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新区:以“五项改革”为牵引 推动区域教育蝶变升级
“教育改革风潮迭起,重庆高新区如何走好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教育改革为区域教育发展起到哪些关键作用?”“依托‘小机构大服务’体制优势,教育改革又有哪些创新之举?”
5月26日,2023 第四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重庆教育行”走进重庆高新区现场,一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教育改革蝶变引发40余家全国主流媒体记者争相提问。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党建引领“铸剑”、发挥优势“砺剑”、激发活力“磨剑”,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变革”五项改革为突破口,先行先试亮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这一利剑,在建设“西部基础教育特区”的道路上加速向前。
党建引领“先铸剑”!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重庆高新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敢于担当,敢于作为。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工作中的把关定向、引航带头作用,重庆高新区成立党工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联动全市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部门、镇街、平台公司全力支持教育先行发展,形成了“教育吹哨、部门平台镇街齐报到”的良好工作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一体谋划、立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高质量党建如何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庆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定《重庆高新区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任务,完善议事决策制度,推动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机制不断健全。
目前,全区已调整党组织5个,新成立党委1个、党总支1个,完善学校章程40个,33所学校修订完善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权责清单。
发挥优势“勤磨剑”!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 积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
为回应群众期待的教育优质、公平,重庆高新区强力推出“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攻克难点。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投入近30亿元,巴蜀科学城中学等9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2万个;新建公办园8所、新增普惠园27所,新增学位7440个;优化38所学校办学条件,面向全球顶级设计机构征集9所学校设计方案,推动学校建设“校校有项目、校校有投入、校校有变化”……
全区教育硬件与内涵的“双提升”老百姓清晰可见。而这背后正是重庆高新区积极探索“小机构、大服务”运行模式、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
公共服务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职能涉及教育、卫生、民政、文旅、退役军人事务等5大板块,大力实施“小机构、大服务”的行政管理体制;推动卫生、文旅、民政、退役等部门与教育系统广协同、深融合,构建“多维度、深层次”的协同育人机制;给予学校办学、人事、财务、工程维修等自主权,推进“制度化、项目式”的“放管服”改革;制定“五智教育”评价标准,推行“2+x”教育质量全面监测,推进“捆绑式”集团校、联盟校考评,探索“多维度、深层次”的教育综合评价。
为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重庆高新区利用职能部门高度精简优势,坚持“高校选优、优中引优、公招择优”引进教育人才,建立教师培训提升机制,持续深化“区管校聘”改革,实施“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差异化薪酬激励”改革……从多方面入手,以富有“含金量”的人事制度改革,搭建起“敢创新、肯干事”的“磁场效应”。
激发活力“善砺剑”!
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锻造新时代高质量人才方阵
近年来,重庆高新区以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为根本遵循,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翻开全区人才培养图,创新改革路径清晰可见:
为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重庆高新区探索智慧课堂“五看五度”新路径,即看目标精准度、看方法适切度、看思维活跃度、看技术融合度、看效果达成度,让学生既要有品德,又要能“跑得、唱得、画得”更要“考得”,实现“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目标。
通过突显科创教学新特色,全区用好高校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实验室等资源,建设“无边界”未来校园;开展“百名院士教授进课堂”“万名学生进高校”“双进”活动;通过打造科学实验室、科技教育体验馆、趣味航模实践室、科技连廊等科学教育场所,开设科普名家大讲堂、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展、科普表演秀、创客实践室成果展等多种活动,大力提升学生科创素养,营造“人人参与科技创新,处处释放创新活力”的良好氛围。
“高新区这几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娃娃,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孩子的学习更有保障了。”
……
教育好声音,打动百姓心。行走在改革之路上的重庆高新区,领略着发展、创新、教育、民生于一体的超前规划,以“五项改革”为突破频频亮出“利剑”,受到不少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赞美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