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霸道!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凭实力“出圈”!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密集点赞

嘿霸道!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凭实力“出圈”!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密集点赞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5-2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韦燕)5月24日早晨,重庆市高新区一辆大巴车,穿越大学城行至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西门。车上是满心期待,慧眼如炬的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

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这是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第五站。当天,他们将走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参观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工作室、重电-华为ICT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重庆市集训基地,就办学特色、校园文化、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等话题进行深入采访。

“摆”重电,必须“重庆言子儿”!

直击优势专业,触摸重电校园“数智脉动”

“霸道”“腻害”“安逸……”“嘞所学校‘嘿不错’!”虽然重庆教育“行走之旅”才过去两天,但不少记者很快便能“入乡随俗”,用“嘿地道”的重庆言子儿说出自己对重电的“初印象”。

校园参观

漫步重电校园,一步一景。穿梭“知识长廊”、打卡“网红墙”、走过“风雨篮球场”、路过错落有致的教学楼……来自天南海北的教育媒体人,齐聚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兵分几路,感触“智联六合信安九州”的办学文化,触摸重电校园的数智脉动,直击优势专业、青春活力的“重电young气”。

记者团一行走进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工作室

走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工作室,陈良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推进。“电子座牌和建筑工人项目”“危险源智能在线监控系统”“电力变压器绕组监测项目”这些日常不常见的内容,引起了央视网记者魏曼等人的好奇。为解答记者们心中的疑惑,师生逐一为记者团成员们进行了现场演示与讲解。

记者团深入参观电子与物联网学院

随后,一行人继续参观了学员培训室、技术技能创新室和成果展览室,听取了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和主要举措,及工作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社会服务所取得的成果,了解了教练和学员的工作现状等。

在东方网记者刘轶琳的提问下,该团队负责人介绍,这里是一个师生技术技能提升平台,该平台依托创新团队负责人的陈良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许磊的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建立。团队以“大师带导师,导师带学员”的技术技能团队为建设模式,要求导师依托实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在具体项目中对学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近几年,平台培养的学员38人全面参与了团队科研项目,授权专利16项,发表论文12篇,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18项,获奖42人次。

“西部职教‘排头兵’果然名不虚传”!

携手华为打造“重电模式”,ICT学院产教融合做法“赞”

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为何“大有可为”?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陶亚雄看来,数字经济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新课题,需要每一位新时代的“职教人”上下求索。

记者团走进通信工程学院
学校老师正在详细介绍科研成果

在通信工程学院,“数字化”“ICT”“需求”是参观的高频词汇。据陶亚雄介绍,早在2012年,学院就启动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是全国首批与华为开展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捐建重电-华为智慧创新中心,主要着力于与学校在智慧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

记者团感受大数据可视化的魅力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记者团感受着大数据可视化的魅力。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龙龙震撼不已,他表示,“将数据转变成具体的图表和符号,展现在大屏幕上,供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决策和使用,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科幻电影中,它也正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上演’。”

记者团参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是学校“双高”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群重点实训基地。该中心依托沈昌祥院士工作站,由沈昌祥院士团队指导建立,包括15个协同创新中心。

“重电中开司法鉴定所是经司法部批准成立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新型产教融合体。”“智能网联交通安全创新平台研究中心,采用了无人驾驶技术,采用机器视觉实现路径规划,摆脱了传统的巡线技术。”“世界技能大赛网络安全赛项中国集训基地以提升网络安全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聚焦产教深度合作,突出赛教资源融合,注重真实项目实践,倡导资源开放共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发展创新中心,记者团再次感慨“西部职教‘排头兵’果然名不虚传”!

记者团与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李小松合影

在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记者团了解到,基地培养的学生李小松荣获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是我国在该赛项上的第一块金牌,是重电自建校以来的首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值得一提是,该赛项还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世界技能大赛新赛项。它的申报成功,也让中国技术技能标准走向世界。

记者实地了解学生项目

办学实力“超级霸道”!

国家“双高”院校,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主动把握数智时代的变革机遇,以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与治理改革,在办学探索中不断凝聚“数智重电”特色,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座谈会交流环节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小勇致辞
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主编、重庆教育舆情研究院院长王大伦介绍活动背景

在与全国主流媒体记者的座谈交流会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小勇在致辞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央及省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的知名教育主编、编辑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学校办学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

龚小勇表示,学校建于1965年,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是一所“电子信息”办学特色凸显、为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738人,教职工1526人,其中,博士(含在读)247人、正高级职称133人。引进院士等国家高端领军人才4人,自主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杰出人才100余人。先后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交流环节,来自荆楚网的记者何鹏,将关注点聚焦在人才培养上,他很好奇,重电涌现了以“世赛冠军”李小松为代表的优秀学子,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独树一帜的“教育秘笈”?

记者提问

“众所周知,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了解到,重电作为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实力雄厚。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学校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来自红网的记者曾拥璇,关注的焦点放在双高专业群建设层面。

在媒体记者互动提问环节中,光明网、央广网、中国网、大众网、云南网、西部网、南海网等记者朋友们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双高”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思政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学校相关负责人就提问进行详细解答。

“学校现有两个国家级‘双高’专业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群;两个省级‘双高’专业群: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群、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群……”“学校构建了通专融合的‘2平台+3 模块’的随产业发展而动态调整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并在2019级开始在各专业群推广实施……”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记者团一行对重电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的做法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被重电的独特魅力深深折服”“超级霸道”“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嘿霸道!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凭实力“出圈”!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密集点赞

2023-05-24 12:42:4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韦燕)5月24日早晨,重庆市高新区一辆大巴车,穿越大学城行至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西门。车上是满心期待,慧眼如炬的全国40余家主流网络媒体记者。

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这是2023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第五站。当天,他们将走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参观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工作室、重电-华为ICT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重庆市集训基地,就办学特色、校园文化、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等话题进行深入采访。

“摆”重电,必须“重庆言子儿”!

直击优势专业,触摸重电校园“数智脉动”

“霸道”“腻害”“安逸……”“嘞所学校‘嘿不错’!”虽然重庆教育“行走之旅”才过去两天,但不少记者很快便能“入乡随俗”,用“嘿地道”的重庆言子儿说出自己对重电的“初印象”。

校园参观

漫步重电校园,一步一景。穿梭“知识长廊”、打卡“网红墙”、走过“风雨篮球场”、路过错落有致的教学楼……来自天南海北的教育媒体人,齐聚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兵分几路,感触“智联六合信安九州”的办学文化,触摸重电校园的数智脉动,直击优势专业、青春活力的“重电young气”。

记者团一行走进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工作室

走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工作室,陈良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项目推进。“电子座牌和建筑工人项目”“危险源智能在线监控系统”“电力变压器绕组监测项目”这些日常不常见的内容,引起了央视网记者魏曼等人的好奇。为解答记者们心中的疑惑,师生逐一为记者团成员们进行了现场演示与讲解。

记者团深入参观电子与物联网学院

随后,一行人继续参观了学员培训室、技术技能创新室和成果展览室,听取了工作室的工作机制和主要举措,及工作室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社会服务所取得的成果,了解了教练和学员的工作现状等。

在东方网记者刘轶琳的提问下,该团队负责人介绍,这里是一个师生技术技能提升平台,该平台依托创新团队负责人的陈良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成员许磊的市级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建立。团队以“大师带导师,导师带学员”的技术技能团队为建设模式,要求导师依托实际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在具体项目中对学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

近几年,平台培养的学员38人全面参与了团队科研项目,授权专利16项,发表论文12篇,参加国家级技能大赛18项,获奖42人次。

“西部职教‘排头兵’果然名不虚传”!

携手华为打造“重电模式”,ICT学院产教融合做法“赞”

数字时代,职业教育为何“大有可为”?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陶亚雄看来,数字经济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全新课题,需要每一位新时代的“职教人”上下求索。

记者团走进通信工程学院
学校老师正在详细介绍科研成果

在通信工程学院,“数字化”“ICT”“需求”是参观的高频词汇。据陶亚雄介绍,早在2012年,学院就启动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是全国首批与华为开展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捐建重电-华为智慧创新中心,主要着力于与学校在智慧技术领域的创新合作。

记者团感受大数据可视化的魅力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记者团感受着大数据可视化的魅力。中国青年网记者王龙龙震撼不已,他表示,“将数据转变成具体的图表和符号,展现在大屏幕上,供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决策和使用,这样的场景不仅仅出现在科幻电影中,它也正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上演’。”

记者团参观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工程中心是学校“双高”建设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群重点实训基地。该中心依托沈昌祥院士工作站,由沈昌祥院士团队指导建立,包括15个协同创新中心。

“重电中开司法鉴定所是经司法部批准成立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建的新型产教融合体。”“智能网联交通安全创新平台研究中心,采用了无人驾驶技术,采用机器视觉实现路径规划,摆脱了传统的巡线技术。”“世界技能大赛网络安全赛项中国集训基地以提升网络安全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宗旨,聚焦产教深度合作,突出赛教资源融合,注重真实项目实践,倡导资源开放共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发展创新中心,记者团再次感慨“西部职教‘排头兵’果然名不虚传”!

记者团与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李小松合影

在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记者团了解到,基地培养的学生李小松荣获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光电技术项目金牌,是我国在该赛项上的第一块金牌,是重电自建校以来的首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值得一提是,该赛项还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世界技能大赛新赛项。它的申报成功,也让中国技术技能标准走向世界。

记者实地了解学生项目

办学实力“超级霸道”!

国家“双高”院校,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主动把握数智时代的变革机遇,以数智技术赋能人才培养与治理改革,在办学探索中不断凝聚“数智重电”特色,助力区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座谈会交流环节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小勇致辞
华龙网集团教育频道主编、重庆教育舆情研究院院长王大伦介绍活动背景

在与全国主流媒体记者的座谈交流会上,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小勇在致辞中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央及省级重点新闻门户网站的知名教育主编、编辑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学校办学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

龚小勇表示,学校建于1965年,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是一所“电子信息”办学特色凸显、为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3738人,教职工1526人,其中,博士(含在读)247人、正高级职称133人。引进院士等国家高端领军人才4人,自主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杰出人才100余人。先后获“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交流环节,来自荆楚网的记者何鹏,将关注点聚焦在人才培养上,他很好奇,重电涌现了以“世赛冠军”李小松为代表的优秀学子,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哪些独树一帜的“教育秘笈”?

记者提问

“众所周知,高水平专业群是‘双高’建设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了解到,重电作为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实力雄厚。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学校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情况?”来自红网的记者曾拥璇,关注的焦点放在双高专业群建设层面。

在媒体记者互动提问环节中,光明网、央广网、中国网、大众网、云南网、西部网、南海网等记者朋友们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双高”专业群建设、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思政等方面进行了提问,学校相关负责人就提问进行详细解答。

“学校现有两个国家级‘双高’专业群: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群;两个省级‘双高’专业群: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群、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群……”“学校构建了通专融合的‘2平台+3 模块’的随产业发展而动态调整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并在2019级开始在各专业群推广实施……”

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记者团一行对重电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的做法赞不绝口,纷纷表示“被重电的独特魅力深深折服”“超级霸道”“大饱眼福”“不虚此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