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志少年,耕读花田!酉阳自治县实验小学校以课程研学欢庆“六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向裕亮)5月30日,为期两天一夜的“‘酉’志少年,耕读花田”酉阳自治县实验小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研学活动告一段落。
孩子们走进美丽的花田乡何家岩,听农课、扎草人、插秧苗、嬉泥田、包粽子、刺苗绣、绘草帽、逛古寨,与自然亲密接触,与田间劳作邂逅,别样的“六·一”,别样的课堂,别样的体验,演绎了别样的精彩。
听农课,学习水稻知识
活动邀请到酉阳自治县农委"百技进百村"技术指导员、驻何家岩村农机站站长李君保老师给小朋友们作了《水稻的神奇一生》的知识讲座。李老师深入浅出,讲解了水稻的生活习性,杂交水稻的的发展历程以及水稻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等,不仅陶冶孩子们的农学情怀,开拓了视野,还对袁隆平等科学家作了重点介绍,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扎草人,锻炼动手能力
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你堆一下,我捆一下;你扎身体,我扎四肢。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稻草人诞生了。这个过程,孩子们分工协作,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学插秧,体验农耕之乐
经过老师关于对插秧技巧的教导后,孩子们急不可待,脱掉鞋袜,挽起衣袖,踏入秧田。踩着松软的泥土,握着油绿的秧苗,埋头弯腰,手捻秧苗,轻轻插入。微风拂过,颗颗秧苗在水中舞蹈,孩子们也在阳光下灿烂微笑。秧苗孩儿,碧水蓝天 ,和谐统一,相舞为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难得的农耕体验,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体验了整个农事过程,强化了劳动实践,体验到农耕之乐,感受到《悯农》之意,体会到农民之艰。

嬉泥田,释放儿童天性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体验到农事的快乐,也找到了快乐的源泉。田间地头,孩子们在泥田里嬉戏,尽情地释放着天性,肆意地在田间奔跑、打闹。看似与我们的活动初衷有所偏离,但让我们却看到了天、地、人美妙的和谐,田野、山川、孩童融为一体的美丽画面!
包粽子,体验劳动之美
在老师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并细心演示包粽子的程序和方法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粽叶、填粽馅、裹粽叶、扎线......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忙碌地穿梭在一张张翠绿欲滴的粽叶间,在孩子们辛勤的努力下,一个个可爱的粽子新鲜出炉……

刺苗绣,感受非遗工艺
孩子们走进苗绣非遗工坊,在“绣娘”老师的指导下,穿针引线,纷纷化身为“民间手艺人”,与老师进行互动,亲自体验这些艺术作品的诞生过程。孩子们与苗绣近距离接触,深度体验了苗绣手工技艺项目,“润物细无声”地接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深深的感受到传统苗绣的精妙和非遗文化的魅力。

绘草帽,发挥无尽想象
儿童的世界,七彩斑斓。在“绘制草帽”课程的体验中,孩子们用他们的巧手,把草帽当成画纸,用七彩的颜料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一顶顶回头率百分之百的专属草帽。

逛古寨,领略乡土民情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沿途参观了古寨“晴耕雨读”、“声音博物馆”、“一里十三桥”、“金丝楠木”、体验到当地的乡土民情,建筑特色。也了解到农耕历史、农耕器具、农耕风貌等。“正心明道、致知怀德”,在“明德书屋”,孩子们争相阅读,相互讨论,感知了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感受到农业大国的崛起和乡村振兴的幸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孩子认识世界,引导孩子们在自然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让他们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与社会经验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