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探索培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
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评论:探索培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

来源:光明网2023-05-22

《大学》首章记载了“大学”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位列《大学》三纲领之首,体现出彰显高尚德行的重要性。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高等学校培育时代新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既要立意高远,从大局出发,又要立足平时从细处着手,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

“大德”即家国之德,天下之德,是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真挚情感,是中华儿女立志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明大德,阐述的是个人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指个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培育大理想、树立大情怀、明辨大是非,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培育大理想。高等教育学校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成青年一代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内核,从而以实际行动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

树立大情怀。高校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职责,在大学生面前率先垂范、言传身教,通过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一“大德”真正锻造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动力,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明辨大是非。高校要引导当代青年明辨大是大非,就要深刻理解知识就是力量,鼓励青年学子勤学、苦学、真学、博学。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学习人类文明史、中国历史以及近代以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史,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守公德:遵守新时代公序良俗

何谓公德?在古代是《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近代是梁启超所言:“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守公德,就是尊崇公序良俗、懂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和规则,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素养。

高校全方位教育培养是推动大学生形成公德素养的关键环节,要从师德师风建设、注重以文化人、加强道德实践三方面入手,全校就能形成崇尚公德、遵守公德、维护公德的美好局面,进而孕育出向上、向善的力量。

行为示范。高校应从师德师风建设入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进大学生公德建设,广大教师要立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立德树人的践行者。教师,成为大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人生榜样”,使学生从自身做起,向榜样看齐,自觉遵守公德、维护公德。

以文化人。高校要不断挖掘具有深厚德育价值内涵的文化要素,通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一系列实践,并开展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文明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塑造高尚的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进一步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文化氛围,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

道德践行。高校要以公德实践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沃土,将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渗透德育实践全过程,通过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年高尚的公德情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严私德:保持修身律己的作风

何谓私德?梁启超曾言:“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私德主要是指个人道德意识、修养、作风、行为习惯等。所谓严私德,就是个人要锤炼品德,恪守正确的道德认知,培育善良的道德情感,塑造坚定的道德意志,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将自身的道德素养汇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校对个体道德教化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责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私德的自律君子,就要让学生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内涵,坚持慎独而自律、慎初而敬终、慎微而杜渐,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慎独而自律。高校要引导学生养成慎独自律的品行,加强“慎独”文化教育,将“严私德”内化为“正心”“诚信”“克己”,不断地“自省”于己,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自觉加强自我约束,自珍自爱,锤炼品德修为,勒紧道德的“缰绳”,从而通过自省自律,固本守心,修身韫德,成就理想。

慎初而敬终。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成长拨穗期扣好自律的“人生第一粒扣子”,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高校要引导学生学会时刻保持警惕,修好私德,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坚持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善始善终。

慎微而杜渐。高校要引导广大青年加强自身修养,勤于打扫思想尘埃,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同时,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用榜样力量带动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鼓励学生自警自励,做到防微杜渐,才能打牢道德根基,让青年学子的人生道路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严私德才能守公德,守公德才能明大德,明大德是国家的根本、守公德是社会的大势、严私德是个人的操守,“三德”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缺一不可。“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总之,高等学校要于实处用力,以知促行,以行成知,引导学生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重点要把德付诸社会实践活动中,使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习惯。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立德”是培育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前提和基础,明“三德”不仅是“立新时代之德”的核心内涵,也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使命。高等学校要推动学生形成高尚品德,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严私德的自律君子,做一个守公德的热忱君子,做一个明大德的爱国君子。青年大学生也只有主动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担子,在人生的航行中,以大德为锚、以公德为帆、以私德为桨,才能劈波斩浪,经受考验,创造新的时代伟业、书写瑰丽人生华章!

(湖南工商大学 李吉林,李亿归)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评论:探索培育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

2023-05-22 05:42:44 来源:

《大学》首章记载了“大学”的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位列《大学》三纲领之首,体现出彰显高尚德行的重要性。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高等学校培育时代新人高尚的道德品质,既要立意高远,从大局出发,又要立足平时从细处着手,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明大德: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

“大德”即家国之德,天下之德,是人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一种真挚情感,是中华儿女立志报效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明大德,阐述的是个人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指个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年培育大理想、树立大情怀、明辨大是非,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培育大理想。高等教育学校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广大青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成青年一代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内核,从而以实际行动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献祖国。

树立大情怀。高校教师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职责,在大学生面前率先垂范、言传身教,通过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一“大德”真正锻造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动力,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明辨大是非。高校要引导当代青年明辨大是大非,就要深刻理解知识就是力量,鼓励青年学子勤学、苦学、真学、博学。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学习人类文明史、中国历史以及近代以来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史,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守公德:遵守新时代公序良俗

何谓公德?在古代是《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近代是梁启超所言:“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守公德,就是尊崇公序良俗、懂文明、讲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法纪和规则,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素养。

高校全方位教育培养是推动大学生形成公德素养的关键环节,要从师德师风建设、注重以文化人、加强道德实践三方面入手,全校就能形成崇尚公德、遵守公德、维护公德的美好局面,进而孕育出向上、向善的力量。

行为示范。高校应从师德师风建设入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进大学生公德建设,广大教师要立志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自觉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立德树人的践行者。教师,成为大学生在未来生活中的“人生榜样”,使学生从自身做起,向榜样看齐,自觉遵守公德、维护公德。

以文化人。高校要不断挖掘具有深厚德育价值内涵的文化要素,通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等一系列实践,并开展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文明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塑造高尚的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陶冶情操、提升境界,进一步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文化氛围,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在实处。

道德践行。高校要以公德实践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沃土,将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渗透德育实践全过程,通过健康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青年高尚的公德情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严私德:保持修身律己的作风

何谓私德?梁启超曾言:“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私德主要是指个人道德意识、修养、作风、行为习惯等。所谓严私德,就是个人要锤炼品德,恪守正确的道德认知,培育善良的道德情感,塑造坚定的道德意志,践行正确的道德行为,将自身的道德素养汇成强大的精神力量。

高校对个体道德教化具有天然的优势和责任,引导学生做一个严私德的自律君子,就要让学生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价值内涵,坚持慎独而自律、慎初而敬终、慎微而杜渐,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慎独而自律。高校要引导学生养成慎独自律的品行,加强“慎独”文化教育,将“严私德”内化为“正心”“诚信”“克己”,不断地“自省”于己,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自觉加强自我约束,自珍自爱,锤炼品德修为,勒紧道德的“缰绳”,从而通过自省自律,固本守心,修身韫德,成就理想。

慎初而敬终。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在成长拨穗期扣好自律的“人生第一粒扣子”,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高校要引导学生学会时刻保持警惕,修好私德,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坚持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善始善终。

慎微而杜渐。高校要引导广大青年加强自身修养,勤于打扫思想尘埃,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同时,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用榜样力量带动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鼓励学生自警自励,做到防微杜渐,才能打牢道德根基,让青年学子的人生道路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严私德才能守公德,守公德才能明大德,明大德是国家的根本、守公德是社会的大势、严私德是个人的操守,“三德”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缺一不可。“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总之,高等学校要于实处用力,以知促行,以行成知,引导学生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重点要把德付诸社会实践活动中,使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成为日常生活习惯。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立德”是培育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前提和基础,明“三德”不仅是“立新时代之德”的核心内涵,也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使命。高等学校要推动学生形成高尚品德,就是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严私德的自律君子,做一个守公德的热忱君子,做一个明大德的爱国君子。青年大学生也只有主动担当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担子,在人生的航行中,以大德为锚、以公德为帆、以私德为桨,才能劈波斩浪,经受考验,创造新的时代伟业、书写瑰丽人生华章!

(湖南工商大学 李吉林,李亿归)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潘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