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在甘肃省南部的碌曲县,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青藏高原东部水塔”,它就是尕海国际重要湿地。

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6-0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陶彦燕)在甘肃省南部的碌曲县,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青藏高原东部水塔”,它就是尕海国际重要湿地。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源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事关甘肃临夏、定西、兰州等地数百万人口的饮水问题。

水草丰茂,候鸟翩跹……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6月6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尕海,揭开这美景秘境背后20余年生态修复的故事。

尕海湿地。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尕海湿地。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退牧还湿

涵养水源强基础

谁能想象,在曾经以游牧为主的高原上,通过退牧还湿、易地搬迁等,形成了一片5.82万公顷的湿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同发力,用20余年时间,把这一愿望,变为了现实。

“早年前,靠近尕海湖的尕海镇机关及所有镇属单位率先进行搬迁,在有效减缓人居惊扰候鸟的同时,为后来湿地周边牧民有序迁出湿地核心区及退牧还湿打下了基础。”甘南州生态环境局碌曲分局局长周塔才让介绍,“近些年,碌曲县整合多方力量,采取牧场置换、易地搬迁、禁牧补偿等多项措施,推进退牧还湿,为涵养尕海湿地水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了解到,2005年,8400公顷国有草场与尕海湖核心区牧民的集体牧场进行了置换,促进了牧民顺利搬迁;2009年至2016年,居住在尕海湖周边的182户牧民群众全部陆续搬至定居点;2014年,对候鸟迁飞路线湿地和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实施禁牧,造成牧民损失的进行补偿,尕海湖周边完成禁牧5万多亩;2019年,拆除了在尕海湿地汇水区的旧村庄,通过平整土地、覆土植绿,恢复了600亩草场。

尕海湿地逐步得到休养生息,水量涵养不断充盈,人畜对候鸟栖息地的干扰大幅减少,候鸟栖息和繁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尕海湿地境内有湿地动物109种,湿地鸟类8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颈鹤、黑鹳、白尾海雕、灰鹤、大天鹅、水獭等;有湿地植物达386种。根据监测情况,每年在尕海湿地栖息的候鸟达3万只。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补渠改道

生态优先固底线

水,是湿地的灵魂。

为从源头上改善尕海湿地生态环境,当地在“水”上做文章,给出了引水补水的“碌曲方案”,确保尕海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尕海湖的生机与活力。

2002年,碌曲县在尕海湖入口处修建了4.7 公里的生态“补水渠”;2005年,又在尕海湖出口修筑一条长174米的梯形拦水生态坝;2009年,对尕海湖引水口护岸、溢流坝及分水口进行维修……一系列有效措施,向湖中补充了水源,增加了水量,扩充了尕海湖的水域面积,为使尕海湖成为“活水湖”有了补给保障。当前,尕海湖的水域面积由20世纪末的485公顷增加到2500多公顷。

尕海湖。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尕海湖。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除给尕海湿地“开源取水”外,当地还推动尕玛公路“绕路改道”。

据了解,原尕玛公路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碌曲县通往玛曲县的主要通道,穿过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度约47公里,其中10多公里为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为保护尕海湿地,从2007年开始,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和碌曲县委、县政府四处奔波,呼吁尕玛公路改道。2008年,尕玛公路改道项目获批,新设计的路线完全绕过尕海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效改善了尕海湿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一切为生态环境保护开道和让路”还成为碌曲县和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共识,当地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严厉打击违建行为,拆除违法建筑,覆土回填国道213线历史遗留沙坑,实施尾矿库恢复治理等,而且暂停了一批环评未达标项目的实施开展。

多方共治

“绿色引擎”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多年来,在修复湿地生态的同时,碌曲县多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让尕秀村为代表的村庄端好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尕秀村位于碌曲县尕海镇,曾经的尕秀人主要收入来源靠放牧,居住条件简陋。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游牧民定居点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原本的落后藏寨尕秀“蝶变”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尕秀村。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尕秀村。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我们以前是游牧生活,全家住在帐篷里,家里条件简陋,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非常不方便。”尕秀村村民拉毛加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005年,他家搬进了定居点,并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庄建设。如今,村里人看病、上学已不成问题,2017年,拉毛加一家还开办了牧家乐。

据了解,生态环境改善后,当地人也有了吃“旅游饭”的条件。依托周边尕海湖等旅游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尕秀村先后打造建成牧家乐52户,旅游从业人员有300余人。2018年,尕秀村获“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奖”;2019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22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从2000年尕海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到2011年尕海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再到2022年尕秀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这背后,是甘肃碌曲20余年艰辛的生态修复之路,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20余年生态修复路成就“青藏高原东部水塔”

2023-06-08 15:16:1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陶彦燕)在甘肃省南部的碌曲县,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青藏高原东部水塔”,它就是尕海国际重要湿地。作为黄河上游重要支流——洮河的发源地之一,尕海国际重要湿地在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水源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事关甘肃临夏、定西、兰州等地数百万人口的饮水问题。

水草丰茂,候鸟翩跹……尕海湿地,为何这么美?6月6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尕海,揭开这美景秘境背后20余年生态修复的故事。

尕海湿地。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尕海湿地。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退牧还湿

涵养水源强基础

谁能想象,在曾经以游牧为主的高原上,通过退牧还湿、易地搬迁等,形成了一片5.82万公顷的湿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协同发力,用20余年时间,把这一愿望,变为了现实。

“早年前,靠近尕海湖的尕海镇机关及所有镇属单位率先进行搬迁,在有效减缓人居惊扰候鸟的同时,为后来湿地周边牧民有序迁出湿地核心区及退牧还湿打下了基础。”甘南州生态环境局碌曲分局局长周塔才让介绍,“近些年,碌曲县整合多方力量,采取牧场置换、易地搬迁、禁牧补偿等多项措施,推进退牧还湿,为涵养尕海湿地水源、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通过了解到,2005年,8400公顷国有草场与尕海湖核心区牧民的集体牧场进行了置换,促进了牧民顺利搬迁;2009年至2016年,居住在尕海湖周边的182户牧民群众全部陆续搬至定居点;2014年,对候鸟迁飞路线湿地和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实施禁牧,造成牧民损失的进行补偿,尕海湖周边完成禁牧5万多亩;2019年,拆除了在尕海湿地汇水区的旧村庄,通过平整土地、覆土植绿,恢复了600亩草场。

尕海湿地逐步得到休养生息,水量涵养不断充盈,人畜对候鸟栖息地的干扰大幅减少,候鸟栖息和繁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目前,尕海湿地境内有湿地动物109种,湿地鸟类8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黑颈鹤、黑鹳、白尾海雕、灰鹤、大天鹅、水獭等;有湿地植物达386种。根据监测情况,每年在尕海湿地栖息的候鸟达3万只。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补渠改道

生态优先固底线

水,是湿地的灵魂。

为从源头上改善尕海湿地生态环境,当地在“水”上做文章,给出了引水补水的“碌曲方案”,确保尕海湿地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省最大的高原淡水湖——尕海湖的生机与活力。

2002年,碌曲县在尕海湖入口处修建了4.7 公里的生态“补水渠”;2005年,又在尕海湖出口修筑一条长174米的梯形拦水生态坝;2009年,对尕海湖引水口护岸、溢流坝及分水口进行维修……一系列有效措施,向湖中补充了水源,增加了水量,扩充了尕海湖的水域面积,为使尕海湖成为“活水湖”有了补给保障。当前,尕海湖的水域面积由20世纪末的485公顷增加到2500多公顷。

尕海湖。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尕海湖。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除给尕海湿地“开源取水”外,当地还推动尕玛公路“绕路改道”。

据了解,原尕玛公路修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碌曲县通往玛曲县的主要通道,穿过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度约47公里,其中10多公里为该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为保护尕海湿地,从2007年开始,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和碌曲县委、县政府四处奔波,呼吁尕玛公路改道。2008年,尕玛公路改道项目获批,新设计的路线完全绕过尕海湿地和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有效改善了尕海湿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一切为生态环境保护开道和让路”还成为碌曲县和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共识,当地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严厉打击违建行为,拆除违法建筑,覆土回填国道213线历史遗留沙坑,实施尾矿库恢复治理等,而且暂停了一批环评未达标项目的实施开展。

多方共治

“绿色引擎”促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是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多年来,在修复湿地生态的同时,碌曲县多部门联动,协同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让尕秀村为代表的村庄端好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

尕秀村位于碌曲县尕海镇,曾经的尕秀人主要收入来源靠放牧,居住条件简陋。2004年以来,通过开展游牧民定居点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村试点建设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等,原本的落后藏寨尕秀“蝶变”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打卡”地。

尕秀村。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尕秀村。碌曲县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我们以前是游牧生活,全家住在帐篷里,家里条件简陋,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非常不方便。”尕秀村村民拉毛加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2005年,他家搬进了定居点,并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村庄建设。如今,村里人看病、上学已不成问题,2017年,拉毛加一家还开办了牧家乐。

据了解,生态环境改善后,当地人也有了吃“旅游饭”的条件。依托周边尕海湖等旅游资源,在当地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尕秀村先后打造建成牧家乐52户,旅游从业人员有300余人。2018年,尕秀村获“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奖”;2019年,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2022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从2000年尕海湿地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到2011年尕海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再到2022年尕秀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这背后,是甘肃碌曲20余年艰辛的生态修复之路,更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