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率先!川渝法院共建“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合力打造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跨域司法协作样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蔡安庆 代灏翔)为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落实市委“一号工程”要求,加快建设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5月19日,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十项重点代表委员联络活动”部署和安排下,协同四川省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法院、大足石刻研究院、安岳石窟研究院,充分挖掘石刻(窟)文化内涵,设立整合跨域诉源治理、跨域一站式诉讼服务、跨域石刻文物法律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举行“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启动仪式,并组织安岳石窟保护情况、川渝石刻“无讼”文化与诉源治理专题调研会活动。

全国人大代表刘艳英、殷其龙、黄大勇,重庆市人大代表马琴、李文菊、杨 柳、徐存凤、龚爱华、韩永琴,重庆市政协委员米德昉、张军、别必亮,四川省人大代表关祖萍受邀参加活动,共同为司法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保障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建言献策。
“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启动仪式
在代表委员们的见证下,“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启动仪式在安岳县安岳石窟圆觉洞景区广场举行,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健主持仪式,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国庆,重庆市大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烈,四川省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梅,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忠富共同为“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揭牌。

孙梅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资大文旅巡回法庭”的设立,是成渝两地悠久而厚重的石刻文化在司法领域的传承与融合,是资阳、大足两地法院服务保障“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体现了人民法院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智慧和担当。她强调,希望两地法院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大胆探索司法服务保障之策,不断拓展两地间司法协作的新领域、新路径、新模式,打造区域司法协同发展的升级样板,以更实的举措共聚司法合力推动两地法院诉讼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张国庆副院长在致辞中指出,四川省资阳市与重庆市大足区毗邻,同处成渝地区腹心,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同时蕴含丰厚的传统法治德治文化。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为资阳、大足法院开展区域司法协作服务和保障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今天,资阳、大足两地法院主动聚焦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法治需求,依托“全渝数字法院”建设成果,强化司法协作机制建设,有利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他强调,今后两地法院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协作机制,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特色共创,打造更多具有资阳、大足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站在更高起点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实地调研安岳石窟保护情况
启动仪式结束后,代表委员、川渝石刻研究专家、各级地方、法院领导等共同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岳石窟·圆觉洞”,实地调研了安岳石窟保护情况,重点了解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资阳市安岳石窟保护条例》等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文旅产业发展情况、法院服务保障资大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等。
川渝石刻“无讼”文化与诉源治理研讨会
研讨会上,资阳中院、大足法院首次发布“诉讼冷静:‘无讼’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诉源治理司法协作主题宣传片,共同签署《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司法协作框架协议》《“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司法协作协议》。

随后,代表委员、川渝石刻研究专家、各级地方政法委、法院领导就如何汲取川渝石刻文化养分,深度挖掘“慈、善、孝、义、廉”文化精髓同法院诉讼冷静制度和诉源治理工作的内在联系,打造具有双城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品牌作交流发言。会议由安岳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忠富主持。
代表委员们表示
大足、资阳两地法院立足独具地域特色的石刻(窟)文化标识开展区域司法协作,共建共享“资大文旅车载巡回法庭”,有力服务和保障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展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法院担当,值得充分肯定。希望资阳、大足两地法院持续坚持能动司法、协同司法、创新司法理念,持续优化协作机制,为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更高质量司法服务。
四川省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王婷,办公室主任邓波;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李静;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四川省安岳县人民法院、重庆市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省安岳县石窟研究院相关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参加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