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 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18日正式挂牌,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进展情况怎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承担怎样的职责?“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加快形成
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继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组建之后,金融监管格局又迎来重大调整,这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促进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大举措。
今年3月,我国金融监管领域迎来重磅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多项涉及金融监管领域: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
自改革方案发布以来,有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落实,改革稳步推进。4月21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了关于企业债券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过渡期工作安排的公告。4月23日,证监会宣布,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移交的34个企业债券项目依法履行了注册程序,同意核发注册批文,及时稳定预期,市场反应积极。这意味着改革方案中的企业债划转已进入实施阶段。
记者还了解到,近期人民银行正根据改革方案推进分支机构改革;即将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证监会也加快推进改革步伐,针对部分职责划转进行相应调整。
随着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不断推进,“一行一局一会”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专家表示,通过理顺体制机制、提升监管效率,金融将在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
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新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承担怎样的职责?
根据改革方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是“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在具体监管职责上,方案提出“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的要求。
这些年来,让金融监管者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一些新出现的金融行为很难按照原有的部门分工进行有效监管,原来相对清晰的银行、保险、证券的行业分割出现了一些模糊地带。金融监管存在盲区,还经常出现“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风险随之滋生。
此轮改革在中国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过构建“一行一局一会”的金融监管格局,把所有的合法金融行为和非法金融行为都纳入监管,让未来新出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都难逃监管,形成全覆盖、全流程、全行为的金融监管体系。
“这样一来,即便今后新出现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式,也都在监管框架之内。”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通过机构设置调整和职责优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相关部署,最终消除监管盲区,实现监管全覆盖。
另外,本次机构改革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从另一个维度体现了功能监管理念。
专家指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不是对原有监管架构的修修补补,而是着眼全局、整体推进,体现了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有望推动监管标准统一、监管效率提升。
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根据改革方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由其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此前“一行两会”均设立了消费者或投资者保护机构,金融领域的消保工作分散在不同监管部门。
“随着平台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大量长尾用户渗入金融领域,对消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振涛表示,“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将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助于强化行为监管的标准统一并提高监管效率,也将大大减少因不同标准而产生的合规成本和风险。”
在专家看来,这将进一步强化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治理金融乱象,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新的金融监管体系,无疑肩负着诸多重任。机构职能调整、组织架构重建,只是第一步。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达到预定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
按照方案,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专家表示,当下金融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决心和信心,坚持稳字当头,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机构改革任务,让金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