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好评已铺天盖地,研讨会上专家的这记“挑刺”值得一听
从艺术上说,《漫长的季节》已经快被夸遍了。凭借对时代、人性、东北生活充满诗意而又残酷的回眸,这部剧实现了从市场到学界的普遍认可。

《漫长的季节》好评已铺天盖地,研讨会上专家的这记“挑刺”值得一听

来源:文汇报2023-05-22

从艺术上说,《漫长的季节》已经快被夸遍了。凭借对时代、人性、东北生活充满诗意而又残酷的回眸,这部剧实现了从市场到学界的普遍认可。

5月17日下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剧《漫长的季节》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们不仅纷纷为该剧亮高分,也从相关涉案剧的整体入手,为这部好剧“挑刺”。

也许下一部独具匠心的悬疑剧,就是从本场专家指出的创作局限中成功突围。

《漫长的季节》以一宗碎尸案切入,1997年、1998年、2016年三条时间线交叉叙事,贴近生活的质感、章回体的叙事节奏、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在悬疑剧中勾勒出别样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精致的视觉效果。4月22日,这部剧在腾讯视频X剧场开播后,其站内热度迅速突破26000,豆瓣开分9.0,并在热播期间一路飙升,会员收官当天最高涨到9.5分,目前稳定在9.4分,是迄今评分最高的网络剧。

回望创作之路,主创感慨,《漫长的季节》虽是一部涉案悬疑剧,但它并未严格遵循类型剧的创作套路,而是走了一条“生活悬疑”的新路径,这使得该剧没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

但有些创作理念是始终颠扑不破的。比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制片人卢静说,《漫长的季节》把人与生活作为叙事原点,创作者聚焦的始终是一群特别努力生活的小人物,他们的平凡、坚韧、热血和局限,“生活是《漫长的季节》最大的触角和背景框架”。也正因此,该剧被定义为生活悬疑剧。

导演辛爽分享了他在作品播出后收到的观众反馈。其中有条让他感慨万千,那位观众是名研究生在读的学生,毕业在即,他面临选择。在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寻求发展,还是回东北建设家乡之间徘徊踌躇之际,他刷到了《漫长的季节》,看完剧后,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说那是他热爱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有他热爱的人们。辛爽说得动情:“的确,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我们的作品也正是从东北这片充满热情的热土上汲取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现场专家在肯定艺术创新的同时,也谈到了视野中的创作局限,并对主创提出了更高期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称赞本剧“扩大了悬疑剧表现生活的广度、拓宽了生活悬疑的水准,给同类题材树立了一个开拓创新的榜样。”不过,夸赞之后他话锋一转,提出在这部“优等生”作品身上,折射出了一类创作的普遍不足。

“是不是所有的悬疑剧都要用案件来表达?是不是所有的案件剧都要用凶案来表达?是不是在所有的凶案当中都要用血案来表达?”三个问号,是这一类悬疑剧在创作时亟待研讨和突破之处。

他还提出另一重创作思辨,当沈墨在受欺凌的少女时代中爆发,创作者们有必要反思:为什么所有个体的不幸要归因于原生家庭?前些年的樊胜美、房似锦、苏明玉等大热剧的主角,她们都背负着原生家庭之痛。而到了沈墨以及近期热播的剧集里,主角们的苦痛依然很大程度来自原生家庭,这可能是不算高明的路数。

“家庭这一概念,从一般意义上,它是人最温暖、最亲切、最不可割舍的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来源与组织方式。如果说传统的文艺作品里家庭永远都是正面形象出现,那如今把一切不好的缘由都推给原生家庭,这不仅是创作上的套路,也是以中国传统家文化概念的让渡,来讨要商业元素的创作上的投机取巧。”李京盛希望,未来国产剧的相关题材创作中,能够跳出这一套路。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杨乘虎副院长认为,《漫长的季节》是一部典型用电影思维来架构的网络剧集,并从“职业人群的光荣与梦想”“犀利揭示时代之痛和人生之痛”“深沉的人生咏叹和文化隐喻”三个方面,对剧集的电影化艺术表达进行了解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吕帆主任重点探讨的,则是《漫长的季节》对于类型片破题的三个启发意义,“反类型、去类型来塑造大类型”“悬念设计让渡于人物质感、哲学思辨和细节狂魔”“从艺术学向社会学深化”。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卢蓉教授差一点因为“碎尸案看得太多”而错过本剧。在朋友圈的众人安利下,她才开始追剧并深深爱上。“在《漫长的季节》当中,”而错过本剧。在朋友圈的众人安利下,她才开始追剧并深深爱上。“在《漫长的季节》当中,我看到了写实与诗意的交融,我看到了存在与时间的思考,我看到了命运之下的人性微光。这是美学观成熟的表现。”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部分媒体对本剧属于“温暖现实主义”或“残酷现实主义”的说法并不严谨。他认为最恰当的描述,应该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

此外,他还重点提到了《漫长的季节》对网络剧观众的引领作用。“这个戏培养了沉稳而不浮躁、深刻而不肤浅、幽默而不油滑、典雅而不媚俗的社会群体。把快感深化为精神美感,才叫真正的艺术。”

作者:王彦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漫长的季节》好评已铺天盖地,研讨会上专家的这记“挑刺”值得一听

2023-05-22 11:21:49 来源:

从艺术上说,《漫长的季节》已经快被夸遍了。凭借对时代、人性、东北生活充满诗意而又残酷的回眸,这部剧实现了从市场到学界的普遍认可。

5月17日下午,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剧《漫长的季节》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们不仅纷纷为该剧亮高分,也从相关涉案剧的整体入手,为这部好剧“挑刺”。

也许下一部独具匠心的悬疑剧,就是从本场专家指出的创作局限中成功突围。

《漫长的季节》以一宗碎尸案切入,1997年、1998年、2016年三条时间线交叉叙事,贴近生活的质感、章回体的叙事节奏、风格化的视听语言,在悬疑剧中勾勒出别样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精致的视觉效果。4月22日,这部剧在腾讯视频X剧场开播后,其站内热度迅速突破26000,豆瓣开分9.0,并在热播期间一路飙升,会员收官当天最高涨到9.5分,目前稳定在9.4分,是迄今评分最高的网络剧。

回望创作之路,主创感慨,《漫长的季节》虽是一部涉案悬疑剧,但它并未严格遵循类型剧的创作套路,而是走了一条“生活悬疑”的新路径,这使得该剧没有可参考的成功案例。

但有些创作理念是始终颠扑不破的。比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制片人卢静说,《漫长的季节》把人与生活作为叙事原点,创作者聚焦的始终是一群特别努力生活的小人物,他们的平凡、坚韧、热血和局限,“生活是《漫长的季节》最大的触角和背景框架”。也正因此,该剧被定义为生活悬疑剧。

导演辛爽分享了他在作品播出后收到的观众反馈。其中有条让他感慨万千,那位观众是名研究生在读的学生,毕业在即,他面临选择。在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寻求发展,还是回东北建设家乡之间徘徊踌躇之际,他刷到了《漫长的季节》,看完剧后,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说那是他热爱的土地,在那片土地上有他热爱的人们。辛爽说得动情:“的确,在东北这片土地上曾经诞生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我们的作品也正是从东北这片充满热情的热土上汲取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

现场专家在肯定艺术创新的同时,也谈到了视野中的创作局限,并对主创提出了更高期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称赞本剧“扩大了悬疑剧表现生活的广度、拓宽了生活悬疑的水准,给同类题材树立了一个开拓创新的榜样。”不过,夸赞之后他话锋一转,提出在这部“优等生”作品身上,折射出了一类创作的普遍不足。

“是不是所有的悬疑剧都要用案件来表达?是不是所有的案件剧都要用凶案来表达?是不是在所有的凶案当中都要用血案来表达?”三个问号,是这一类悬疑剧在创作时亟待研讨和突破之处。

他还提出另一重创作思辨,当沈墨在受欺凌的少女时代中爆发,创作者们有必要反思:为什么所有个体的不幸要归因于原生家庭?前些年的樊胜美、房似锦、苏明玉等大热剧的主角,她们都背负着原生家庭之痛。而到了沈墨以及近期热播的剧集里,主角们的苦痛依然很大程度来自原生家庭,这可能是不算高明的路数。

“家庭这一概念,从一般意义上,它是人最温暖、最亲切、最不可割舍的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来源与组织方式。如果说传统的文艺作品里家庭永远都是正面形象出现,那如今把一切不好的缘由都推给原生家庭,这不仅是创作上的套路,也是以中国传统家文化概念的让渡,来讨要商业元素的创作上的投机取巧。”李京盛希望,未来国产剧的相关题材创作中,能够跳出这一套路。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杨乘虎副院长认为,《漫长的季节》是一部典型用电影思维来架构的网络剧集,并从“职业人群的光荣与梦想”“犀利揭示时代之痛和人生之痛”“深沉的人生咏叹和文化隐喻”三个方面,对剧集的电影化艺术表达进行了解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吕帆主任重点探讨的,则是《漫长的季节》对于类型片破题的三个启发意义,“反类型、去类型来塑造大类型”“悬念设计让渡于人物质感、哲学思辨和细节狂魔”“从艺术学向社会学深化”。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卢蓉教授差一点因为“碎尸案看得太多”而错过本剧。在朋友圈的众人安利下,她才开始追剧并深深爱上。“在《漫长的季节》当中,”而错过本剧。在朋友圈的众人安利下,她才开始追剧并深深爱上。“在《漫长的季节》当中,我看到了写实与诗意的交融,我看到了存在与时间的思考,我看到了命运之下的人性微光。这是美学观成熟的表现。”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部分媒体对本剧属于“温暖现实主义”或“残酷现实主义”的说法并不严谨。他认为最恰当的描述,应该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

此外,他还重点提到了《漫长的季节》对网络剧观众的引领作用。“这个戏培养了沉稳而不浮躁、深刻而不肤浅、幽默而不油滑、典雅而不媚俗的社会群体。把快感深化为精神美感,才叫真正的艺术。”

作者:王彦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邵煜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