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早抓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围绕金融机构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重点风险隐患指标,金融管理部门可以对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的部分银行提前开展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措施,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抓早抓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2023-06-0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其中去年二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全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压降近半,现有36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全部参评机构总资产的1.55%。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得到大幅压降,这为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强力支撑。

央行评级有助于精准防范化解金融机构风险。此次合计4392家参评机构,包含大型银行24家、中小银行3992家、非银行机构376家。评级结果按风险由低到高划分为11级,分别为1级至10级和D级。其中,评级结果1级至5级为“绿区”、6级至7级为“黄区”,“绿区”和“黄区”机构可视为在安全边界内;评级结果8级至D级为“红区”,表示机构处于高风险状态。金融管理部门通过监管评级手段,不仅能识别和区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风险程度,摸透其内部情况,还有利于增强风险防范化解的针对性,做到存量风险精准拆弹。

在此基础上,央行通过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力求抓早抓小“治未病”。在监管实践中,有些高风险机构的部分指标表现异常,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潜在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则可降低风险处置成本。比如,围绕金融机构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重点风险隐患指标,金融管理部门可以对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的部分银行提前开展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措施,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我国金融业要加快健全金融风险评级、预警制度体系,夯实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内生动力。从2022年四季度银行业盈利能力、不良率等监管指标看,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面对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抵补能力日趋增强,银行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处置高风险机构毫不手软,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及时清除金融系统顽瘴痼疾,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一方面稳妥接管包商银行,化解恒丰银行、锦州银行、辽宁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依法保护储户和投资者利益,切断了金融风险蔓延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近5000家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约30万亿元,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目前,在化解金融机构风险上啃了不少“硬骨头”,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还要提防重走老路、旧疾复发,使得金融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交叉感染,影响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接下来,金融机构还需强化内控管理和股东主体责任,查漏补缺、居安思危;监管部门要深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加强风险源头管控,防止金融乱象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王宝会)

分享
新浪微博

抓早抓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3-06-02 05:27:13 来源: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2)》,其中去年二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全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已压降近半,现有366家高风险机构总资产仅占全部参评机构总资产的1.55%。高风险金融机构数量得到大幅压降,这为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强力支撑。

央行评级有助于精准防范化解金融机构风险。此次合计4392家参评机构,包含大型银行24家、中小银行3992家、非银行机构376家。评级结果按风险由低到高划分为11级,分别为1级至10级和D级。其中,评级结果1级至5级为“绿区”、6级至7级为“黄区”,“绿区”和“黄区”机构可视为在安全边界内;评级结果8级至D级为“红区”,表示机构处于高风险状态。金融管理部门通过监管评级手段,不仅能识别和区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风险程度,摸透其内部情况,还有利于增强风险防范化解的针对性,做到存量风险精准拆弹。

在此基础上,央行通过建立银行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力求抓早抓小“治未病”。在监管实践中,有些高风险机构的部分指标表现异常,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潜在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则可降低风险处置成本。比如,围绕金融机构同业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重点风险隐患指标,金融管理部门可以对金融机构评级结果在安全边界内的部分银行提前开展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措施,避免潜在风险演变为实质风险。

我国金融业要加快健全金融风险评级、预警制度体系,夯实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内生动力。从2022年四季度银行业盈利能力、不良率等监管指标看,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同比增长5.4%;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面对国内外诸多风险挑战,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抵补能力日趋增强,银行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处置高风险机构毫不手软,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及时清除金融系统顽瘴痼疾,持续推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一方面稳妥接管包商银行,化解恒丰银行、锦州银行、辽宁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依法保护储户和投资者利益,切断了金融风险蔓延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全面清理整顿金融秩序,近5000家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压缩类信贷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约30万亿元,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目前,在化解金融机构风险上啃了不少“硬骨头”,但是仍不能掉以轻心,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还要提防重走老路、旧疾复发,使得金融风险跨机构、跨市场交叉感染,影响金融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接下来,金融机构还需强化内控管理和股东主体责任,查漏补缺、居安思危;监管部门要深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加强风险源头管控,防止金融乱象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王宝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