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嘉宾热议全球汽车产业“转场”——重庆迎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时机
当全球汽车产业正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中国车企该如何把握机遇?

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嘉宾热议全球汽车产业“转场”——重庆迎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时机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06-09

当全球汽车产业正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中国车企该如何把握机遇?

6月8日下午,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举行,众多业内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共聚重庆,从上述视角纵论汽车行业热点问题,共同探讨新发展格局下的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机遇与挑战。

市场之变

从过去美、日、德、韩、中等同分市场,到今天国产品牌坐拥半壁江山

“中国汽车市场仍是全球汽车市场最亮的一颗明珠。”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首先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高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个百分点;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高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一季度汽车类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

许多与会的业内人士都对此感到振奋,并纷纷表示,中国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近期紧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机会,拔得市场头筹,为未来发展赢得了先机。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增长期。

“以前国内市场曾经是美日德韩中等同分市场,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向中高端快速渗透。”朱华荣说,2018年15万元以上的中国品牌占比大约10%,但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27.8%,国产车原来售价的“天花板”是15万、20万元,现在已超越50万、60万元。

朱华荣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引领了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迭代升级。他预计,中国汽车年销量未来可能达到3500万甚至4000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将达到70%甚至80%。

审视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轨迹,业内人士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路径也越发明晰。上海汽车集团副总裁杨晓东表示,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国内整车汽车企业发展电动智能汽车的趋势。此外,大模型人工智能平台则可能对汽车行业开发、制造、营销、产品、设计全价值链进行重塑,从而使得产品智能化水平极大提高,成本极大下降。

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陈昊则认为,未来汽车将由传统的出行工具,演变为定义出行生活的智能终端和第三空间,形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生态。

李奇表示,所有这一系列的变化,将加大中国市场淘汰赛的激烈程度,这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这也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

趋势之变

行业告别高增速时代,不重视产业链的车企将艰难求存

当天论坛上,许多业内人士均指出,目前行业还有不少瓶颈需要突破,在技术、资源等方面也面临不小挑战。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产品与技术迭代、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的速度远远超出预估。随着行业全面告别高增速时代,市场将呈现长期激烈竞争态势,部分车企将艰难求生存。

朱华荣坦言,新能源汽车电池板块已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GWH,而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

同时,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战略性投资和竞争加剧,产品价格竞争越发激烈,车企利润进一步削弱。在中国众多的电动汽车品牌中,真正盈利的不超过3个。

此外,行业某些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率90%以上,芯片进口率90%以上。

李奇认为,汽车产业面临减碳、能源形势变革、智能化变革三重挑战,需要立足于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研究,切实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汽车行业的贡献,同时也需突破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短板弱项,保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实力不错,但供应链上的企业相对偏弱,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的水平。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一定要形成规模量才具有竞争力。”张兴海说,没有一个企业能同时具备智能化、网联化及电动化方面的领先核心能力,靠企业单打独斗是没有盼头的,行业需要开放合作、深度融合,包括整车企业之间的合作。

策略之变

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当时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论坛上提出,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同时做好“协调”大文章,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供需方面,要以满足用户根本需求为目的,而不是一味技术竞赛。

“中国汽车国际化已告别‘技术换市场’的单向模式,在技术和市场层面进入了‘双向奔赴’新阶段。”王侠说,跨国车企本地化战略步步深入,中国车企全球化步伐也不断加快,既有利于产业层面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围内技术变革红利的普惠。

“重庆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加速聚集,目前也是本地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机。”张兴海表示,重庆以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目标,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为重庆、国内乃至全球的车企和供应链提供了机会。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未来重庆将持续壮大汽车产业规模,加快推动新项目建成投产、新产品投放上量、新品牌发展壮大,聚力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同时,本地还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坚持整零协同,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培育提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补链强链延链。

记者 白麟 杨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嘉宾热议全球汽车产业“转场”——重庆迎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好时机

2023-06-09 06:17:44 来源:

当全球汽车产业正从燃油时代的上半场,转入电动智能时代的下半场,中国车企该如何把握机遇?

6月8日下午,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举行,众多业内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共聚重庆,从上述视角纵论汽车行业热点问题,共同探讨新发展格局下的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机遇与挑战。

市场之变

从过去美、日、德、韩、中等同分市场,到今天国产品牌坐拥半壁江山

“中国汽车市场仍是全球汽车市场最亮的一颗明珠。”论坛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奇首先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一季度,国内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高于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个百分点;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高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一季度汽车类消费品零售总额1.0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

许多与会的业内人士都对此感到振奋,并纷纷表示,中国汽车特别是自主品牌近期紧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机会,拔得市场头筹,为未来发展赢得了先机。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了30%,这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增长期。

“以前国内市场曾经是美日德韩中等同分市场,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向中高端快速渗透。”朱华荣说,2018年15万元以上的中国品牌占比大约10%,但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27.8%,国产车原来售价的“天花板”是15万、20万元,现在已超越50万、60万元。

朱华荣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引领了全球传统汽车产业向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迭代升级。他预计,中国汽车年销量未来可能达到3500万甚至4000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将达到70%甚至80%。

审视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轨迹,业内人士对未来行业发展的路径也越发明晰。上海汽车集团副总裁杨晓东表示,场景创造价值、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正在成为国内整车汽车企业发展电动智能汽车的趋势。此外,大模型人工智能平台则可能对汽车行业开发、制造、营销、产品、设计全价值链进行重塑,从而使得产品智能化水平极大提高,成本极大下降。

东风汽车集团副总经理陈昊则认为,未来汽车将由传统的出行工具,演变为定义出行生活的智能终端和第三空间,形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生态。

李奇表示,所有这一系列的变化,将加大中国市场淘汰赛的激烈程度,这是一场实力、耐力和毅力的比拼,这也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未来。

趋势之变

行业告别高增速时代,不重视产业链的车企将艰难求存

当天论坛上,许多业内人士均指出,目前行业还有不少瓶颈需要突破,在技术、资源等方面也面临不小挑战。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产品与技术迭代、产业链重构、商业模式和组织变革的速度远远超出预估。随着行业全面告别高增速时代,市场将呈现长期激烈竞争态势,部分车企将艰难求生存。

朱华荣坦言,新能源汽车电池板块已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GWH,而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

同时,国内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战略性投资和竞争加剧,产品价格竞争越发激烈,车企利润进一步削弱。在中国众多的电动汽车品牌中,真正盈利的不超过3个。

此外,行业某些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率90%以上,芯片进口率90%以上。

李奇认为,汽车产业面临减碳、能源形势变革、智能化变革三重挑战,需要立足于汽车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研究,切实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汽车行业的贡献,同时也需突破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短板弱项,保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实力不错,但供应链上的企业相对偏弱,行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开放合作的水平。

“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一定是专业人员做专业的事,一定要形成规模量才具有竞争力。”张兴海说,没有一个企业能同时具备智能化、网联化及电动化方面的领先核心能力,靠企业单打独斗是没有盼头的,行业需要开放合作、深度融合,包括整车企业之间的合作。

策略之变

推动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正当时

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论坛上提出,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同时做好“协调”大文章,不仅要做好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软件和硬件、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生态、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国际分工之间的协调发展,还要做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供需方面,要以满足用户根本需求为目的,而不是一味技术竞赛。

“中国汽车国际化已告别‘技术换市场’的单向模式,在技术和市场层面进入了‘双向奔赴’新阶段。”王侠说,跨国车企本地化战略步步深入,中国车企全球化步伐也不断加快,既有利于产业层面资源和机会的共享,也有利于全球范围内技术变革红利的普惠。

“重庆的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加速聚集,目前也是本地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最好时机。”张兴海表示,重庆以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目标,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为重庆、国内乃至全球的车企和供应链提供了机会。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未来重庆将持续壮大汽车产业规模,加快推动新项目建成投产、新产品投放上量、新品牌发展壮大,聚力打造万亿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同时,本地还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坚持整零协同,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培育提升,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补链强链延链。

记者 白麟 杨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