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品牌加持 让更多的“土特产”升值
玉米、白菜、萝卜、红薯……这些平时常见的乡村“土特产”,如今在沙坪坝区中梁镇有了另外一个名字——“中梁·诗意田园·好物”。

沙坪坝:品牌加持 让更多的“土特产”升值

来源:沙坪坝报2023-05-27

玉米、白菜、萝卜、红薯……这些平时常见的乡村“土特产”,如今在沙坪坝区中梁镇有了另外一个名字——“中梁·诗意田园·好物”。

2021年,中梁镇为了进一步挖掘乡村产业价值,在绘就“诗意田园”的基础上,聚焦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综合当地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打造了“中梁·诗意田园·好物”这一特色品牌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曾经平平无奇的乡村“土特产”在品牌的加持下提升了更多附加值,帮助当地一些种植散户拓宽了销售渠道、享受到了集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红岩志愿和村民一起采摘蓝莓。
红岩志愿和村民一起采摘蓝莓。

从一种产品到一类产品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在中梁镇新发村的“蓝莓谷”,村里的红岩志愿者们正在帮助农场业主江世成采摘、统一包装。“现在有了‘中梁·诗意田园·好物’这个平台,销售渠道拓宽了,有时候还真的有点忙不过来,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找来志愿者帮忙。”江世成告诉记者。

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中梁·诗意田园·好物”主打的是蓝莓这个品种。通过精细化的选果、装盒、贴标,蓝莓便以“中梁·诗意田园·好物”流入市场。有了统一的渠道和包装,蓝莓的价格也有了提升。“过去自己卖,销量很不稳定;现在我只管产出,不愁销路。”江世成说。

以前,江世成只把心思放在销售上,只要果子成熟,有人来园子里付费采摘,他都欢喜得很。而现在,除了继续搞采摘,他还多方了解、学习技术、提升蓝莓附加值,做起了蓝莓果汁、蓝莓酒等,甚至在园区大门口,还搞了个蓝莓冰淇淋摊位。

这种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事实上也是“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的一种转变。起初,“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只是针对玉米、白菜等基础农作物开展,后来通过摸索,才逐步拓展到了草莓、蓝莓、葡萄、洞藏酒、羊肚菌等其他产品。

要走好品牌化道路,除了增加产品的种类,还要严把质量关。为此,中梁镇坚持“要精品不要次品”的理念,在“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打造之初就率先与当地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开心农场”是一个集智慧化、绿色生态、产学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该园区负责人魏来告诉记者,园区主打绿色生态,通过智慧赋能,让看似不起眼的农产品提升了价值,同时还实现了一“码”查询,打通产品从播种、生长到销售的全链路关键节点,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有了绿色生态和科技的加持,‘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各自为营到同心协力

在打造“中梁·诗意田园·好物”之前,很多优质的农副产品多被商家低价收购销往城区,农户收入一直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情况,居住在中梁镇龙泉村的村民张兵感受颇深。

“卖什么价格,我们完全说不上话。”张兵告诉记者,由于当时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主要销售渠道除了挑担上街零卖,更多的还是靠商家收购。特别是对于一些种植散户,只要能卖出去,他们从不讨价还价。“看似把东西卖了,实际上却没有增加多少收入。”

为此,中梁镇在把“中梁·诗意田园·好物”打造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同时,启动实施特色农业品牌增收计划,采用“集体+企业+农户”的新型联营模式,统一收购农产品,利用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平台,统一定价销售,提高农户收益。

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不管农产品好坏,村民都会搬到村委会。“村民认为只要是农产品我们都会收。”龙泉村党委书记曾邦伦告诉记者,“我们做品牌需要严把质量关,刚开始村民还不理解,村委通过发动村民身边人去做解释工作,才逐渐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曾邦伦口中的“身边人”,张兵算一个。张兵性格开朗,说话时总是面带笑容,在村里很受欢迎,于是村里把收购的事情交给他去做。“过去商贩来收购,价格压得低,现在走集体,价格提上去了,要让村民看到一个对比。”张兵说,只要对村民有利,于情于理大家都应该支持。

现在,除了企业带头做精品,家家户户也把农产品做得更用心,共同做靓“中梁·诗意田园·好物”这一品牌。

“通过镇里的改革创新,村里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增收致富。”曾邦伦说,通过一年多来“品牌效应”的带动,村里买上了运输车,村民也分了红,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接下来,我们还将配合做好“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新品开发,齐心协力助力农产品走出去,让老百姓就地、就近实现长远增收,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从盘活资源到增加收入

通过把集体用地变成集体经济,把集体经济变成实体经济,乡村产业有了显著振兴。“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打造一年多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0万元,为供货农户平均增收20%。

为了进一步把“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品牌做得更有“诗意”,中梁镇在保障产品质量关的同时,还打出了一套“文化牌”。在产品介绍上,讲述“中梁故事”;在包装上,注重乡村文艺表达;在销售上,以“提货卡”的形式提前预订一年四季的好物。通过一番“洋气”的文化渲染,让乡村“土特产”彰显出强劲的吸引力。

事实上,通过“中梁·诗意田园·好物”一年多的打造,一方面带动村民一起动手、精挑严选、装箱发货。另一方面把投入品牌打造推广的资金投入转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股金,从而获得与企业合作销售“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收益分配权;在与农户合作时,则直接把品牌打造的增值收益权让渡给农户,从而实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的红利,更好地推动人人参与、互利共享。

不久前,镇里还依托“红岩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一场直播带货。通过互联网助力,打开线上销售平台,对下一步走新媒体发展道路进行了一次尝试。

“持续深化农产品品牌需要做足特色文章,也需要完善运营体系。”中梁镇党委专职副书记陈清亮表示,接下来,将加强农产品品牌的维护,通过全镇6个经济联合社与运营专业合作社合股联营,进一步高效整合乡村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的同时,全面盘活资产,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更多资本,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记者 张浩 文/图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沙坪坝:品牌加持 让更多的“土特产”升值

2023-05-27 06:00:05 来源:

玉米、白菜、萝卜、红薯……这些平时常见的乡村“土特产”,如今在沙坪坝区中梁镇有了另外一个名字——“中梁·诗意田园·好物”。

2021年,中梁镇为了进一步挖掘乡村产业价值,在绘就“诗意田园”的基础上,聚焦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综合当地各式各样的农副产品,打造了“中梁·诗意田园·好物”这一特色品牌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曾经平平无奇的乡村“土特产”在品牌的加持下提升了更多附加值,帮助当地一些种植散户拓宽了销售渠道、享受到了集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红岩志愿和村民一起采摘蓝莓。
红岩志愿和村民一起采摘蓝莓。

从一种产品到一类产品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的季节,在中梁镇新发村的“蓝莓谷”,村里的红岩志愿者们正在帮助农场业主江世成采摘、统一包装。“现在有了‘中梁·诗意田园·好物’这个平台,销售渠道拓宽了,有时候还真的有点忙不过来,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找来志愿者帮忙。”江世成告诉记者。

每年的五月到六月,“中梁·诗意田园·好物”主打的是蓝莓这个品种。通过精细化的选果、装盒、贴标,蓝莓便以“中梁·诗意田园·好物”流入市场。有了统一的渠道和包装,蓝莓的价格也有了提升。“过去自己卖,销量很不稳定;现在我只管产出,不愁销路。”江世成说。

以前,江世成只把心思放在销售上,只要果子成熟,有人来园子里付费采摘,他都欢喜得很。而现在,除了继续搞采摘,他还多方了解、学习技术、提升蓝莓附加值,做起了蓝莓果汁、蓝莓酒等,甚至在园区大门口,还搞了个蓝莓冰淇淋摊位。

这种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事实上也是“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的一种转变。起初,“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只是针对玉米、白菜等基础农作物开展,后来通过摸索,才逐步拓展到了草莓、蓝莓、葡萄、洞藏酒、羊肚菌等其他产品。

要走好品牌化道路,除了增加产品的种类,还要严把质量关。为此,中梁镇坚持“要精品不要次品”的理念,在“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打造之初就率先与当地的龙头企业开展合作。

“开心农场”是一个集智慧化、绿色生态、产学研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该园区负责人魏来告诉记者,园区主打绿色生态,通过智慧赋能,让看似不起眼的农产品提升了价值,同时还实现了一“码”查询,打通产品从播种、生长到销售的全链路关键节点,保障了农产品的品质。“有了绿色生态和科技的加持,‘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各自为营到同心协力

在打造“中梁·诗意田园·好物”之前,很多优质的农副产品多被商家低价收购销往城区,农户收入一直没有得到提高。这样的情况,居住在中梁镇龙泉村的村民张兵感受颇深。

“卖什么价格,我们完全说不上话。”张兵告诉记者,由于当时农户种植的农产品主要销售渠道除了挑担上街零卖,更多的还是靠商家收购。特别是对于一些种植散户,只要能卖出去,他们从不讨价还价。“看似把东西卖了,实际上却没有增加多少收入。”

为此,中梁镇在把“中梁·诗意田园·好物”打造为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的同时,启动实施特色农业品牌增收计划,采用“集体+企业+农户”的新型联营模式,统一收购农产品,利用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平台,统一定价销售,提高农户收益。

这又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不管农产品好坏,村民都会搬到村委会。“村民认为只要是农产品我们都会收。”龙泉村党委书记曾邦伦告诉记者,“我们做品牌需要严把质量关,刚开始村民还不理解,村委通过发动村民身边人去做解释工作,才逐渐获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曾邦伦口中的“身边人”,张兵算一个。张兵性格开朗,说话时总是面带笑容,在村里很受欢迎,于是村里把收购的事情交给他去做。“过去商贩来收购,价格压得低,现在走集体,价格提上去了,要让村民看到一个对比。”张兵说,只要对村民有利,于情于理大家都应该支持。

现在,除了企业带头做精品,家家户户也把农产品做得更用心,共同做靓“中梁·诗意田园·好物”这一品牌。

“通过镇里的改革创新,村里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增收致富。”曾邦伦说,通过一年多来“品牌效应”的带动,村里买上了运输车,村民也分了红,日子是过得越来越好。接下来,我们还将配合做好“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新品开发,齐心协力助力农产品走出去,让老百姓就地、就近实现长远增收,不断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从盘活资源到增加收入

通过把集体用地变成集体经济,把集体经济变成实体经济,乡村产业有了显著振兴。“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打造一年多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约80万元,为供货农户平均增收20%。

为了进一步把“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品牌做得更有“诗意”,中梁镇在保障产品质量关的同时,还打出了一套“文化牌”。在产品介绍上,讲述“中梁故事”;在包装上,注重乡村文艺表达;在销售上,以“提货卡”的形式提前预订一年四季的好物。通过一番“洋气”的文化渲染,让乡村“土特产”彰显出强劲的吸引力。

事实上,通过“中梁·诗意田园·好物”一年多的打造,一方面带动村民一起动手、精挑严选、装箱发货。另一方面把投入品牌打造推广的资金投入转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股金,从而获得与企业合作销售“中梁·诗意田园·好物”的收益分配权;在与农户合作时,则直接把品牌打造的增值收益权让渡给农户,从而实现村企共建,互利共赢,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的红利,更好地推动人人参与、互利共享。

不久前,镇里还依托“红岩志愿者”队伍,开展了一场直播带货。通过互联网助力,打开线上销售平台,对下一步走新媒体发展道路进行了一次尝试。

“持续深化农产品品牌需要做足特色文章,也需要完善运营体系。”中梁镇党委专职副书记陈清亮表示,接下来,将加强农产品品牌的维护,通过全镇6个经济联合社与运营专业合作社合股联营,进一步高效整合乡村资源,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打造现代都市农业的同时,全面盘活资产,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更多资本,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

记者 张浩 文/图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