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52岁大爷耳道反复流水被确诊癌症 医生提醒:耳道痛、耳道流水等不容忽视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林红 通讯员 黄琪奥)“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也许我无法站在这里。”5月16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外,重庆市民胡大峰(化名)激动地说道。
不久之前,他因耳道流水前往西南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在接受手术后,他的病情好转,已于近日出院。
耳道流水没在意
却被确诊为癌症
胡大峰今年52岁,在年初时突然发现右耳长了个小包块,耳道也开始往外流水。几周后,包块越长越大,外耳道也出现了红肿的迹象。
无奈之下,他只好前往当地医院就诊,然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家人的陪同下,他又来到了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
“患者来院时,右侧外耳道已明显充血,包块几乎堵塞了整个耳道,还有一些脓性分泌物。”耳鼻咽喉科主治医生何亚回忆,当时他立即安排胡大峰进行了活检。
结果显示,胡大峰患的是右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并且癌细胞已出现转移,涉及颅脑、颞颌关节、腮腺、颈部淋巴结、耳廓、肺部等多个区域,情况十分危急。
对比,多个科室进行了联合会诊。经讨论后,最终决定为胡大峰实施相关切除手术,并联合烧伤科根据皮肤的缺损范围制定个性化修复方案。
“手术中,我们除了要完整切除颞骨、颅脑、腮腺、颈部区域的肿瘤外,还要在修复颅骨上做文章。这需要多个学科在手术台上通力配合。”何亚说。
幸运的是,手术当天,经过10个小时的奋战,以及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胡大峰体内的病灶均被成功切除。经过22天的精心护理后,他于5月中旬顺利出院。

专家提醒:
耳道流水不容忽视
何亚告诉记者,外耳道癌是发生在外耳道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鳞状上皮癌、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黏液上皮癌等。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早期常有间歇性耳痛,晚期可转为持续性耳痛,并向颞部及耳周扩散。病程较长的人,可能还会伴有继发感染及耳漏。”何亚介绍,由于外耳道癌总体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多数临床医师缺乏诊断和治疗经验,常被不规范处理,导致错失最佳的处理时机。
何亚建议市民,如果无故出现耳道流水、间歇性耳痛、耳道流水等症状,用药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的,需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何亚还表示,对于外耳道癌,市民无需“谈虎色变”。“早期外耳道癌患者,在接受规范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100%。因此早发现、早日接受医院规范治疗,是提高外耳道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