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由心生!这场心理健康节破解“乐在江北”的“心密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冯一鸣 实习生 邓昔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才能落到实处,真正为个体的生命成长与发展赋能,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每一个人都幸福的目标?
5月24日,“你笑起来真好看”江北区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节在重庆市女子职业中学举行。江北区相关领导、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围绕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展示交流,化解学生成长烦恼。
与“心”相约!
用心播种“心能量”,“画”解成长焦虑与烦恼
当沙盘游戏遇上心理剧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当天,由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带来的沙盘心理剧《心墙》,学生们把在生活、学习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编成“小剧本”,把“大道理”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表演。通过在剧中体验心理过程的细微变化,在舞台上发现自己、接纳自己,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学校和社会。

以手带动心灵,焕发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将“曼陀罗绘画”融入“纸树童心”“掐丝珐琅”,“沙盘游戏”融入“面塑”,“树木画、自由情景画”融入“岩彩画”的心理健康教育会带来怎样的体验?
一笔一画皆是内心的独白,一颜一色描绘着多彩的情绪世界。现场,女职中学子们在艺术中勇敢的表达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安静地寻觅潜意识中的色彩,调动心灵深处的力量,让图案在纸上和心上肆意流淌,绘出当下的自己。

“笑”由“心”生!
破解健康“心密码,共寻“乐在江北”良策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父母、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守护孩子的笑脸?
活动现场,玉带山小学、新村实验小学、华渝实验学校、八中宏帆初级中学等七所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情景剧等方式,展示出江北教育积极探索、加强改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法路径。标志着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逐步从问题化走向育人化,从片面化走向课程化,从知识化走向素养化,从孤立化走向区域化。

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龚国桥以《心理健康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了学校关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他表示,女职中坚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开展的“三全育人”理念,通过理念、管理、队伍、课程、辅导等途径与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课程立体化、师资专业化、辅导规范化、协同常态化的育人新格局,有效促进了学校育人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健心操是一种通过肢体抒发内心情感、舒缓压力、代谢情绪,激发正能量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扭扭脖子,扭扭腰,伸伸胳膊腿,疲劳紧张的情绪就能有效缓解。这是巴蜀中学"学生青春期情绪管理研究"课题组根据心理学放松训练的原理创编的"健心操"。
当天,巴蜀学子们用这种艺术化的心理教育活动方式,带动在场师生一起舒缓情绪,促进身、心和谐统一,陶冶美好情操,增强幸福体验。

让学生于缕缕柔和的春风里,在悠悠花草的香气中、淡淡斜阳的暖意中蓄能远航。
活动现场,重庆十八中学生处副主任刘兴全以《守护成长,从“心”开始,做让生命自然成长的教育》为题,从课程理念、课程建设、课程师资、课程实施四个方面分享汇报。一直以来,重庆十八中坚持以自然教育为特色,打造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绿色生态环境中,体验和感悟春风化雨式的心理教育。

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健康教研员陈卓表示,江北区区域工作正在从孤立化向区域化转变,尤其是在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的带动下,各校不再是孤立的发展,而是区域的整体性发展。近年来,江北教育在实践探索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全区心理工作实效也有大幅提升。


如何加强和改进江北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
江北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李四川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发挥好学校的的教育整体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二是要确保心理健康课程全覆盖,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专阶级教师、班主任定期做法,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三是要全面建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监测,用好监测结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分类管理,确保监测数据安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