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畜牧智能生态养殖产业升级建设项目
大正畜牧智能生态养殖产业升级建设项目占地约140亩,设计规模约3000头种猪,年出栏仔猪6-7万头。生产区建筑面积 20453.39 m2,包括种养殖大楼(19606.55 m2),隔离舍(485.08 m2),待售舍(361.76 m2)等。购置环境控制系统、自动喂养系统、刮粪清粪设备系统、粪污处理系统、物联网系统5套智能化系统。
项目总投资12855.21万元,对标国内一流种猪场建设标准和工艺流程,其先进性达到国内一流的标准。主要体现在:
1、理念上:让猪生活在最舒适环境中,实现健康养殖。采用最先进的环控系统,实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猪舍温度最适宜,冬季控制在15-20摄氏度,夏季控制在23-28摄氏度。二是确保妊娠圈舍内空气质量良好,内外空气交换风速0.9米/秒,一分半钟实现圈舍空气更新一次。
2、方式方法上:一是同步发情,批次化生产,全进全出,生产效率达到国内一流;二是自建核心群,二元种猪封闭式培育,自繁自养,生物安全等级更高;三是背膘测定,精准饲喂。
3、集约化上:一是省土地,主猪舍大楼占地仅5.8亩,集约化程度达到国内一流;二是省能源,采用余氏猪场热交换系统,能源节省30%,国内仅有;三是省人工,种猪饲养250头/人,达到国内一流。
4、布局上:一是分区方面,分为外勤、内勤、隔离、生产、环保五个区域,布局达到国内一流;二是分流方面,人、车、物、猪、污物通道全部分开。
5、生物安全防疫上:防疫措施达到国内一流。一是人员梯次化增加生物安全防护,管理人员进入外勤办公区经过两次消毒;外内勤人员(厨房人员、环保工人等)进入进入非核心生产区(猪舍大楼)必须经过一次隔离,三次消毒,一次非洲猪瘟病毒检测;进入核心生产区(猪舍大楼)的人员经过两次隔离,五次消毒,两次非洲猪瘟病毒检测。二是所有饲料车、运猪车全部不进入生产区。三是物资进入生产区,经过两次熏蒸消毒,一次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四是病死猪通道、赶猪通道相互隔离。五是五个限位栏一组,独立管控,分区分栏。
6、四周节律批次化管理
利用现有生物技术,使母猪群实现同批次发情、同批次排卵、同批次配种和同批次分娩。能够大幅提升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生物安全;提升产床等设备的利用率和猪只的整齐度。
7、物联网管控
项目引进国内专业打造智慧养殖的精讯畅通公司设备和技术,建设国内一流的智慧生猪养殖物联网系统,将智慧化生产管理系统、智能自动饲喂系统、智慧环控系统、预留智慧生物识别管理系统等集成为互联互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生产数据录入,数据共享,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指导日常生产管理。
8、全程高效化减排
一是猪只饮水:配怀舍饮水采用自动水位限位计,猪只饮水水位终保持在一定高度,产房和保培舍采用饮水碗。水位限位计和饮水碗在确保猪只饮水充情况下,饮水不浪费进入粪水系统,避免传统饲喂用饮水嘴方式饮水大量进入粪水情况。
二是冲洗栏舍节水:设计采用热水高压雾状冲洗系统,保证能洁栏舍的同时比传统高压冲洗节约用水70%以上。
三是设计安装远传水表,实现对用水情况的实时撑握和控制,对各生产过程的中的节点、重点部位及时发现和处理使用过程的异常用水情况并及时控制。楼房养猪是未来猪场建设的大趋势,是国内大型智能养猪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变革生猪单层养殖为多层养殖,节省大量土地资源,使单位土地面积承载生猪养殖量增长,连猪排出的粪尿也通过异位发酵成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节省大量人工,降低用工成本,降低饲料使用量,缩短平均出栏时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智能饲喂、智能环控、养猪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为猪群提供高洁净生长环境,提高猪群健康,实现安全生产。使养猪产业化、系统化和工业化,彻底打破传统的养猪方式,挑战了养殖密度、物流成本、产出效率。
相较于国内传统猪场工艺优势明显:
一、在环境控制上,楼房式设计,全自动化控制,安装有温度、湿度、CO2、NH3等感应探头,实现猪场的最优化控制,同步节约成本,预计可节约能耗成本10%以上。
二、在环保处理上,粪尿水同雨水完全分开,环保处理压力小,能有效撑控污水量,预计可减少法水70%。
三、在栏舍布局上,由于楼房式布局,较小的占地面积可布局更多的猪只,集约程度高,人工成本较低。预计人均饲养可提高50头,人均效率提高25%以上。
四、在猪舍布局上,采用单点式布局,保育转代养,更好的控制疫病。
五、在防疫体系上,人流、猪流、物流完成分开布局设计,生物安全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