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23年年底 6700家科技型企业将落户科学城
力争到2023年底,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50家、6700家。

预计到2023年年底 6700家科技型企业将落户科学城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5-30
受市政府委托,市科技局局长明炬作《重庆市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受市政府委托,市科技局局长明炬作《重庆市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赵紫东)力争到2023年底,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50家、6700家。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今(30)日提交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上述数据是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的内容。

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报告提出,重庆正联合四川抓紧编制完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高起点推进100平方公里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充分论证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等装置,以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为基础创建科教基础设施,打造支撑重大原始创新、推动产业变革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

推动张江、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推动金凤实验室成为全国生物医学研究的领军力量。优化提升市级重点实验室。聚焦轻金属、先进感知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科技领军企业共建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核心总部+综合性分院+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产业技术转化体系。

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报告提出要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完善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上线运行科技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力争到2023年年底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50家、6700家。

滚动实施校地合作项目,深化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引导大学城高校与科学城科研机构、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科研人员在校企间双向流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创业。

加快建设金凤未来产业科创园,打造实体化综合科技服务园区,大力招引国内领先的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形成服务方向各有侧重、业务功能互为补充的科技服务机构集群。

打造科学谷、金凤软件园、金凤生物医药产业园、金凤数字医疗产业园等产业创新载体,培育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加快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

加快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报告提出,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发展需要布局人才链,围绕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发布“揭榜招贤”榜单,做实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人才供需对接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采取“一事一议”、量身定制为主的支持机制,大力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深入实施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博士后“倍增计划”,常态化开展科技领军人才重庆行等高端人才交流活动。建设工程师实践基地、创新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培育产业人才和新型技能人才,建设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

加快构建高品质科技创新生态

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支持创新突破的制度体系,争取一批国家改革试点。支持高校建设实体化交叉性独立科研机构,推动使命导向的科研院所管理改革。

深化拓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组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力争到2023年年底科学城科技型企业累计融资突破150亿元。加强与西部(成都)科学城联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合作,支持在科学城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办好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持续提升科技开放合作水平。

相关专题:

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预计到2023年年底 6700家科技型企业将落户科学城

2023-05-30 17:00:00 来源:
受市政府委托,市科技局局长明炬作《重庆市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受市政府委托,市科技局局长明炬作《重庆市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石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赵紫东)力争到2023年底,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50家、6700家。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的报告》今(30)日提交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上述数据是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的内容。

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报告提出,重庆正联合四川抓紧编制完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方案》,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实施,高起点推进100平方公里成渝(金凤)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

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充分论证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等装置,以中国自然人群生物资源库为基础创建科教基础设施,打造支撑重大原始创新、推动产业变革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

推动张江、广州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推动金凤实验室成为全国生物医学研究的领军力量。优化提升市级重点实验室。聚焦轻金属、先进感知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与科技领军企业共建高端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核心总部+综合性分院+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的产业技术转化体系。

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报告提出要推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完善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引育体系,上线运行科技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力争到2023年年底科学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分别达到1150家、6700家。

滚动实施校地合作项目,深化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引导大学城高校与科学城科研机构、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科研人员在校企间双向流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团队创业。

加快建设金凤未来产业科创园,打造实体化综合科技服务园区,大力招引国内领先的技术转移、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形成服务方向各有侧重、业务功能互为补充的科技服务机构集群。

打造科学谷、金凤软件园、金凤生物医药产业园、金凤数字医疗产业园等产业创新载体,培育发展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加快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

加快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报告提出,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发展需要布局人才链,围绕科技创新发展需求发布“揭榜招贤”榜单,做实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人才供需对接机制,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采取“一事一议”、量身定制为主的支持机制,大力引育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深入实施博士“直通车”科研项目、博士后“倍增计划”,常态化开展科技领军人才重庆行等高端人才交流活动。建设工程师实践基地、创新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载体,培育产业人才和新型技能人才,建设一支卓越工程师队伍。

加快构建高品质科技创新生态

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支持创新突破的制度体系,争取一批国家改革试点。支持高校建设实体化交叉性独立科研机构,推动使命导向的科研院所管理改革。

深化拓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组建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力争到2023年年底科学城科技型企业累计融资突破150亿元。加强与西部(成都)科学城联动,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高地合作,支持在科学城布局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园区,办好重庆国际创投大会,持续提升科技开放合作水平。

相关专题:

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一懿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