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85后”“90后”逐梦沃野挥洒青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农村创业前景的向好发展,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已成为了许多青年人的选择。

潼南: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85后”“90后”逐梦沃野挥洒青春

来源:潼南报2023-05-20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农村创业前景的向好发展,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已成为了许多青年人的选择。

在宝龙镇,就有这样的一批“新农人”,他们以田野为青春的起跑线,从躬身学习到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再到成长为共同致富的“领头人”,他们正在谱写一曲青年职业“新农人”的田园牧歌。

赵凯收割小麦。记者 邓瑜欣 供图
赵凯收割小麦。记者 邓瑜欣 供图

年轻农“小白”变身“小能手”

立夏过后,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赵凯地里的麦子也已成熟。清晨,天刚泛白,和往常一样,赵凯匆忙地扒了几口饭便来到地里,他要趁着好天气,做好百余亩小麦的收割工作。

“90后”赵凯一年前还在广东打工。在服装厂上班的他,不仅工作时间长、工作机械重复,而且收入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回到家乡,我发现这几年村里的发展真是越来越好了,不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家家户户也都通上了公路。”赵凯说,回到家里,看到村里大多是老年人,劳动力不足导致土地撂荒,他觉得十分可惜。于是,返乡创业的念头便在他心中萌生。

清风吹拂,麦穗起舞。走在麦地里,赵凯一边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他颗粒饱满的小麦,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的创业故事。2022年的4月,赵凯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宝龙镇龙湾村,当一名“新农人”,用自己的双手盘活撂荒地。

“虽然我以前没有大规模种植的经验,但是我一直都在通过互联网学习,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赵凯说,“现在网络特别发达,它就像百科全书,遇到问题我就通过网络搜索解决方法,再通过实践去检验,基本上遇到问题都能自己解决。”

为了种好地,赵凯从小麦的播种、施肥、除草、收割,一步步慢慢学起,从不懂农业,接连受到质疑的“小白”,到如今收获了家人和乡亲们信任的种植“小能手”,一年的时间,他成长了不少。站在田坎上,赵凯远眺四方,收割机在金黄的麦地里来回穿梭,丰收的喜悦让他的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伴随着收割机“突突突”的声音,一排排金黄的麦子被收割,留下一行行整齐的麦茬。赵凯说,今年这一季的小麦预计能给他带来12万元的收入,创业一年,自己已经基本上熟悉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相信,未来会把地种得越来越好。

赵燕君正在疏果。记者 邓瑜欣 供图
赵燕君正在疏果。记者 邓瑜欣 供图

种出百亩绿 致富新生活

她戴着草帽,满脸笑容地向记者走来。不到一米六的个子,皮肤黝黑,忙碌了一早上,却依然充满活力。她叫赵燕君,是一位“85后”创业者,也是一位种植柑橘的新农人。

宝龙镇杨柳村八洲农业共享农庄的300余亩橘园里,果树上已长满了不少小果子,赵燕君和基地的劳作者们正忙着对挂果期的“红美人”进行疏果作业。

“这段时间我们都忙着疏果,当柑橘挂果量过多,超过了树体能承载的范围,养分就无法均匀供应,果实不能充分膨大,要依据树势、叶片量按叶果比例进行疏果。”赵燕君一边熟练地疏果,一边向记者讲述她的创业故事。

杨柳村长大的赵燕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潼南人,结婚后随丈夫搬去了湖北,家里种有8亩柑橘。赵燕君说,那时候一有空便去小果园里看看自己家的果树,一到成熟期,果子根本吃不完,很是幸福。

“后来我回家探亲,看到家乡有许多空闲地,回乡创业的念头便在心里萌发。”赵燕君说,正好自己有一定种植柑橘果树的经验,也想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和丈夫商量后,赵燕君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2018年底,赵燕君回到杨柳村,满怀希望地种下了第一批柑橘苗,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柑橘的管护上。施肥、打药、剪枝……赵燕君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保证品质,把绿色健康美味带给大家。”

“我的果树不使用肥料和除草剂,也不使用增甜剂。我们坚持人工除草,用有机肥浇灌。”赵燕君说,由于种出来的果子皮薄肉甜,目前根本不愁销路,眼下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继续种好、养好果树。

现在的八洲农业共享农庄每天都有20多位村民来上班,“农忙时,我们还会叫周围的村民一起来上班,有的时候,一天就有50多个村民过来帮忙,大家按天结算工资,都高兴得很。”赵燕君介绍,创业5年,如今各项工作已走上正轨,如果今年夏天果树受高温干燥天气影响较少,正常生长,那么预估产量将达到15万斤,销售额能突破百万元。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份希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人”返乡创业的机遇和空间越来越广阔,农村正在吸引不少青年人返乡发展。

目前,已有近百位“新农人”回到宝龙镇创业,他们只是潼南区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现代农村大有可为,未来将吸引更多能人回归,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潼南:从“新农人”到“兴农人” “85后”“90后”逐梦沃野挥洒青春

2023-05-20 06:30:40 来源: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农村创业前景的向好发展,如今,回归乡村创业就业已成为了许多青年人的选择。

在宝龙镇,就有这样的一批“新农人”,他们以田野为青春的起跑线,从躬身学习到掌握农业生产要素,再到成长为共同致富的“领头人”,他们正在谱写一曲青年职业“新农人”的田园牧歌。

赵凯收割小麦。记者 邓瑜欣 供图
赵凯收割小麦。记者 邓瑜欣 供图

年轻农“小白”变身“小能手”

立夏过后,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赵凯地里的麦子也已成熟。清晨,天刚泛白,和往常一样,赵凯匆忙地扒了几口饭便来到地里,他要趁着好天气,做好百余亩小麦的收割工作。

“90后”赵凯一年前还在广东打工。在服装厂上班的他,不仅工作时间长、工作机械重复,而且收入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回到家乡,我发现这几年村里的发展真是越来越好了,不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家家户户也都通上了公路。”赵凯说,回到家里,看到村里大多是老年人,劳动力不足导致土地撂荒,他觉得十分可惜。于是,返乡创业的念头便在他心中萌生。

清风吹拂,麦穗起舞。走在麦地里,赵凯一边骄傲地向记者展示他颗粒饱满的小麦,一边向记者讲述他的创业故事。2022年的4月,赵凯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宝龙镇龙湾村,当一名“新农人”,用自己的双手盘活撂荒地。

“虽然我以前没有大规模种植的经验,但是我一直都在通过互联网学习,学到了不少种植技术。”赵凯说,“现在网络特别发达,它就像百科全书,遇到问题我就通过网络搜索解决方法,再通过实践去检验,基本上遇到问题都能自己解决。”

为了种好地,赵凯从小麦的播种、施肥、除草、收割,一步步慢慢学起,从不懂农业,接连受到质疑的“小白”,到如今收获了家人和乡亲们信任的种植“小能手”,一年的时间,他成长了不少。站在田坎上,赵凯远眺四方,收割机在金黄的麦地里来回穿梭,丰收的喜悦让他的嘴角止不住地上扬。

伴随着收割机“突突突”的声音,一排排金黄的麦子被收割,留下一行行整齐的麦茬。赵凯说,今年这一季的小麦预计能给他带来12万元的收入,创业一年,自己已经基本上熟悉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相信,未来会把地种得越来越好。

赵燕君正在疏果。记者 邓瑜欣 供图
赵燕君正在疏果。记者 邓瑜欣 供图

种出百亩绿 致富新生活

她戴着草帽,满脸笑容地向记者走来。不到一米六的个子,皮肤黝黑,忙碌了一早上,却依然充满活力。她叫赵燕君,是一位“85后”创业者,也是一位种植柑橘的新农人。

宝龙镇杨柳村八洲农业共享农庄的300余亩橘园里,果树上已长满了不少小果子,赵燕君和基地的劳作者们正忙着对挂果期的“红美人”进行疏果作业。

“这段时间我们都忙着疏果,当柑橘挂果量过多,超过了树体能承载的范围,养分就无法均匀供应,果实不能充分膨大,要依据树势、叶片量按叶果比例进行疏果。”赵燕君一边熟练地疏果,一边向记者讲述她的创业故事。

杨柳村长大的赵燕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潼南人,结婚后随丈夫搬去了湖北,家里种有8亩柑橘。赵燕君说,那时候一有空便去小果园里看看自己家的果树,一到成熟期,果子根本吃不完,很是幸福。

“后来我回家探亲,看到家乡有许多空闲地,回乡创业的念头便在心里萌发。”赵燕君说,正好自己有一定种植柑橘果树的经验,也想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和丈夫商量后,赵燕君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2018年底,赵燕君回到杨柳村,满怀希望地种下了第一批柑橘苗,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柑橘的管护上。施肥、打药、剪枝……赵燕君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保证品质,把绿色健康美味带给大家。”

“我的果树不使用肥料和除草剂,也不使用增甜剂。我们坚持人工除草,用有机肥浇灌。”赵燕君说,由于种出来的果子皮薄肉甜,目前根本不愁销路,眼下需要做的,就是如何继续种好、养好果树。

现在的八洲农业共享农庄每天都有20多位村民来上班,“农忙时,我们还会叫周围的村民一起来上班,有的时候,一天就有50多个村民过来帮忙,大家按天结算工资,都高兴得很。”赵燕君介绍,创业5年,如今各项工作已走上正轨,如果今年夏天果树受高温干燥天气影响较少,正常生长,那么预估产量将达到15万斤,销售额能突破百万元。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份希望。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农村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人”返乡创业的机遇和空间越来越广阔,农村正在吸引不少青年人返乡发展。

目前,已有近百位“新农人”回到宝龙镇创业,他们只是潼南区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新农人”到“兴农人”,他们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梦的实践者。现代农村大有可为,未来将吸引更多能人回归,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