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文苑 | 璧山朝圣 走近凤师(一)
巴渝文苑 | 璧山朝圣 走近凤师(一)

巴渝文苑 | 璧山朝圣 走近凤师(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5-29

文/孙元亮

吕凤子(1886-1959)
吕凤子(1886-1959)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

我和凤先生虽然未曾谋面,然而凤先生对我的影响很早就开始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晓庄师范读书学画时,就获得了一本吕凤子先生撰写的《中国画法研究》,我将其奉为学习中国画的理论经典,几十年来不断从中得到认知与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史馆,吕凤子的照片与简历位列建校初期,即两江师范附属中学。吕凤子1910年-1911年应聘该校任国文美术教员。而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该校读书,且酷爱书画,凤先生应是我时空相隔的附中美术教师。

档案照片:凤先生填写的履历表1910年- 1911年在两江师范附属中学任国文、美术教员
档案照片:凤先生填写的履历表1910年- 1911年在两江师范附属中学任国文、美术教员

后来我师从凤先生的高足赵良翰先生学习中国画,经常听到赵老师对凤先生艺术观点和生平事迹的生动介绍,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凤先生为人为艺的了解。

赵良翰(1910-1986)
赵良翰(1910-1986)
良翰老师在点评学生的画作
良翰老师在点评学生的画作

我在南京教院美术系学习时,教授我们中国画的导师,就是凤先生的得意门生卢是先生。

卢是(1918-1992)
卢是(1918-1992)
卢是先生应邀为我治印
卢是先生应邀为我治印

我任《花鸟画研究》主编期间,出自对凤先生的敬仰之情,经常刊登凤先生的作品,及研究凤先生艺术思想的文章。

我主编的《花鸟画研究》,“纪念一代宗师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专辑的封面
我主编的《花鸟画研究》,“纪念一代宗师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专辑的封面
萧平先生《评吕凤子先生的花鸟画》
萧平先生《评吕凤子先生的花鸟画》

按照中国传统的师徒辈分推算,凤先生应是我崇敬的祖师。

多年来我在美育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管理等方面以凤先生为人、为事、为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期无愧于祖师、恩师们的教诲。

早就听说凤先生抗战期间,将正则艺专从江苏丹阳迁至璧山办学的事迹,由于南京重庆相距甚远,虽有探故寻根之愿,也只能心想神往而已。

2022年岁末,我移居重庆,拜谒璧山祖师办学遗址的愿望愈是强烈,况且我的恩师赵良翰老师,卢是老师,也都曾在璧山正则艺专和凤先生一道工作生活过,所以我十分重视即将前往璧山的访旧寻根之旅。

虽说我居住的重庆大学城与璧山地区,仅有缙云山相隔,但是没有对璧山情况熟悉的人来联系引导,这事还是难以成行。

正当我为此事一筹莫展,恰逢卢夏先生寄来了其父的《卢是先生画集》。收到画集后,我们通了电话,当他得知我前往璧山访旧寻根的困难,便立即介绍重庆市书协副主席、川美特聘教授胡正好先生与我取得了联系,约定于2023年5月8日下午,在璧山文风桥畔集合,一同寻访凤先生创办的“正则艺专”遗址、即如今的“文风小学”、文庙的“吕凤子纪念馆”,以及凤先生曾任校长的“国立艺专”遗址。

正则艺专教工名册上赵良翰、卢濬(是)两位名字在一起
正则艺专教工名册上赵良翰、卢濬(是)两位名字在一起
卢是画集
卢是画集

到了那天下午,我与在四川美院艺术教育学院工作的女儿孙海燕教授、以及正在璧山调研晏阳初平民教育的中国美院在读博士生张文英,在胡正好教授及璧山文物管委印林先生的陪同下,圆满完成了此次走进凤师的寻根之旅。

吕凤子先生,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著名的教育家。由于他一生低调,广大民众都知道四川的张大千,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川办学的凤先生。张大千先生曾对凤先生作过这样的评价:“他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的生性却很淡泊,简直可以说已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要是他稍微重视一点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得不得了了。”      

凤先生确实如此,他是一位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美术教育家。抗战期间(1938年底)为了抗日避寇,其将“正则艺专”由江苏丹阳迁至璧山,重建学校,继续办学,为国家培育人才。

起初凤先生暂借天上宫作为校舍。

旧时的天上宫遗址
旧时的天上宫遗址
今日的天上宫遗址
今日的天上宫遗址
正则艺专女校大门
正则艺专女校大门
学生进入教室上课的情景
学生进入教室上课的情景
学生在校园读书的景象
学生在校园读书的景象
微信图片_20230529143808

(未完待续)

分享
新浪微博

巴渝文苑 | 璧山朝圣 走近凤师(一)

2023-05-29 15:34:58 来源:

文/孙元亮

吕凤子(1886-1959)
吕凤子(1886-1959)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
吕凤子《中国画法研究》

我和凤先生虽然未曾谋面,然而凤先生对我的影响很早就开始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晓庄师范读书学画时,就获得了一本吕凤子先生撰写的《中国画法研究》,我将其奉为学习中国画的理论经典,几十年来不断从中得到认知与感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史馆,吕凤子的照片与简历位列建校初期,即两江师范附属中学。吕凤子1910年-1911年应聘该校任国文美术教员。而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该校读书,且酷爱书画,凤先生应是我时空相隔的附中美术教师。

档案照片:凤先生填写的履历表1910年- 1911年在两江师范附属中学任国文、美术教员
档案照片:凤先生填写的履历表1910年- 1911年在两江师范附属中学任国文、美术教员

后来我师从凤先生的高足赵良翰先生学习中国画,经常听到赵老师对凤先生艺术观点和生平事迹的生动介绍,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凤先生为人为艺的了解。

赵良翰(1910-1986)
赵良翰(1910-1986)
良翰老师在点评学生的画作
良翰老师在点评学生的画作

我在南京教院美术系学习时,教授我们中国画的导师,就是凤先生的得意门生卢是先生。

卢是(1918-1992)
卢是(1918-1992)
卢是先生应邀为我治印
卢是先生应邀为我治印

我任《花鸟画研究》主编期间,出自对凤先生的敬仰之情,经常刊登凤先生的作品,及研究凤先生艺术思想的文章。

我主编的《花鸟画研究》,“纪念一代宗师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专辑的封面
我主编的《花鸟画研究》,“纪念一代宗师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廿周年”专辑的封面
萧平先生《评吕凤子先生的花鸟画》
萧平先生《评吕凤子先生的花鸟画》

按照中国传统的师徒辈分推算,凤先生应是我崇敬的祖师。

多年来我在美育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管理等方面以凤先生为人、为事、为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期无愧于祖师、恩师们的教诲。

早就听说凤先生抗战期间,将正则艺专从江苏丹阳迁至璧山办学的事迹,由于南京重庆相距甚远,虽有探故寻根之愿,也只能心想神往而已。

2022年岁末,我移居重庆,拜谒璧山祖师办学遗址的愿望愈是强烈,况且我的恩师赵良翰老师,卢是老师,也都曾在璧山正则艺专和凤先生一道工作生活过,所以我十分重视即将前往璧山的访旧寻根之旅。

虽说我居住的重庆大学城与璧山地区,仅有缙云山相隔,但是没有对璧山情况熟悉的人来联系引导,这事还是难以成行。

正当我为此事一筹莫展,恰逢卢夏先生寄来了其父的《卢是先生画集》。收到画集后,我们通了电话,当他得知我前往璧山访旧寻根的困难,便立即介绍重庆市书协副主席、川美特聘教授胡正好先生与我取得了联系,约定于2023年5月8日下午,在璧山文风桥畔集合,一同寻访凤先生创办的“正则艺专”遗址、即如今的“文风小学”、文庙的“吕凤子纪念馆”,以及凤先生曾任校长的“国立艺专”遗址。

正则艺专教工名册上赵良翰、卢濬(是)两位名字在一起
正则艺专教工名册上赵良翰、卢濬(是)两位名字在一起
卢是画集
卢是画集

到了那天下午,我与在四川美院艺术教育学院工作的女儿孙海燕教授、以及正在璧山调研晏阳初平民教育的中国美院在读博士生张文英,在胡正好教授及璧山文物管委印林先生的陪同下,圆满完成了此次走进凤师的寻根之旅。

吕凤子先生,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著名的教育家。由于他一生低调,广大民众都知道四川的张大千,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四川办学的凤先生。张大千先生曾对凤先生作过这样的评价:“他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的生性却很淡泊,简直可以说已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要是他稍微重视一点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得不得了了。”      

凤先生确实如此,他是一位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美术教育家。抗战期间(1938年底)为了抗日避寇,其将“正则艺专”由江苏丹阳迁至璧山,重建学校,继续办学,为国家培育人才。

起初凤先生暂借天上宫作为校舍。

旧时的天上宫遗址
旧时的天上宫遗址
今日的天上宫遗址
今日的天上宫遗址
正则艺专女校大门
正则艺专女校大门
学生进入教室上课的情景
学生进入教室上课的情景
学生在校园读书的景象
学生在校园读书的景象
微信图片_20230529143808

(未完待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云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