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理发店”开了23年后被老顾客“逼”着涨了1块钱
正正规规的理发店,窗明几净,有空调吹,有彩电看,理个发只需区区几块钱,这在城市是难以想象的。

“2元理发店”开了23年后被老顾客“逼”着涨了1块钱

来源:扬子晚报2023-06-09

正正规规的理发店,窗明几净,有空调吹,有彩电看,理个发只需区区几块钱,这在城市是难以想象的。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6月8日在扬州市江都区龙川老街上,见到了这家名叫“刘菊发廊”的夫妻档理发店。截至本月,理发店开了整整34个年头。令记者惊讶的是,发廊连续23年的理发价格一直是2元;之后“被逼”涨价1块钱,3年前调整到现在的5元。就算是“最高价”5元,在整个江都乃至扬州同等条件的理发店中,都是妥妥的“最低价”。

走进老街随口一问,就有热心居民主动引路

“你找刘菊发廊啊,我带你去!”刘菊发廊开在江都龙川老街深处,位置不算醒目。但走进老街,随口一问,就有热心居民主动引路。店门前,除了店招和喜庆的红灯笼,社区颁发的“小巷民星”木牌惹人注目,牌子上刻着店主的治家格言“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入理发店,只见空间宽敞,布置清爽,两名顾客可同时理发。咔嚓咔嚓,女主人刘菊正在给顾客理发,动作娴熟,不时热情互动。坐在椅子上等待的顾客不断,而每个进店的顾客,都要跟刘菊唠几句家常。记者注意到,有的顾客剪好后,付现金或扫码,也有不少老人递给刘菊一张抵用券。原来,发廊和所在的禹王宫社区合作,向社区空巢老人、耄耋老人发放免费服务卡。

年过五旬的刘菊,一手理发手艺是祖传的。上世纪80年代末,她在上海浦东开理发店,丈夫周祥国买了一辆货车在上海搞运输,后来因为老母病危,孩子尚小,他们决定回到江都,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利用自家门店开理发店。1989年6月,“刘菊发廊”开门纳客。周祥国说,“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老城区居民,很多人收入不高。所以我们把价格定在2元钱,这在当时也算低的。”

23年没动的价格,被顾客“逼”着涨了1块钱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理发店开张后,2元的价格一直持续了23年。2012年5月份,邻居家的一场火,殃及到夫妻俩的理发店,店面的屋顶全部被烧毁,只剩下躯壳。为修缮老屋,夫妻俩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本来我们不想涨价,毕竟坚持这么多年了,‘规矩’不能破。但当时不少老顾客劝我们涨价,有的顾客甚至说‘你再不涨价,我们就不来了’。本来就是小本经营,修房的开销又很大,所以就涨了1元钱。”刘菊对记者说,2013年,理发变成了3元;5年后,2018年重新建房,又涨了1元钱,变成了4元;2020年,理发店进行了装修,将价格调至5元,一直到现在。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来理发的顾客,还是周边的邻居,都说5元的价格在江都还是最便宜的。

顾客给理发店编了顺口溜:“既快又好,收费很少”

“时间长了,和老顾客也有了感情,涨不涨、涨多少更要慎重。对我们来说,失去了顾客的信任,凉了老顾客的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败。我不敢说我的价格是最低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相同条件相同规模的理发店,价格基本上都是10元以上,20元左右的。”周祥国说,开店时间长了,顾客还给编了几句顺口溜:“既快又好,收费很少;生人熟人,有人介绍,都能找到。”

一位在店里等待理发的顾客说:“手艺这么好,价格这么低,我们有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冬天夏天开空调的时候,我们就建议涨一点价,多收一两块钱空调费很正常。可是老周说,开空调,就算你们不来,我们也要吹呀。”

记者采访获悉,“刘菊发廊”的顾客有本社区的,有仙女镇的,还有周边乡镇的。吸引这么多人过来,价格低是一方面,手艺好也是重要原因。“刘菊发廊既是理发店,还是社区居民交流的场所,传递正能量的地方。大家议身边好人,说社会新风,夫妻俩受人尊敬,拥有很高的人气。”江都区仙女镇禹王宫社区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社区定点的首家“爱心理发驿站”,“刘菊发廊”还不定期向社工和志愿者免费传授理发技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记者在店内看见,小小发廊获得不少荣誉。有江都区仙女镇禹王宫社区党总支颁发的“学好人、存好心、做好事特别贡献奖”奖牌,有江都区委宣传部、江都区文明办颁发的“江都好人”奖杯,有地方颁发的“诚实守信”大拇指奖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2元理发店”开了23年后被老顾客“逼”着涨了1块钱

2023-06-09 07:00:06 来源:

正正规规的理发店,窗明几净,有空调吹,有彩电看,理个发只需区区几块钱,这在城市是难以想象的。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6月8日在扬州市江都区龙川老街上,见到了这家名叫“刘菊发廊”的夫妻档理发店。截至本月,理发店开了整整34个年头。令记者惊讶的是,发廊连续23年的理发价格一直是2元;之后“被逼”涨价1块钱,3年前调整到现在的5元。就算是“最高价”5元,在整个江都乃至扬州同等条件的理发店中,都是妥妥的“最低价”。

走进老街随口一问,就有热心居民主动引路

“你找刘菊发廊啊,我带你去!”刘菊发廊开在江都龙川老街深处,位置不算醒目。但走进老街,随口一问,就有热心居民主动引路。店门前,除了店招和喜庆的红灯笼,社区颁发的“小巷民星”木牌惹人注目,牌子上刻着店主的治家格言“勿以善小而不为”。

进入理发店,只见空间宽敞,布置清爽,两名顾客可同时理发。咔嚓咔嚓,女主人刘菊正在给顾客理发,动作娴熟,不时热情互动。坐在椅子上等待的顾客不断,而每个进店的顾客,都要跟刘菊唠几句家常。记者注意到,有的顾客剪好后,付现金或扫码,也有不少老人递给刘菊一张抵用券。原来,发廊和所在的禹王宫社区合作,向社区空巢老人、耄耋老人发放免费服务卡。

年过五旬的刘菊,一手理发手艺是祖传的。上世纪80年代末,她在上海浦东开理发店,丈夫周祥国买了一辆货车在上海搞运输,后来因为老母病危,孩子尚小,他们决定回到江都,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利用自家门店开理发店。1989年6月,“刘菊发廊”开门纳客。周祥国说,“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老城区居民,很多人收入不高。所以我们把价格定在2元钱,这在当时也算低的。”

23年没动的价格,被顾客“逼”着涨了1块钱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理发店开张后,2元的价格一直持续了23年。2012年5月份,邻居家的一场火,殃及到夫妻俩的理发店,店面的屋顶全部被烧毁,只剩下躯壳。为修缮老屋,夫妻俩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本来我们不想涨价,毕竟坚持这么多年了,‘规矩’不能破。但当时不少老顾客劝我们涨价,有的顾客甚至说‘你再不涨价,我们就不来了’。本来就是小本经营,修房的开销又很大,所以就涨了1元钱。”刘菊对记者说,2013年,理发变成了3元;5年后,2018年重新建房,又涨了1元钱,变成了4元;2020年,理发店进行了装修,将价格调至5元,一直到现在。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来理发的顾客,还是周边的邻居,都说5元的价格在江都还是最便宜的。

顾客给理发店编了顺口溜:“既快又好,收费很少”

“时间长了,和老顾客也有了感情,涨不涨、涨多少更要慎重。对我们来说,失去了顾客的信任,凉了老顾客的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败。我不敢说我的价格是最低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相同条件相同规模的理发店,价格基本上都是10元以上,20元左右的。”周祥国说,开店时间长了,顾客还给编了几句顺口溜:“既快又好,收费很少;生人熟人,有人介绍,都能找到。”

一位在店里等待理发的顾客说:“手艺这么好,价格这么低,我们有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冬天夏天开空调的时候,我们就建议涨一点价,多收一两块钱空调费很正常。可是老周说,开空调,就算你们不来,我们也要吹呀。”

记者采访获悉,“刘菊发廊”的顾客有本社区的,有仙女镇的,还有周边乡镇的。吸引这么多人过来,价格低是一方面,手艺好也是重要原因。“刘菊发廊既是理发店,还是社区居民交流的场所,传递正能量的地方。大家议身边好人,说社会新风,夫妻俩受人尊敬,拥有很高的人气。”江都区仙女镇禹王宫社区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社区定点的首家“爱心理发驿站”,“刘菊发廊”还不定期向社工和志愿者免费传授理发技艺,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记者在店内看见,小小发廊获得不少荣誉。有江都区仙女镇禹王宫社区党总支颁发的“学好人、存好心、做好事特别贡献奖”奖牌,有江都区委宣传部、江都区文明办颁发的“江都好人”奖杯,有地方颁发的“诚实守信”大拇指奖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