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缘——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

金玉良缘——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5-17

1、商青铜人头像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铜人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发式风格。头像双目微突,面相威严,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

商铜人头像
商铜人头像

2、商金面罩

金面罩以金箔捶拓而成,双眼镂空,鼻部凸起,中有锋棱,制作工艺精良。其大小与同坑出土的人头像面部比例基本吻合,可相匹配。可能原是附贴在某件铜人头像面部,后脱落下来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商金面罩
商金面罩

3、商玉牙璋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牙璋数量众多、形制最大,是商代牙璋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挖掘出土这些牙璋的过程中,发现它们都是尖部朝上放置的,可视作是山峰的形状。可以推测想见,作为大山儿女的古蜀国人模仿自然山形制成玉璋,以表示对大山的祭祀。

商玉牙璋
商玉牙璋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4、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该器整体呈喇叭状,上小下大,器身较高,上下两面为圆形,小平顶,顶上有一圆形小孔中空,腹壁向下逐渐外侈。腹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朵卷云纹,纹饰线流畅,极具美感。表面抛光处理,比较光亮,内壁未经处理,较为粗糙。可能是贴附在某种物体上在祭祀活动中使用。其具体的加工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在模具上锤揲而成;二是直接在需要装饰的某种器物上加工而成。这类器物在金沙遗址共出土 3 件,造型奇特,在古蜀文化中为首次发现,体现了古蜀先民独特的祭祀习俗与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

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5、商周有领玉璧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璧多在圆孔周缘有一周凸起,凸起的高度有高有低,统称为有领玉璧。这类器物制作非常规整、精细,纹饰的深浅疏密显得很有规律。

金沙遗址出土的有领玉璧在玉材上充分体现了金沙玉器的鲜明特色:玉器内部的结构较为疏松,多孔隙,极易风化,材料内部多为白色、灰色、浅黄褐等单色系列,但是器物的表面则大多呈现出红、紫、褐、黑等丰富而又缤纷的色泽。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受到外来金属离子及有机物的吸附影响而产生,因此在玉器表面才会形成这种交替变化、韵味十足、极其动人的天然图案。

有领玉璧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河南就已出现,后来在殷墟、江西新干大洋洲及三星堆器物坑中都有发现。此类器物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都有出土,可能是商周时蜀地较为流行的一种玉器种类。

商周有领玉璧
商周有领玉璧

6、西汉“御史大夫倪宽”子母玉印

西汉“御史大夫倪宽”子母玉印
西汉“御史大夫倪宽”子母玉印

7、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此印章长2.4厘米,宽2.4厘米,正方形,阴刻,篆书。背钮为龟形动物,造型精美,保存完好。在重庆境内嘉陵江边由市民刘定全捡拾后捐赠。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汉代以钮作为区别官阶的表征。 《汉官仪》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列侯乃至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龟钮。中二千石,银印龟钮。”说明至少在汉代,官印中已产生了龟钮,且使用范围较广。上至王侯,下至乡官均可用龟钮,至于民间私印,则未做具体规定。 西汉早期的龟钮龟身较平,颈部微缩不伸出,龟甲圆滑,甲上多有长六棱形环套的甲纹。腿部与印顶部连成一体,象征性地雕出四条腿,有的甚至不雕腿部,使龟身与印座浑然一体。东汉后期,龟首伸昂,背部隆起如弓,脚亦渐高。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8、宋菊花金碗

此金碗高 4.6 厘米,口径 10.4 厘米,底径 4 厘米,重 124 克。圆唇微外侈,口呈多曲形,弧腹凸起的菊花瓣形状。碗心饰一圆形花蕊,四周花瓣刻画叶脉纹;近口沿处饰一周凹弦纹。

菊花碗是宋代金银器中最常见的器形之一,但不见于其他质地的宋代器物、这件金碗是一件精美的仿生器,它以器底作花蕊,以器壁作花瓣,将器物的纹饰与器形有机结合起来,菊花金碗整器成形都采用了锤揲工艺,碗足与碗身分别制作,再焊接成一体。使碗体似一朵盛开的菊花。

宋菊花金碗
宋菊花金碗

9、南宋金腰带

南宋 荔枝纹金带具

重庆市南川区医院南宋石室墓出土

此带具一组16件,计有带扣2件、扣箍1件,方銙11件,椭圆形銙1件,挞尾1件。其中,方銙长6.7、宽6.1厘米,挞尾长12.6、宽6.4厘米,总长约108厘米。

这件金带具采用了锤揲、掐丝、焊接等古代金银器的常用制作工艺制成,制作工艺精良、纹饰精美,且保存完整,十分珍贵。纹饰主要有折枝花卉、回文以及荔枝纹等。宋代重视金带,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群臣”。宋岳珂《愧剡录》卷十二记载:“金带有六种:毬路、御仙花、荔枝、师蛮、海捷、宝藏”,可见,荔枝纹是当时金带具上的常见图案。国内其他地方宋墓也出土过相似的荔枝纹金带具,如江西遂川宋郭知章墓。

南宋金腰带
南宋金腰带

10、明“西王赏功”金币、“西王赏功”银币

四川省彭山市江口镇出水

西王赏功钱,形制为外圆内方,钱体相对较薄,轮郭平整,背外郭较面郭稍宽。钱文 “西王賞功”为楷体,直读。

明“西王赏功”金币
明“西王赏功”金币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四川起义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铸造西王赏功钱,有金、银、铜三种质地,作为战争中论功行赏用的,按功勋来奖赏立功者,应是受到明代三等赏功制度的影响。

西王赏功不是用于流通的货币,而是用于赏功的非正用品,所以不得出现在民间,加之大西政权迅速垮台,本就赏赐的人不多,因此存世不多,十分罕见。

明“西王赏功”银币
明“西王赏功”银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11、明莲花座佛像金耳环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冉维屏妻杨氏墓出土

耳环制作工艺精良,纹饰精美。包括耳钩、耳坠两部分。耳钩呈S形,弯钩尖利的末端直指向脖颈处,这样设计应有约束行为,使人端庄之意。耳钩与耳坠在六角重檐顶部由金制环形链相连,最下部分是耳坠主体,为莲花座造型,莲花座中间坐一佛像,佛像通过莲花座中间一圆形小孔与莲花座融为一体。

黔江区文物管理所藏

明莲花座佛像金耳环
明莲花座佛像金耳环

12、清白玉雕十二生肖时辰纹圈

清白玉雕十二生肖时辰纹圈
清白玉雕十二生肖时辰纹圈

(长寿区博物馆供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金玉良缘——川渝馆藏精品玉器及金银器展

2023-05-17 11:09:13 来源:

1、商青铜人头像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铜人头像为平顶,头发向后梳理,发辫垂于脑后,发辫上端用宽带套束,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发式风格。头像双目微突,面相威严,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

商铜人头像
商铜人头像

2、商金面罩

金面罩以金箔捶拓而成,双眼镂空,鼻部凸起,中有锋棱,制作工艺精良。其大小与同坑出土的人头像面部比例基本吻合,可相匹配。可能原是附贴在某件铜人头像面部,后脱落下来的。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商金面罩
商金面罩

3、商玉牙璋

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牙璋数量众多、形制最大,是商代牙璋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挖掘出土这些牙璋的过程中,发现它们都是尖部朝上放置的,可视作是山峰的形状。可以推测想见,作为大山儿女的古蜀国人模仿自然山形制成玉璋,以表示对大山的祭祀。

商玉牙璋
商玉牙璋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4、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该器整体呈喇叭状,上小下大,器身较高,上下两面为圆形,小平顶,顶上有一圆形小孔中空,腹壁向下逐渐外侈。腹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朵卷云纹,纹饰线流畅,极具美感。表面抛光处理,比较光亮,内壁未经处理,较为粗糙。可能是贴附在某种物体上在祭祀活动中使用。其具体的加工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在模具上锤揲而成;二是直接在需要装饰的某种器物上加工而成。这类器物在金沙遗址共出土 3 件,造型奇特,在古蜀文化中为首次发现,体现了古蜀先民独特的祭祀习俗与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

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5、商周有领玉璧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璧多在圆孔周缘有一周凸起,凸起的高度有高有低,统称为有领玉璧。这类器物制作非常规整、精细,纹饰的深浅疏密显得很有规律。

金沙遗址出土的有领玉璧在玉材上充分体现了金沙玉器的鲜明特色:玉器内部的结构较为疏松,多孔隙,极易风化,材料内部多为白色、灰色、浅黄褐等单色系列,但是器物的表面则大多呈现出红、紫、褐、黑等丰富而又缤纷的色泽。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受到外来金属离子及有机物的吸附影响而产生,因此在玉器表面才会形成这种交替变化、韵味十足、极其动人的天然图案。

有领玉璧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河南就已出现,后来在殷墟、江西新干大洋洲及三星堆器物坑中都有发现。此类器物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都有出土,可能是商周时蜀地较为流行的一种玉器种类。

商周有领玉璧
商周有领玉璧

6、西汉“御史大夫倪宽”子母玉印

西汉“御史大夫倪宽”子母玉印
西汉“御史大夫倪宽”子母玉印

7、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此印章长2.4厘米,宽2.4厘米,正方形,阴刻,篆书。背钮为龟形动物,造型精美,保存完好。在重庆境内嘉陵江边由市民刘定全捡拾后捐赠。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汉代以钮作为区别官阶的表征。 《汉官仪》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钮。列侯乃至丞相、太尉与三公、前后左右将军,黄金印龟钮。中二千石,银印龟钮。”说明至少在汉代,官印中已产生了龟钮,且使用范围较广。上至王侯,下至乡官均可用龟钮,至于民间私印,则未做具体规定。 西汉早期的龟钮龟身较平,颈部微缩不伸出,龟甲圆滑,甲上多有长六棱形环套的甲纹。腿部与印顶部连成一体,象征性地雕出四条腿,有的甚至不雕腿部,使龟身与印座浑然一体。东汉后期,龟首伸昂,背部隆起如弓,脚亦渐高。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

8、宋菊花金碗

此金碗高 4.6 厘米,口径 10.4 厘米,底径 4 厘米,重 124 克。圆唇微外侈,口呈多曲形,弧腹凸起的菊花瓣形状。碗心饰一圆形花蕊,四周花瓣刻画叶脉纹;近口沿处饰一周凹弦纹。

菊花碗是宋代金银器中最常见的器形之一,但不见于其他质地的宋代器物、这件金碗是一件精美的仿生器,它以器底作花蕊,以器壁作花瓣,将器物的纹饰与器形有机结合起来,菊花金碗整器成形都采用了锤揲工艺,碗足与碗身分别制作,再焊接成一体。使碗体似一朵盛开的菊花。

宋菊花金碗
宋菊花金碗

9、南宋金腰带

南宋 荔枝纹金带具

重庆市南川区医院南宋石室墓出土

此带具一组16件,计有带扣2件、扣箍1件,方銙11件,椭圆形銙1件,挞尾1件。其中,方銙长6.7、宽6.1厘米,挞尾长12.6、宽6.4厘米,总长约108厘米。

这件金带具采用了锤揲、掐丝、焊接等古代金银器的常用制作工艺制成,制作工艺精良、纹饰精美,且保存完整,十分珍贵。纹饰主要有折枝花卉、回文以及荔枝纹等。宋代重视金带,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初,太宗尝曰:‘玉不离石,犀不离角,可贵者金也。’乃创为金銙之制,以赐群臣”。宋岳珂《愧剡录》卷十二记载:“金带有六种:毬路、御仙花、荔枝、师蛮、海捷、宝藏”,可见,荔枝纹是当时金带具上的常见图案。国内其他地方宋墓也出土过相似的荔枝纹金带具,如江西遂川宋郭知章墓。

南宋金腰带
南宋金腰带

10、明“西王赏功”金币、“西王赏功”银币

四川省彭山市江口镇出水

西王赏功钱,形制为外圆内方,钱体相对较薄,轮郭平整,背外郭较面郭稍宽。钱文 “西王賞功”为楷体,直读。

明“西王赏功”金币
明“西王赏功”金币

1644年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四川起义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铸造西王赏功钱,有金、银、铜三种质地,作为战争中论功行赏用的,按功勋来奖赏立功者,应是受到明代三等赏功制度的影响。

西王赏功不是用于流通的货币,而是用于赏功的非正用品,所以不得出现在民间,加之大西政权迅速垮台,本就赏赐的人不多,因此存世不多,十分罕见。

明“西王赏功”银币
明“西王赏功”银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11、明莲花座佛像金耳环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冉维屏妻杨氏墓出土

耳环制作工艺精良,纹饰精美。包括耳钩、耳坠两部分。耳钩呈S形,弯钩尖利的末端直指向脖颈处,这样设计应有约束行为,使人端庄之意。耳钩与耳坠在六角重檐顶部由金制环形链相连,最下部分是耳坠主体,为莲花座造型,莲花座中间坐一佛像,佛像通过莲花座中间一圆形小孔与莲花座融为一体。

黔江区文物管理所藏

明莲花座佛像金耳环
明莲花座佛像金耳环

12、清白玉雕十二生肖时辰纹圈

清白玉雕十二生肖时辰纹圈
清白玉雕十二生肖时辰纹圈

(长寿区博物馆供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