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看合川丨成都作协主席熊焱:钓鱼城是诗歌美学的地标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崔红)民间俗语中那句“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赋予了锦官城难得的悠闲与自得。千百年前,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来到此地,为成都这个诗歌之城叠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后,从贵州出发的诗人熊焱做出同样的选择,定居成都,使其成为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
几年前,熊焱因文学活动到过合川。在他看来,这个自古被称为“巴蜀要津”的三江汇流之地,与成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成都与合川在城市性格上的差异,部分原因是由平原和山岭的地形所造就的。成都是慵懒中带点悠闲;合川则有着大江奔腾所培育出的悲壮豪迈。不过,两座城市都属于巴蜀文化的一部分,算是同宗同源。”熊焱如是说。
作为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熊焱认为,成都与合川都有自己的精神标识,就像现代诗人冯至说的那样,人们可能会忘了杜甫的生死之地,却忘不了被誉为成都诗歌地标的杜甫草堂。当然,追根溯源,这种悠远流长的诗歌传统、得天独厚的诗歌环境,自然离不开杜甫在成都的加持。在断断续续居于成都的四年时间,杜甫在《春夜喜雨》《田舍》《绝句》《蜀相》等诗篇中,一改以往沉郁的诗风,“潜”与“润”“弦月”与“树花”“翠柳”与“青天”,字里行间,清新淡雅,意境迥然不同。正是诗人这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怡然自得,造就了成都之地的底色和韵味。那么合川具有诗歌美学的地标在哪里呢?答案就是钓鱼城。
不论是“凛然千古英雄气,曾折堂堂上帝鞭”,还是“钓鱼城下起胡笳,三十多年战一涯”,都展现出这一古战场遗址的过往辉煌和沉淀下来的雄浑诗意。正如熊焱所说:“合川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且具有文化传承的地方。”那些萦绕在钓鱼城天泉洞、薄刀岭、鱼山八景等名胜古迹上的诗意,至今都还在人们心中流淌。来自文天祥、郭沫若、张爱萍等历代名家的吟咏,以及蒋中正、何应钦、张治中等的摩崖题记,更是让它积攒下了丰厚的历史风采。成都的明丽轻快与合川的悲壮豪放,都展现出两座城市不一样的精神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熊焱站在合川钓鱼城上,凝望三江汇聚之地,分辨出嘉陵江的身影,触动了那根名为乡愁的心弦。在他的诗作《磁器口》中,那句“而我已离乡太远,只有码头口的江水在替我,一遍遍地回答这命运的哽咽”,便是望着奔涌向前的嘉陵江水所做出的寻找精神原乡的回应。也许,正是合川的那条江、那张桃片、那热闹的小镇集市,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心,也抚慰了他“自身是孤岛”的空寂与万般愁绪。
【名家档案】
熊焱:著名诗人。1980年生于贵州,现居成都。现任成都文联副主席、成都作协主席,《青年作家》杂志主编,《草堂》诗刊执行主编。曾获华文青年诗人奖、陈子昂诗歌奖、艾青诗歌奖等多项文学奖。著有诗集《爱无尽》《时间终于让我明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