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阳德鸿:峡口寻鲜记
行走半生,从三峡、金刀峡、铜锣峡,都曾领受了造物的神通,地处南岸长江边的峡口,依稀听说,却无缘得见。

巴渝文苑 | 阳德鸿:峡口寻鲜记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5-26

行走半生,从三峡、金刀峡、铜锣峡,都曾领受了造物的神通,地处南岸长江边的峡口,依稀听说,却无缘得见。

此番前往,全然受到枇杷的诱惑。不知何时起,春来赏花,初夏采果,成了我们几家人的“约定俗成”。近年来,峡口枇杷声名鹊起,路边摊的枇杷已然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尝鲜需求,轻车快马、直入园中,便成为一致的目标。矫情一点说,就是想围坐树下,让枇杷掉下来惊醒儿时的梦。

从家出发,还来不及打盹,车就摇摆着进入了满眼绿意中。这绿,是有层次的,也有些起伏。就像王希孟笔下那种青绿,让人遥想起千里江山。只是,山隐到了背后,让我有一种浮游绿海清波的恍惚。举目望去,起伏的山峦像是经丹青妙手,刚刚绘上去的。

朋友说,这就是大石村,位于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与南山山麓之间,只有2700多亩。别看面积不大,放房地产火热那些年,也就一两个千亩大盘的样子。但这里却应接着全国,联系着世界。村里广植腊梅,有千亩之多,占到了南岸腊梅总产量的70%。每到冬季,馥郁的芳香就漫山遍野,撩拨一片江山。这里的高端“素心腊梅”,更是通过电商,远销外地甚至欧美。

我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却依稀嗅到果香。对呀,此行是冲着枇杷来的。我是个假兮兮的书画爱好者,看过历代大师笔下的枇杷,无不强调其厚实、饱满、多肉,橙黄透亮的椭圆体,像极了一个个缩微的灯笼。枇杷入画,极易天真,不像葡萄、牡丹,才情不逮,一画就俗,大抵因为枇杷的枝叶和果实,都憨实质朴,无一点夸饰和轻佻。而枇杷入药的妙处,又让它多了一份金贵。

我这才知道,枇杷有小五星和大五星之分,最直接的区别在于块头大小,还有口感。小五星形小,肉质细嫩、多汁,可以甜得伤人;大五星形大肉实,甜有不及,酸度略高。大石村枇杷,全是小五星。前段时间,村里小视频上线,游客蜂拥而来。据说农户家家丰收,有个大户销量上千斤。这里的枇杷,不但口感好,还绿色健康,全用有机肥,绝不打农药,难怪枇杷一黄,回头客就心急火燎地来了。

我们刻意来得晚些,一为了躲过高峰,二为了吃上晚熟品种,让喜悦来得从容一些。一路爬坡上坎,走过一片片松林、果园,才发觉要恰巧赶上最后的盛宴,还真不那么容易。绕过几里山路,惊起几番犬吠,才看见几排高高密密的枇杷树,低调地站在斜坡上,繁星般缀满果然。那么整齐地矜持着,应该是晚熟的品种,不是被主人遗弃的极少数。一行人都惊叫起来。我跳了跳,还是摘不着,也不好意思像小时候,爬上同伴的肩头,只好去农家找来竹竿。伸臂一敲,枇杷便索性坠了一地。捡起一颗,剥去皮,一送口里,果然酸甜鲜美。

大啖之后,乘兴前往。我拾阶而上,登上了一处观景台。如黛山峦,从左至右,形成一条绵长又起伏的天际线,由近至远,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足有六七层之多。星星点点的米黄屋舍,点缀在葱茏林海中。我不相信,南山脚下,竟然还有如此辽阔的森林,像是从江边铺向山峦的绿毯。与南山不同的是,这里植被层次分明,高大乔木、低矮灌木、成片果林清晰可辨。

我忍不住登上瞭望桥,拍下全景,发往朋友圈。我想告诉别人,这就是峡口镇,比邻著名的铜锣峡,门前是广阳岛,对面是郭家沱,长江流经这里,向东直奔夔门、瞿塘峡、巫峡。峡口,就是三峡遥远的呼应,像双手捧起绿浪,又似两片肺叶重构了心形。

说笑着,走进了一片小小的街区。两边新屋,别墅的模样,结实而高挑,外墙米黄,大开窗、大阳台、坡屋顶,中间的静音车道尺度宜人。还有一个小广场,不大不小的黄桷树,为健身器材耐烦地遮着荫。哦,这就是农民新村了。

“看,那些石榴树还开着花!”我循声望去,果然,绯红的花儿,在树梢上低头含笑着。几年前,曾在洱海边的石榴树下,吃过一餐石榴炒肉,味道鲜美非常。其实大石村民宿,也不妨推出这一美味。同伴说,如果这样,一定呼朋引伴赶来品尝,当然,最好能再有点枇杷膏。

果然,说什么就有什么。步入西流村,我才发现,这里完全是枇杷的世界。朋友熟门熟路,很快了解到,这里2700多亩地,光枇杷就有15000株。与大石村不同的是,这里以“大五星”为主,果形肥硕,肉多汁满,甜度适中,大有嚼头。

因为名声在外,村里便成立合作社,趁势推出了精品枇杷园、李子园,在一凹槽处,还悄悄种植了20亩的白肉枇杷——此前重庆仅有一处,这算是“唯二”了。

其实,西流村还盛产盆景、枇杷膏、豆腐乳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枇杷膏了。日头升起来时,我们已到得一家高台之上的民宿。三楼一院,大落地玻窗,远山近水尽入室来。几张桌子上,早堆起了呆萌可爱的枇杷。而桌上的冷饮,竟然就是传说中的枇杷膏。黑黑绵绵的,轻轻一咂,满口果香。只是甜得有些过头,大概是主人心一诚,冰糖就放得多了一小点。

看得出来,这里已是峡口镇重要的接待点。一边对着满桌的枇杷生吞活剥,一边与邻座的客人攀谈起来。据说,峡口镇六村一社区的格局,很快就会打破了。除了大石村和西流村,是永久保留村之外,其他四个村,房屋都已拆迁殆尽。看来,自弹子石绵延而来的开发浪潮,已然扑将过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开发和保留,是时代给出的辩证法,无非是顺应而已。不过是,越往前发展,越会觉得这两个村的可贵。而今它们相互依偎,5000多亩村落,是留给未来都市的珍稀绿岛。绿岛上,有松林、果园、村史馆、合作社,四时花色、野鸟啾鸣、往来游客,还有百岁老人悠长的回忆。

据说峡口镇,在清朝末年还叫乌羊镇,因为这一带曾有野黑山羊出入,故而得名。而西流村早年的名字,竟然是犀牛村,因为境内的兰草溪旁有山丘,状如犀牛。至于为何从“犀牛村”,又演变为“西流村”,已不可考。有种说法是,兰草溪水从西往东流入长江,那一定是,先往西流了很长一段,让人觉得“一江春水向西流”成为奇观,才取名记之。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西流”沿自“溪流”。一条溪水,百转千回,流过千门万户,来到自家院前,本身就是一种福报。这福报,而今演变为犹抱“枇杷”半这面。峡口镇为这座城市,生长了永恒的肺叶,又用自己的风物滋润着。

其实,每片土地上都会有传说。我只想知道,曾经以动物得名的村镇,现在却以枇杷腊梅为胜,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圆满?

采摘季后,一拨人还念念不忘地寻鲜而来,这足可以成为美谈。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和声中,从峡口奔涌而出的,除了绿意、山花、枇杷和腊梅香,想必还会有更多更美的传说。

(作者:阳德鸿,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协理事。)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巴渝文苑 | 阳德鸿:峡口寻鲜记

2023-05-26 11:33:41 来源:

行走半生,从三峡、金刀峡、铜锣峡,都曾领受了造物的神通,地处南岸长江边的峡口,依稀听说,却无缘得见。

此番前往,全然受到枇杷的诱惑。不知何时起,春来赏花,初夏采果,成了我们几家人的“约定俗成”。近年来,峡口枇杷声名鹊起,路边摊的枇杷已然不能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尝鲜需求,轻车快马、直入园中,便成为一致的目标。矫情一点说,就是想围坐树下,让枇杷掉下来惊醒儿时的梦。

从家出发,还来不及打盹,车就摇摆着进入了满眼绿意中。这绿,是有层次的,也有些起伏。就像王希孟笔下那种青绿,让人遥想起千里江山。只是,山隐到了背后,让我有一种浮游绿海清波的恍惚。举目望去,起伏的山峦像是经丹青妙手,刚刚绘上去的。

朋友说,这就是大石村,位于广阳湾智创生态城与南山山麓之间,只有2700多亩。别看面积不大,放房地产火热那些年,也就一两个千亩大盘的样子。但这里却应接着全国,联系着世界。村里广植腊梅,有千亩之多,占到了南岸腊梅总产量的70%。每到冬季,馥郁的芳香就漫山遍野,撩拨一片江山。这里的高端“素心腊梅”,更是通过电商,远销外地甚至欧美。

我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却依稀嗅到果香。对呀,此行是冲着枇杷来的。我是个假兮兮的书画爱好者,看过历代大师笔下的枇杷,无不强调其厚实、饱满、多肉,橙黄透亮的椭圆体,像极了一个个缩微的灯笼。枇杷入画,极易天真,不像葡萄、牡丹,才情不逮,一画就俗,大抵因为枇杷的枝叶和果实,都憨实质朴,无一点夸饰和轻佻。而枇杷入药的妙处,又让它多了一份金贵。

我这才知道,枇杷有小五星和大五星之分,最直接的区别在于块头大小,还有口感。小五星形小,肉质细嫩、多汁,可以甜得伤人;大五星形大肉实,甜有不及,酸度略高。大石村枇杷,全是小五星。前段时间,村里小视频上线,游客蜂拥而来。据说农户家家丰收,有个大户销量上千斤。这里的枇杷,不但口感好,还绿色健康,全用有机肥,绝不打农药,难怪枇杷一黄,回头客就心急火燎地来了。

我们刻意来得晚些,一为了躲过高峰,二为了吃上晚熟品种,让喜悦来得从容一些。一路爬坡上坎,走过一片片松林、果园,才发觉要恰巧赶上最后的盛宴,还真不那么容易。绕过几里山路,惊起几番犬吠,才看见几排高高密密的枇杷树,低调地站在斜坡上,繁星般缀满果然。那么整齐地矜持着,应该是晚熟的品种,不是被主人遗弃的极少数。一行人都惊叫起来。我跳了跳,还是摘不着,也不好意思像小时候,爬上同伴的肩头,只好去农家找来竹竿。伸臂一敲,枇杷便索性坠了一地。捡起一颗,剥去皮,一送口里,果然酸甜鲜美。

大啖之后,乘兴前往。我拾阶而上,登上了一处观景台。如黛山峦,从左至右,形成一条绵长又起伏的天际线,由近至远,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足有六七层之多。星星点点的米黄屋舍,点缀在葱茏林海中。我不相信,南山脚下,竟然还有如此辽阔的森林,像是从江边铺向山峦的绿毯。与南山不同的是,这里植被层次分明,高大乔木、低矮灌木、成片果林清晰可辨。

我忍不住登上瞭望桥,拍下全景,发往朋友圈。我想告诉别人,这就是峡口镇,比邻著名的铜锣峡,门前是广阳岛,对面是郭家沱,长江流经这里,向东直奔夔门、瞿塘峡、巫峡。峡口,就是三峡遥远的呼应,像双手捧起绿浪,又似两片肺叶重构了心形。

说笑着,走进了一片小小的街区。两边新屋,别墅的模样,结实而高挑,外墙米黄,大开窗、大阳台、坡屋顶,中间的静音车道尺度宜人。还有一个小广场,不大不小的黄桷树,为健身器材耐烦地遮着荫。哦,这就是农民新村了。

“看,那些石榴树还开着花!”我循声望去,果然,绯红的花儿,在树梢上低头含笑着。几年前,曾在洱海边的石榴树下,吃过一餐石榴炒肉,味道鲜美非常。其实大石村民宿,也不妨推出这一美味。同伴说,如果这样,一定呼朋引伴赶来品尝,当然,最好能再有点枇杷膏。

果然,说什么就有什么。步入西流村,我才发现,这里完全是枇杷的世界。朋友熟门熟路,很快了解到,这里2700多亩地,光枇杷就有15000株。与大石村不同的是,这里以“大五星”为主,果形肥硕,肉多汁满,甜度适中,大有嚼头。

因为名声在外,村里便成立合作社,趁势推出了精品枇杷园、李子园,在一凹槽处,还悄悄种植了20亩的白肉枇杷——此前重庆仅有一处,这算是“唯二”了。

其实,西流村还盛产盆景、枇杷膏、豆腐乳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枇杷膏了。日头升起来时,我们已到得一家高台之上的民宿。三楼一院,大落地玻窗,远山近水尽入室来。几张桌子上,早堆起了呆萌可爱的枇杷。而桌上的冷饮,竟然就是传说中的枇杷膏。黑黑绵绵的,轻轻一咂,满口果香。只是甜得有些过头,大概是主人心一诚,冰糖就放得多了一小点。

看得出来,这里已是峡口镇重要的接待点。一边对着满桌的枇杷生吞活剥,一边与邻座的客人攀谈起来。据说,峡口镇六村一社区的格局,很快就会打破了。除了大石村和西流村,是永久保留村之外,其他四个村,房屋都已拆迁殆尽。看来,自弹子石绵延而来的开发浪潮,已然扑将过来。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开发和保留,是时代给出的辩证法,无非是顺应而已。不过是,越往前发展,越会觉得这两个村的可贵。而今它们相互依偎,5000多亩村落,是留给未来都市的珍稀绿岛。绿岛上,有松林、果园、村史馆、合作社,四时花色、野鸟啾鸣、往来游客,还有百岁老人悠长的回忆。

据说峡口镇,在清朝末年还叫乌羊镇,因为这一带曾有野黑山羊出入,故而得名。而西流村早年的名字,竟然是犀牛村,因为境内的兰草溪旁有山丘,状如犀牛。至于为何从“犀牛村”,又演变为“西流村”,已不可考。有种说法是,兰草溪水从西往东流入长江,那一定是,先往西流了很长一段,让人觉得“一江春水向西流”成为奇观,才取名记之。其实,我更愿意相信,“西流”沿自“溪流”。一条溪水,百转千回,流过千门万户,来到自家院前,本身就是一种福报。这福报,而今演变为犹抱“枇杷”半这面。峡口镇为这座城市,生长了永恒的肺叶,又用自己的风物滋润着。

其实,每片土地上都会有传说。我只想知道,曾经以动物得名的村镇,现在却以枇杷腊梅为胜,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圆满?

采摘季后,一拨人还念念不忘地寻鲜而来,这足可以成为美谈。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和声中,从峡口奔涌而出的,除了绿意、山花、枇杷和腊梅香,想必还会有更多更美的传说。

(作者:阳德鸿,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南岸区作协理事。)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发源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