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重庆湿地之美丨巫山大昌湖:千种生灵绘就河湖生态美景
核心提示: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山水之城”重庆,国家级湿地公园达22个。有的候鸟翩跹、水中彩林映平湖;有的芦苇层叠、仿佛置身于画境;有的秀丽隽永、绿荫盈野,带给你诗和远方……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一周年之际,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继续推出《发现重庆湿地之美》系列报道,为你讲述湿地公园的故事,展示湿地保护的成果,记录重庆湿地之美。本期报道,让我们走进巫山大昌湖。
峡江碧波,群鸟飞跃划破寂静长空;烟雨朦胧,游禽嬉戏唤醒沉睡杉林。
每年时至秋冬,近2万只鸟儿掠过这湾翠湖,荡起层层涟漪……此时,巫山大昌湖便迎来了一年之中最富有生机的时节。千种生灵聚集于此,共同绘就出一幅美丽生态画卷。
重保护
还动植物一片美好栖息地
在沿大宁河流域中游的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一带,共有维管植物800余种、脊椎动物300余种。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金雕,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粗榧、南方红豆杉。
如何为它们提供一个可持续栖息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巫山县多措并举,多部门联动聚力保护、修复湿地,并通过实行“包片”管理,强化湿地队伍,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举全县力量将大昌湖湿地护好、护美。
“多年来,巫山县多个部门联合协同发力,致力于大昌湖湿地保护。除强化日常巡护外,我们还聘请专职巡护人员实行‘包片’管理大昌湖湿地。”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唐威介绍,同时,还扩大湿地保护队伍,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队伍力量,为湿地公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018年12月,该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021年5月,大昌湖列入重庆市级重要湿地目录;同年,大昌湖还荣获“重庆市美丽河湖”“重庆市最美生态打卡地”称号。
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更多鸟儿将这里作为越冬的“加油站”。近几年,每至秋冬时节,飞到大昌湖越冬的雁鸭类大中型游禽和涉禽有近2万只,这里还陆续发现了凤头䴙䴘、大白鹭、罗纹鸭等。
“我们正着力推进鸟类AI智能监测识别系统和智慧湿地综合管理云服务平台建设,为后续监测、保护大昌湖生物多样性提供技术支撑。”唐威说。
强治理
给市民们一处绿意空间
河湖水流,灌溉了两岸田地,滋养了世代乡民。
巫山是国家淡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大昌湖作为三峡库区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面积达1020公顷。
湖水的质量,关系着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大昌湖所在的大宁河,是长江左岸一级支流,大宁河干流涉及巫山县和巫溪县19个乡镇(街道)。在为动植物营造美好家园的同时,巫山县也谋划着人类家园建设。
近些年,巫山县全面拆除大昌湖湖岸非法建筑,清退工矿企业,关闭造船厂,取缔渔船,拆除拦网养鱼设备,新建污水处理厂,协助周边居民改厕……
在持续推进防污治污的同时,巫山县还将大昌湖消落带治理作为湿地保护的重点工作,并逐步完善大昌湖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提升湿地公园品质。
“大昌湖最低水位145米,最高水位175米,高低水位形成了30米的消落带。消落带容易水土流失,影响湖水质量。为有效保护消落带生物多样性,增强湿地生态功能,2021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大昌湖消落带区域治理工作。”唐威介绍,巫山县选择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治理模式,丰富消落区岸线植物群落和生物多样性,推进形成稳定、健康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巫山县还在大昌湖湿地公园内建设生态巡护步道、观鸟长廊、野外宣教凉亭、竹艺湿地宣教点等,完善公园基础设施,提升公园品质,为当地人打造出一处适合休闲的绿意空间。
如今,重庆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水清、岸绿、景美,千种生灵在此繁衍生息,鸟鸣鱼跃勾勒出一幅和谐的河湖生态美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陶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