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难度高风险!人医胸外科成功切除15厘米巨大纵隔肿瘤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临床上一般把直径大于10厘米的纵隔肿瘤称为巨大纵隔肿瘤。巨大纵隔肿瘤常引起周围组织器官解剖结构改变,位置深,常与重要脏器相邻,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手术难度和风险很大。近期,重庆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以精准的诊疗及时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据悉,患者系24岁青年女性,因反复咳嗽及痰中带血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胸部CT提示左侧胸腔见一巨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0.0cmx9.9cmx11.2cm,病灶与心包、胸主动脉、左肺动脉主干分界不清。医生根据患者影像学特征,考虑畸胎瘤可能性大,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

然而,由于肿瘤巨大,且与胸腔内重要结构关系紧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胸外科主任马铮主持术前讨论,制定了多种手术入路及应急预案的规划。经过罗锋主任医师团队充分术前准备,患者手术及时进行。
该手术由马铮主任主刀,黄伟副主任医师、张兵兵主治医师为助手,术中先以胸腔镜探查发现肿瘤与纵隔内胸主动脉、心包、左肺动脉主干及部分左上肺组织紧密粘连,手术异常困难。马铮主任当即决定采取备用手术方案,胸骨部分劈开联合左胸前外侧切口并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术中最大的困难在于肿瘤与胸主动脉及心包粘连紧密,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左侧喉返神经、膈神经,并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危及病人生命。马铮主任率医生团队凭借精湛的手术技艺,完整切除了肿瘤病灶。术后病理为成熟性畸胎瘤,患者术后声音及呼吸运动正常,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已顺利出院。
马铮主任介绍,纵隔是生殖腺外最易发生畸胎瘤的部位,纵隔畸胎瘤占纵隔肿瘤第二位(20%),好发生于上纵隔及前纵隔,可分为囊性、实质性、混合性三种,80%为良性。出生时即可发病,但常于成年后因胸痛、咳嗽或体检时偶尔发现。良性囊性畸胎瘤,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肿瘤内容有黄褐色液体或含毛发黄色皮脂物质,除皮肤外,还含有气管或肠管上皮、神经、平滑肌及淋巴组织,甚至骨及软骨等组织。囊性畸胎瘤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实质性畸胎瘤,常以实质性结构为主,含液部分较少,呈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恶性变的倾向较大。
在纵膈里面的畸胎瘤,首选治疗方案是建议手术治疗,根据所切出来的标本进行多点的取位、取样。如果是良性的,就定期复查。如果是恶性的,还需要进一步的放、化疗等治疗。
(院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