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外科医生”十年如一日守护城市治污“大动脉”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崔迪 通讯员 白杨)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据了解,2023年1月至4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骄人成绩背后离不开重庆环保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但鲜为人知的是,有这么一群污水管网“外科医生”,他们每天为城市治污管道把脉看病,巡查、疏浚、维护……用手中的每一束光线,践行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用脚下的每一步丈量,诠释守护的责任与担当。
你知道吗?每天有120余万吨生活污水汇集到超145公里的中心城区排水箱涵之中,由箱涵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治理。10公里管网,20000步脚印,这是一名管网巡检人员每天所需徒步的路程。不畏酷暑严寒、无惧风雨雷电,十年如一日守护城市治污“大动脉”。
据重庆市排水公司负责人介绍,重庆中心城区排水管线流经高家花园、中渡口等多个饮水水源保护区,排水箱涵安全平稳运行、城市污水得到妥善可靠处理,是保障城市水资源清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基石。
由于市区地形复杂,排水箱涵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近年来,重庆市排水公司深入推进“智慧排水”建设,为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赋能,已打破“巡查基本靠脚,维护基本靠手”的传统方法。如:九龙坡区直港大道C3#排水箱涵离地高达12米,系中心城区最高架空箱涵,巡检人员须高空作业来完成工作任务,存在极大安全隐患;长滨路兜子背C18线地下涵洞深至180米,巡检人员只能通过手脚爬行深入检查内部结构状况,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如今,无人机为巡查人员装上了“千里眼”,站在地面就能将设施运行情况尽收眼底;有CCTV声呐探测设备充当“顺风耳”,短时间内就能对管网轮廓进行三维建模,实现快速检测和诊断。
此外,通过公司自主研发长隧道机器人,有力应对了重庆独有山地特点所带来的检测困难;通过攻关临江架空箱涵多重防护体系、组合式箱涵防撞护甲,有效避免两江大型船舶对中心城区排水系统的撞击伤害;模拟1m×1.5m污水箱涵断裂转水实验,及时应对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多管齐下确保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以脚步为轴,青春为笔,绿水为墨。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重庆市排水公司将继续为建设生态文明新重庆,付诸最大努力,力求早日绘就“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动人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