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

来源:第1眼-重庆广电2023-05-26

重庆的这个五月,“第十届重庆十佳科普使者”出炉,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重庆赛区)比赛落幕,2023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启动,再加上精彩纷呈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科普氛围非常浓。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它和科技创新一起,被视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被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要有效,首先需要优质的科普资源。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1

今年3月对外开放的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位于照母山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总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中心展厅、地质演化展厅、生命演化展厅和自然资源展厅,通过马门溪龙、普安云阳龙、巴氏大熊猫以及袖珍边城鱼等珍稀藏品,以图文、实物标本、互动体验装置等形式,引导公众探索重庆8亿年地质与生命演化之旅。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2

截至目前,重庆市科普基地已有324家,其中有35家单位,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类别丰富、各具特色,广泛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主题公园、重点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依托科技成果和自然人文等资源,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和活动。以今年的科技活动周为例,为期12天,全市推出了600余项“科普大餐”,邀请市民共享。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3

航天科技成果,是今年活动周主场展览活动的一大亮点。多家市级科普基地带来航天“黑科技”,让青少年“变身”小小航天员、太空建造师和宇宙小卫士,在现场体验中国航天的魅力。

活动周期间,130多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普基地将对外开放,博物馆、科技馆也将开启夜晚沉浸式科普之旅。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已连续举办22年,累计开展各类特色科普活动超过1.3万项,参与人数超7000万人次。成为重庆公众参与度最高、范围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品牌科普活动。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4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5

除了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品牌科普活动深受欢迎。以重庆市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为例,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深入30多个区县的500余所大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670多场次,受益师生超60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与此同时,“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科普活动,也有声有色。重庆的科普“菜单”越来越丰富,提供的“口味”越来越多元。相关数据显示,重庆全市每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万余场次,受众数量超2000万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6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50多名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模拟操作,进行科普讲解员专业培训。这样的培训已连续举办多年,为科普事业培育了不少后备人才。截至目前,我市科普场馆建设已超过80万平米,每万人拥有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超过20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7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8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宣传和活动,提升的是“硬件”基础;推进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运用新兴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科普作品形态,强化的是“软件”支撑。“软硬兼施”,带来的是重庆科普事业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十三五”时期,重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4.74%提高到10.20%,增幅升位居全国前茅。长足进步的另一面,是真实存在的差距。重庆公民科学素质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次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出台的新方案,在《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目标,明确了路径。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9

《实施方案》共5个部分24条,提出从推动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加快实施科普能力提升计划、积极营造科普工作良好氛围、健全完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4个方面开展科普行动,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全面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到2025年,重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形成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服务能力和科学传播体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迈入全国前列,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10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还明确了,从强化科普经费投入、科普奖励激励和科普监督评估三个方面,来健全完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多元化科普投入格局,进一步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看来,重庆出台的这个实施方案,正当其时。应该以此为契机,将重庆建设成为全域数字科普示范区、西部地区科普集散地、国家科普服务体系的重要支点,示范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11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普不是“可选项”,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必答题”。 如今的巴渝大地,科技创新风正劲,我们期待着,科普之花也能迎来更绚烂的绽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

2023-05-26 10:13:34 来源:

重庆的这个五月,“第十届重庆十佳科普使者”出炉,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重庆赛区)比赛落幕,2023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启动,再加上精彩纷呈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科普氛围非常浓。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它和科技创新一起,被视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被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要有效,首先需要优质的科普资源。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1

今年3月对外开放的重庆自然资源科普馆,位于照母山科技创新城核心区,总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中心展厅、地质演化展厅、生命演化展厅和自然资源展厅,通过马门溪龙、普安云阳龙、巴氏大熊猫以及袖珍边城鱼等珍稀藏品,以图文、实物标本、互动体验装置等形式,引导公众探索重庆8亿年地质与生命演化之旅。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2

截至目前,重庆市科普基地已有324家,其中有35家单位,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这些基地类别丰富、各具特色,广泛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主题公园、重点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依托科技成果和自然人文等资源,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和活动。以今年的科技活动周为例,为期12天,全市推出了600余项“科普大餐”,邀请市民共享。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3

航天科技成果,是今年活动周主场展览活动的一大亮点。多家市级科普基地带来航天“黑科技”,让青少年“变身”小小航天员、太空建造师和宇宙小卫士,在现场体验中国航天的魅力。

活动周期间,130多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普基地将对外开放,博物馆、科技馆也将开启夜晚沉浸式科普之旅。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已连续举办22年,累计开展各类特色科普活动超过1.3万项,参与人数超7000万人次。成为重庆公众参与度最高、范围覆盖面最广、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品牌科普活动。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4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5

除了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品牌科普活动深受欢迎。以重庆市院士专家科普校园行为例,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深入30多个区县的500余所大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670多场次,受益师生超60万人次,受到广泛好评。与此同时,“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科普活动,也有声有色。重庆的科普“菜单”越来越丰富,提供的“口味”越来越多元。相关数据显示,重庆全市每年开展各类科普活动3万余场次,受众数量超2000万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推进。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6

在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师范大学50多名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地模拟操作,进行科普讲解员专业培训。这样的培训已连续举办多年,为科普事业培育了不少后备人才。截至目前,我市科普场馆建设已超过80万平米,每万人拥有科普专兼职人员数量超过20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7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8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宣传和活动,提升的是“硬件”基础;推进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运用新兴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科普作品形态,强化的是“软件”支撑。“软硬兼施”,带来的是重庆科普事业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十三五”时期,重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4.74%提高到10.20%,增幅升位居全国前茅。长足进步的另一面,是真实存在的差距。重庆公民科学素质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次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出台的新方案,在《重庆市科普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目标,明确了路径。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9

《实施方案》共5个部分24条,提出从推动构建大科普工作格局、加快实施科普能力提升计划、积极营造科普工作良好氛围、健全完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4个方面开展科普行动,打造西部科普中心,全面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到2025年,重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形成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服务能力和科学传播体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到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迈入全国前列,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能效显著,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10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方案》还明确了,从强化科普经费投入、科普奖励激励和科普监督评估三个方面,来健全完善科普工作保障体系,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多元化科普投入格局,进一步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改草案)》,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杨新民看来,重庆出台的这个实施方案,正当其时。应该以此为契机,将重庆建设成为全域数字科普示范区、西部地区科普集散地、国家科普服务体系的重要支点,示范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重庆第1眼 | “软硬兼施” 打造科普新高地11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普不是“可选项”,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必答题”。 如今的巴渝大地,科技创新风正劲,我们期待着,科普之花也能迎来更绚烂的绽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