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手为抗新冠经验方“瘦身”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手为抗新冠经验方“瘦身”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5-29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手为抗新冠经验方“瘦身”1

中西医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先进设备进行实验。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手为抗新冠经验方“瘦身”2

中西医实验室,研究人员在用显微镜观察样本。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抗新冠经验方

该经验方原有12味药,通过实验,在药效不变的前提下,实验人员将12味药精简到6味,并改进了药物的口感。未来,该经验方有望成为新药获批上市。

实验室名片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由重庆市中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建,是唯一一个医学类川渝共建实验室。

该实验室聚焦感染性疾病,通过整合感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优势与西医研究优势,形成研究合力。

目前,该实验室已承担22项科技项目,获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

在细胞培养皿里滴入3滴药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后,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西医实验室)实验师白静小心翼翼地将培养皿放进细胞培养箱……

“接下来,我将继续观察这些细胞的变化,完成药物功效验证实验。”白静所说的药物是芩藿上感合剂,是中西医实验室所研究项目“克冠方抗新冠病毒及变异毒株活性成分、作用机制、院内制剂提升再注册与新药临床前研究”的产物。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想把中医药克制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弄清楚。”中西医实验室主任、重庆市中医院检验科主任张娟说。

川渝为何要共建这个实验室?中西医实验室还研究些什么?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这个实验室一探究竟。

“吃螃蟹”

聚焦感染性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新冠病毒

“联手成立中西医实验室,我们两家单位是一拍即合。”5月22日,张娟对重庆日报记者这样说道。

时间回到2020年,重庆市科技局联合四川省科技厅开展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

得知消息,张娟第一时间给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国锦琳打去了电话。

“太好了!”在电话那头,国锦琳也十分兴奋。

原来,早在201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就已与重庆市中医院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中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围绕学生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通过两地共建,他们将中西医实验室设在重庆市中医院内,更令张娟兴奋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中医的治疗优势与西医的诊断、基础研究等优势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研究合力。“聚焦感染性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新冠病毒,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娟说。

国锦琳当时也对共建中西医实验室充满期待:“我们学校有不少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转化平台和相关合作机制,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价值较低。”

国锦琳说,通过中西医实验室这一平台,双方可以共享人才、设备、项目等资源,既发挥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让临床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又能共享重庆市中医院大量的临床数据和样本,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让研究成果得到转化。

为什么聚焦感染性疾病?张娟解释,当时,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如何防治新冠病毒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焦点和热点,“从古至今,中医在疫病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冠病毒正是感染性疾病。”

于是,他们将中西医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瞄准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两家单位也从10余家申报单位和机构中脱颖而出,并于2021年底获批。

“这个实验室不仅可以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形成研究合力,还可以推动川渝两地中医药一体化发展,为川渝两地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重庆市中医院科技外事处处长梁旭明说。

搞科研

承担22项科技项目,研发感染性疾病检测新技术、新药物

“我们前期实验已基本结束,接下来该交给你们做临床检验了。”今年3月,国锦琳给张娟打来电话。

中西医实验室成立的当年,他们便拿到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新冠疫情应急专项——“克冠方抗新冠病毒及变异毒株活性成分、作用机制、院内制剂提升再注册与新药临床前研究”。根据分工,该项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进行前期基础研究,后期由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我们研究的抗新冠经验方,新冠疫情期间已在临床中使用。虽然当时同步进行了临床研究,却缺乏作用机制研究。”国锦琳说,经验方有12味药,这些药中,哪些在发挥作用?是如何“克制”新冠的?他们要把这个机制“说”清楚。

去年9月,成都新冠疫情严重,也是实验最关键的阶段,需要做药效学实验。这项实验的整个过程不能中断,意味着必须有人守在实验室。成都中医药大学徐海波教授、白静实验师主动请缨,住进了实验室,一住就是半个月。

目前,通过实验,在药效不变的前提下,他们将12味药精简到6味,并改进了药物的口感。

“我们给它取名为芩藿上感合剂,主要是治疗新冠和上呼吸道感染。”国锦琳说,接下来,该药物将在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临床检验,未来,这个经验方有望成为新药获批上市。

“除了该项目,目前我们双方还在开展另一个合作项目——关于耐药菌的检测方法研究。”张娟称,截至目前,中西医实验室已承担22项科技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1项,获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已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已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40篇。

“我们努力在感染性疾病检测新技术开发、药物靶点筛选、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张娟说。

筑平台

研究生能得到“双师”培养,为川渝两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5月21日,周末,中午12点多,29岁的研究人员任放结束了当天上午的实验。

“我做的实验是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出抗乙肝病毒的牛防风素,它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病毒药物。”任放说。

任放来自四川阆中,在重庆医科大学读完博士后,进入中西医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我看中的是中西医实验室这一平台,能给科研提供更多的机会。”任放说,她的专业是临床检验诊断学,在硕博连读过程中,她渐渐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发了弄清楚这些“草药”发挥作用机制的想法。

依托中西医实验室,任放主持的项目“中药单体欧前胡素通过调控NOX4阻碍ROS诱导的自噬相关途径抑制cccDNA转录活性的机制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同样借助中西医实验室这一平台,另一名博士秦旖璐主持的项目“m6A去甲基化酶FTO通过调控OCT4参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获得2021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3批特别资助(站前),是当年重庆市临床医学类仅有的四位博士后之一。

“中西医实验室给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研二学生王张敏说。

和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不同,王张敏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张娟,另一位是国锦琳。

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年,王张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研二开始,她在中西医实验室进行科研及临床实践。她的研究课题由两位导师共同确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请教两位导师。

“川渝两地的联合培养让我受益很大。”王张敏说,从去年9月起,她就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做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机制研究及药方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中西医实验室为川渝两地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张娟说,该实验室已引入12名高层次人才,其中,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研究员1人,博士、博士后11人。中西医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博士及高级职称人员33人,形成了一个集传染病、临床诊断、中医临床、现代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团队。

“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重庆市中医院正在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届时,将为中西医实验室新增约2000平方米的面积,为实验室提供更坚实的硬件基础。”张娟称,未来,两家合作单位将努力把中西医实验室打造成为行业内中西结合治疗的“领头羊”,争取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地服务川渝人民,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珩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手为抗新冠经验方“瘦身”

2023-05-29 05:50:54 来源: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手为抗新冠经验方“瘦身”1

中西医实验室,研究人员利用先进设备进行实验。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联手为抗新冠经验方“瘦身”2

中西医实验室,研究人员在用显微镜观察样本。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抗新冠经验方

该经验方原有12味药,通过实验,在药效不变的前提下,实验人员将12味药精简到6味,并改进了药物的口感。未来,该经验方有望成为新药获批上市。

实验室名片

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由重庆市中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建,是唯一一个医学类川渝共建实验室。

该实验室聚焦感染性疾病,通过整合感染性疾病的中医治疗优势与西医研究优势,形成研究合力。

目前,该实验室已承担22项科技项目,获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

在细胞培养皿里滴入3滴药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后,川渝共建感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中西医实验室)实验师白静小心翼翼地将培养皿放进细胞培养箱……

“接下来,我将继续观察这些细胞的变化,完成药物功效验证实验。”白静所说的药物是芩藿上感合剂,是中西医实验室所研究项目“克冠方抗新冠病毒及变异毒株活性成分、作用机制、院内制剂提升再注册与新药临床前研究”的产物。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想把中医药克制新冠病毒的作用机制弄清楚。”中西医实验室主任、重庆市中医院检验科主任张娟说。

川渝为何要共建这个实验室?中西医实验室还研究些什么?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走进这个实验室一探究竟。

“吃螃蟹”

聚焦感染性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新冠病毒

“联手成立中西医实验室,我们两家单位是一拍即合。”5月22日,张娟对重庆日报记者这样说道。

时间回到2020年,重庆市科技局联合四川省科技厅开展川渝共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

得知消息,张娟第一时间给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国锦琳打去了电话。

“太好了!”在电话那头,国锦琳也十分兴奋。

原来,早在2018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就已与重庆市中医院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中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围绕学生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

通过两地共建,他们将中西医实验室设在重庆市中医院内,更令张娟兴奋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中医的治疗优势与西医的诊断、基础研究等优势深度融合,从而形成研究合力。“聚焦感染性疾病,应用中西医结合手段研究新冠病毒,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娟说。

国锦琳当时也对共建中西医实验室充满期待:“我们学校有不少科研成果,但由于缺乏转化平台和相关合作机制,导致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价值较低。”

国锦琳说,通过中西医实验室这一平台,双方可以共享人才、设备、项目等资源,既发挥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让临床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又能共享重庆市中医院大量的临床数据和样本,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让研究成果得到转化。

为什么聚焦感染性疾病?张娟解释,当时,新冠病毒席卷全球,如何防治新冠病毒成为全世界的研究焦点和热点,“从古至今,中医在疫病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冠病毒正是感染性疾病。”

于是,他们将中西医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瞄准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两家单位也从10余家申报单位和机构中脱颖而出,并于2021年底获批。

“这个实验室不仅可以推动中西医深度融合,形成研究合力,还可以推动川渝两地中医药一体化发展,为川渝两地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重庆市中医院科技外事处处长梁旭明说。

搞科研

承担22项科技项目,研发感染性疾病检测新技术、新药物

“我们前期实验已基本结束,接下来该交给你们做临床检验了。”今年3月,国锦琳给张娟打来电话。

中西医实验室成立的当年,他们便拿到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新冠疫情应急专项——“克冠方抗新冠病毒及变异毒株活性成分、作用机制、院内制剂提升再注册与新药临床前研究”。根据分工,该项目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进行前期基础研究,后期由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临床研究。

“我们研究的抗新冠经验方,新冠疫情期间已在临床中使用。虽然当时同步进行了临床研究,却缺乏作用机制研究。”国锦琳说,经验方有12味药,这些药中,哪些在发挥作用?是如何“克制”新冠的?他们要把这个机制“说”清楚。

去年9月,成都新冠疫情严重,也是实验最关键的阶段,需要做药效学实验。这项实验的整个过程不能中断,意味着必须有人守在实验室。成都中医药大学徐海波教授、白静实验师主动请缨,住进了实验室,一住就是半个月。

目前,通过实验,在药效不变的前提下,他们将12味药精简到6味,并改进了药物的口感。

“我们给它取名为芩藿上感合剂,主要是治疗新冠和上呼吸道感染。”国锦琳说,接下来,该药物将在重庆市中医院进行临床检验,未来,这个经验方有望成为新药获批上市。

“除了该项目,目前我们双方还在开展另一个合作项目——关于耐药菌的检测方法研究。”张娟称,截至目前,中西医实验室已承担22项科技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11项,获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已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已发表论文48篇,其中SCI论文40篇。

“我们努力在感染性疾病检测新技术开发、药物靶点筛选、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张娟说。

筑平台

研究生能得到“双师”培养,为川渝两地中医药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5月21日,周末,中午12点多,29岁的研究人员任放结束了当天上午的实验。

“我做的实验是从天然植物中筛选出抗乙肝病毒的牛防风素,它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天然抗病毒药物。”任放说。

任放来自四川阆中,在重庆医科大学读完博士后,进入中西医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我看中的是中西医实验室这一平台,能给科研提供更多的机会。”任放说,她的专业是临床检验诊断学,在硕博连读过程中,她渐渐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萌发了弄清楚这些“草药”发挥作用机制的想法。

依托中西医实验室,任放主持的项目“中药单体欧前胡素通过调控NOX4阻碍ROS诱导的自噬相关途径抑制cccDNA转录活性的机制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同样借助中西医实验室这一平台,另一名博士秦旖璐主持的项目“m6A去甲基化酶FTO通过调控OCT4参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的干性维持”获得2021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3批特别资助(站前),是当年重庆市临床医学类仅有的四位博士后之一。

“中西医实验室给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研二学生王张敏说。

和其他学校的研究生不同,王张敏有两位导师,一位是张娟,另一位是国锦琳。

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年,王张敏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从研二开始,她在中西医实验室进行科研及临床实践。她的研究课题由两位导师共同确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请教两位导师。

“川渝两地的联合培养让我受益很大。”王张敏说,从去年9月起,她就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做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机制研究及药方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中西医实验室为川渝两地中医药人才培养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张娟说,该实验室已引入12名高层次人才,其中,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研究员1人,博士、博士后11人。中西医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50余人,其中,博士及高级职称人员33人,形成了一个集传染病、临床诊断、中医临床、现代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团队。

“如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火如荼,重庆市中医院正在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届时,将为中西医实验室新增约2000平方米的面积,为实验室提供更坚实的硬件基础。”张娟称,未来,两家合作单位将努力把中西医实验室打造成为行业内中西结合治疗的“领头羊”,争取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好地服务川渝人民,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