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川剧《巴蔓子将军》将投排 专家把脉促创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徐云卿)5月24日上午,川剧《巴蔓子将军》剧本专家研讨会在重庆川剧艺术中心举行,十余名戏曲专家、青年编剧以及《巴蔓子将军》主创人员汇聚一堂,围绕剧本中的问题和亮点进行了探讨。

川剧是我国西南部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据史料记载,巴蔓子为古巴国忠州(今重庆市忠县)人,是东周末期(约战国中期)的巴国将军,他以头留城、忠信两全的故事在巴渝大地广为传颂。
由重庆市川剧院打造的川剧《巴蔓子将军》,是一部重要的历史题材剧目,将以川剧这一传统戏曲的形式演绎重庆本土历史人物巴蔓子的传奇故事。该剧即将启动排练,为保证剧组前期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举行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市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专家黄波对《巴蔓子将军》剧本给予了积极评价:“多年来,《巴蔓子将军》编剧曾祥明老师对这个剧本进行了反复的打磨,现在这个本子结构完整,鲜明地体现出了川剧艺术的特点以及风格。”同时,他表示剧目情节可以更加丰富,特别是在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上;并且,在梳理剧目价值观时,要找到与当代人共情的相通之处。“应将巴蔓子从巴国文化的象征、历史人物等较为符号化的形象中解脱出来,让他成为一个‘人’,这样更能让当代人共情。”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硕导,市艺术创作专家委员会专家丁松在主题和题材的确定上给出了建议。在他看来,对历史题材的认知一定要和当代价值观相结合,剧目通过千年前巴蔓子的所作所为要向世人、向观众表达什么样的观念,十分重要。
“主线要清晰,主题要明确。”上海戏剧学院原副院长、国家一级导演郭宇也有相似的看法,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要注意个性的表达,例如突出地域元素,展现重庆山水之城的特点和川剧的独特性。
除此之外,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魏锦、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二级编剧刘阳和、青年编剧钟树葳、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袁锐等专家学者也先后进行了发言,围绕主题确立、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了交流、探讨,大家纷纷表示《巴蔓子将军》剧本底子扎实,为大家提供了思考的基础。
“《巴蔓子将军》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与当今时代对应,讲好故事,写好人物的思想情感。”国家一级导演、《巴蔓子将军》导演欧阳明指出,“还要充分运用川剧的特色,为观众展现正宗的巴渝味道。”
在研讨会最后,市文联主席、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进行了总结。她表示,举行此次研讨会,是为了听取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观点,这将对《巴蔓子将军》的创作产生积极影响。“今天的会议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各位专家的意见认真总结、认真吸收,进一步修改完善剧本,紧密推进《巴蔓子将军》的创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