教育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财商情商,学校开展“光彩集市”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收获的“甜”。
办证、交税、讲规范
“光彩集市”是独具特色的“沉浸式”教育场域
集市上,小小的摊位仪式感可不小,要创业的“小老板”们,必须取得相关证书,合规“持证上岗”。
据渝北中学德体处副主任曹俊介绍,今年的“光彩集市”由德体处和团委联动学生会共同合作规划,对集市商品准入、市场竞争和交换规则做了严格规定。每个摊位需要向“渝北中学光彩市场管理委员会”申报“工商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摆摊。

光彩集市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有多细?有多真?
在这里,甚至每个“小摊主”,还得上交5元摊位“税”。真实的环境模拟,细致的流程设计,能够增强学生“创业”的真实感。光彩集市将政治课程引入实践,将申报流程规范化,能够培养学生经济素养,深化学生依法守规的观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光彩集市既是学生展示的舞台,也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场域。”渝北中学德体处副主任冯东风说到,“我们希望通过政治课程引入,让学生们从校园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感受市场经济,参与到经济生活中来。”
吆喝、推销、来“揽客”
竞争激烈的“小摊主们”分享各自“生意经”
获得摆摊许可的“小摊主”们,需要全方位参与到校园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来。从选品、进货、定价、宣传、摆摊、交易到售后服务,摊位经营的全流程都得由学生独立完成。“和同学一起经营摊位后,我才发现,创业真的不简单!”不少学生感叹道。

“低价甩卖,都来看都来看!”“5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但能在这里买到实惠!”“我们的‘台柱子’会唱歌,购买东西就能点歌!”为了招揽客人,各个“小摊主”十八般武艺齐上阵,趣味十足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有学生穿起cos服,充当摊位吉祥物;有学生在摊位前摆起台子,跳起了活力满满的舞蹈;有学生学习了游乐场摆摊经验,搞起了“套圈”活动……“花式”揽客表演,让人应接不暇。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摊”之地,“小摊主”们总结出了自己的生意经。“在开摊前,我们班的同学分别去不同班级打探,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然后再货比三家,以最低价进货。还得根据竞争者的价格灵活调整自己的价格,这样东西才好卖!”高2024级(12)班的李陈明说起“摆摊”经验滔滔不绝。


薄利多销是做生意的原则,但在光彩集市中,这条原则也会有例外。“我们全班一致决定将最终的收益捐给公益机构,所以班上的同学们捐出了自己闲置的老物品,希望能够卖给需要的同学们,将资源物品回收再利用,这也是在践行环保理念吧。”高2024级(16)班的白修涵笑着说道。
据悉,此次“光彩集市”是渝北中学第30届“光彩”艺术节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学校充分利用“光彩集市”的活动模式,打造别具特色的教育场域里,让学生在体验“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够体悟社会竞争的激烈、劳动致富的乐趣、诚信经营的力量、团队精神的可贵,收获累累硕果。同时,学校精心组织光彩集市活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希望依托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